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75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包括编码器、检测轴,从动齿轮以及从内至外设置的支承内环、滚动体和支承外环,在支承内环上有啮合齿,该啮合齿与从动齿轮啮合,机器人用回转支承还包括一支架,支架包括凸端和镜像设置在凸端两侧的两个连接臂,从动齿轮位于支架的上方;支承外环上开设有限位凹槽,两个连接臂可拆卸地固定在限位凹槽内。此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支承内环通过外接驱动源实现驱动,从而同步带动从动齿轮的转动,从动齿轮的转动带动编码器的信号检测,并由外接控制器实现调节转速;借助凸端实现编码器与支架的初步定位连接。借助连接臂的设置,实现与支承外圈之间的连接,整体结构简单,连接效果良好轻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470345.3,公开号CN204776082U,申请日2015.07.02,公开了一种用于航天器的大型通用回转支承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回转机构、传动机构和回转信息采集单元;回转机构包括配套设立的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以及回转轴承,回转轴承为外齿式转盘轴承,回转轴承通过其支承内环套在所述下连接座上,上连接座固定在该回转轴承的顶端,该上连接座为环状体且在其外侧壁上环设有数个导向块,该导向块的顶部位于所述上连接座的上方,在上连接座的上表面上设有吊环;传动机构为所述回转轴承的支承外环提供转动动力。该技术所述的控制单元、回转机构、传动机构和回转信息采集单元的配合设立则可满足一个支承装置适用多种航天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航天器的研制周期,同时还节省了研发费用。此种大型通用回转支承装置,在固定编码器形式中,首先设置了下固定座,然后在下固定座上设置支座片,在支座片上固定编码器,此种形式,对于整体工件的重量是增加的。因此,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包括编码器、插接在编码器的插接口内的检测轴,与检测轴一体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承内环、若干滚动体和支承外环,在支承内环的上沿外壁周向具有啮合齿,该啮合齿与从动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器人用回转支承还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呈凸形片状,所述支架包括可转动地固定所述检测轴的凸端和镜像设置在所述凸端两侧的两个连接臂,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n所述支承外环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啮合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两个所述连接臂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限位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包括编码器、插接在编码器的插接口内的检测轴,与检测轴一体设置的从动齿轮以及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支承内环、若干滚动体和支承外环,在支承内环的上沿外壁周向具有啮合齿,该啮合齿与从动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用回转支承还包括一支架,所述支架呈凸形片状,所述支架包括可转动地固定所述检测轴的凸端和镜像设置在所述凸端两侧的两个连接臂,所述从动齿轮位于所述支架的上方;
所述支承外环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啮合齿的上端面高于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两个所述连接臂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限位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内环的上沿外壁一体设置有一遮挡环,所述遮挡环的外圈贴近所述支承外环的内圈,若干所述啮合齿开设在所述遮挡环上,相邻两个所述啮合齿之间的间隙位于所述滚动体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器人用回转支撑还包括一过渡齿轮;
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具有一形状与所述过渡齿轮适配的凹槽口;所述过渡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并且所述过渡齿轮同时与所述啮合齿以及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器人用回转支承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永初罗新陈绍俊张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奥旋重型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