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用于装夹股骨髁假体。所述夹具包括基座、夹持机构和调节机构;其中,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且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以形成夹持空间,从而通过所述夹持空间来装夹后稳定型股骨髁假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实现了后稳定型股骨髁假体的自动化处理,改善了假体加工过程中的受力稳定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同时该夹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夹具,用于装夹股骨髁假体。
技术介绍
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图1a至图1c示出了一种股骨髁假体的结构,其具有凸形的第一表面P,所述第一表面P用于与人工半月板部件接触并可相对于人工半月板部件运动,因此要求第一表面P具有较高的光滑度。为此,需要在股骨髁假体成形之后对其进行抛光处理以提高第一表面P的光滑度。但是目前一般由人工把持股骨髁假体进行抛光处理(即手工抛光而存在以下问题:1、把持不稳定使得产品受力不均衡,易造成产品表面加工误差和报废,甚至出现产品飞出伤人的情况;2、定位不准,导致产品的抛光位置不确定、产品外观尺寸区间范围大;3、效率低下;4、抛光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不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用于在机加工过程中装夹股骨髁假体,以便于对所述骨髁假体进行自动化抛光等机加工作业,从而提高所述股骨髁假体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并减轻人工劳动强度,避免人身安全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夹具,用于装夹股骨髁假体,所述夹具包括:基座;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同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轮廓用于与所述股骨髁假体的股骨接触面配合;以及,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而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转动地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可选地,所述夹具还包括支撑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支撑所述股骨髁假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均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螺母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并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螺杆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并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外侧,同时所述第四端贯穿所述第三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螺母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粗糙面;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粗糙面。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金刚砂镀层以形成所述粗糙面;和/或,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表面的至少部分设置有金刚砂镀层以形成所述粗糙面。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所述基座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臂远离所述基座的端部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为正六边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夹具具有如下优点:在前述夹具实际使用时,将股骨髁假体的髁间盒放置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然后调节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以利用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夹持髁间盒,之后便可以对股骨髁假体进行抛光等机械加工作业。采用该夹具夹持股骨髁假体,以便于对股骨髁假体进行抛光等自动化处理,无需人工把持结构件,在保证作业安全的情况下,也使得结构件受力均衡,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同时该夹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a-图1c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股骨髁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夹具的A向视图;图4是图2所示的夹具的B向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夹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股骨髁假体;P-第一表面;10-股骨髁基础体;11-前髁,12-后髁;20-髁间盒;100-基座;200-夹持机构;210-第一限位件;211-第二安装孔;220-第二限位件;221-第三安装孔;300-调节机构;310-第一螺母,320-第一螺杆;400-支撑机构;410-第二螺母,420-第二螺杆,421-限位部;500-固定臂;51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远端”是指远离人体心脏的一端,“近端”是指接近人体心脏的一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如图1a-图1c所示,股骨髁假体包括股骨髁基础体10和髁间盒20,所述股骨髁基础体10包括前髁11和后髁12,所述后髁12的数量一般为两个,分别对应与内侧髁和外侧髁。所述髁间盒20设置于所述前髁11和后髁12之间,同时也位于所述内侧髁与所述外侧髁之间。另外,所述第一表面P的背面为股骨接触面,分别用于与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的远端截骨面匹配,由于股骨远端截骨面为多个平面(通常为5个)两两以预定的夹角依次连接而形成的凸面,故股骨接触面为相应的凹面。本技术提出的夹具特别适用于所述后稳定型股骨髁假体,由所述夹具与所述股骨髁假体1的股骨接触面相配合,且装夹所述髁间盒20以实现对股骨髁假体1的固定,从而方便后续对股骨髁假体1进行抛光等机加工处理。下面将结合图2-图5以及图1a至图1c,详细介绍本技术提出的夹具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请参阅图2至图5,所述夹具包括基座100、夹持机构200和调节机构30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用于装夹股骨髁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n基座;/n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同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轮廓用于与所述股骨髁假体的股骨接触面配合;以及,/n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而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转动地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用于装夹股骨髁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基座;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同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轮廓用于与所述股骨髁假体的股骨接触面配合;以及,
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相对运动,以调节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的距离而形成一夹持空间;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件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布置;所述第一螺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可转动地连接,同时所述第二端贯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上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一螺母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螺母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支撑机构,用于在第二方向上支撑所述股骨髁假体,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上设有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高,陈福兵,俞天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微创关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