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时雨专利>正文

一种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64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属于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参加本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A呈直线的热交换路线穿过热交换介质B呈蛇形的热交换路线,进行n次热交换后,才分别被各自的排口排出,提高了热交换率。本装置外形极易设计呈线形。适合安装于只留有线形的空间;在只有一种高温热交换介质流过本器时,由于活门(8)、(20),歧管(9)、(19)的作用,使其免于高温对使用可靠性的影响。本器热交换管上无一般热交换装置上的散热片,减小了热交换介质流动阻力,且可以用于高温热交换场所和低温热交换场所,能广泛应用于水、陆交通运输工具,民用建筑、空调制冷等一切能安装本装置的热交换场所。(*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热交换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经查新在本技术之前无相同结构的热交换器被公开或使用过现有的热交换器不足之处在于体积大(多为平面式或盘圆式)热交换介质流动阻力大,同种结构不能同用于高温热交换和低温热交换,制造工艺复杂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缺陷,而提供一种热交换器,使得它具有蛇形路线与直线路线交错的热交换结构,使外形易设计成为线形,且介质流动阻力小并有自我冷却保护功能。既能在工作时保证热交换高效正常进行,又能在只有一种高温热交换介质流过本热交换器时,本热交换器能自动内部降温,免于本热交换器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热交换器的使用可靠性和应用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交换器,由热交换介质A进入管、热交换通道前端、热交换通道、热交换通道末端、热交换介质A排出管;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歧管甲、可控活门甲、摇臂甲、上仓、热交换管、下仓、仓隔板、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歧管乙、可控活门乙、摇臂乙构成。本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参看附附图说明图1)所述的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可控活门甲[参见附图2(a)]、上仓、热交换管、下仓、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可控活门乙[参见附图2(a)]构成的串接空间,由于仓隔板的作用,使上仓、热交换管、下仓、形成了蛇形空间。热交换介质B沿附图1实心箭头进入上仓后只能沿蛇形空间流动,在热交换管内蛇形穿过热交换通道,与沿附图1空心箭头所指的热交换介质A进行n次热交换。以达到高热交换率。同时使本热交换器在外形上易呈线形。由于热交换通道中的热交换管上无一般热交换装置上的散热片,因此,本器可以用于高温下的热交换,由于散热片的减除,减小了热交换介质A流动阻力;多根一组的热交换管的截面积大于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的截面积,热交换介质B的流动阻力也得到减小。在不需要热交换介质B进入本热交换器时,由于摇臂甲的作用活门甲关闭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同时打开歧管甲[参见附图2(b)];摇臂乙的作用活门乙关闭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同时打开歧管乙[参见附图2(b)]使上仓、热交换管、下仓、与大气相连。此时若有高温热交换介质A流过热交换通道,常温空气将从一歧管沿空心箭头方向流入,从另一歧管沿实心箭头方向流出。本热交换器内部温度随之下降,从而提高了本器的使用可靠性。总结以上本技术据有1)热交换介质A呈直线的路线穿过热交换介质B呈蛇形的路线进行反复热交换的结构。从而把一般外形成平面或盘圆的热交换装置易设计成外形呈线形的热交换装置,便于只留有线形空间的地方安装。2)热交换介质流动阻力小,可用于大流量、低压力的场所。3)自我内冷却大大提高了使用可靠性。4)由于散热片的减除,本结构装置可用于高温热交换与低温热交换场所。同时也为制造代来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参看附图1热交换介质A,由热交换介质A进入管(1)沿空心箭头方向进入热交换通道前端(2)后,进入热交换通道(3)与流过热交换管(12)的热交换介质B进行热交换。热交换介质A进行热交换后,流入热交换通道末端(4)从热交换介质A排出管(5)排出;热交换介质B从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6)进入[参看附图2(a)]由于摇臂(7)的作用,活门(8)打开,同时关闭歧管(9),热交换介质B沿空心箭头方向进入上仓(10),由于上仓第一仓隔板(11)的作用,热交换介质B只能通过一组热交换管(12)沿附图1实心箭头进入下仓(13)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又由于下仓第一仓隔板(14)的作用,热交换介质B又只能沿实心箭头方向通过另一组热交换管(12)流入上仓第二格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再由于上仓第二格仓隔板(15)的作用,热交换介质B沿实心箭头方向再次通过一组热交换管(12)进入下仓第二格进行第三次热交换,由于下仓第二格仓隔板(16)的作用,热交换介质B沿实心箭头方向又再次通过一组热交换管(12)进入上仓第三格进行第四次热交换。此种情况延续下去经过n次热交换后,热交换介质B流到尽头,热交换介质B从与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17)连接的仓(18)流入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17),从关闭歧管(19)的活门(20)旁流过[参看附图2(a)]沿实心黑箭头方向,从热交换介质B排出管(17)排出。如果不需要热交换介质B进入本热交换装置而高温的热交换介质A又必须通过本热交换装置时,由于摇臂(7)和摇臂(21)的作用[参看附图1、附图2(b)]歧管(9)、上仓(10)、下仓(13)、热交换管(12)、歧管(19)形成的连通空间与大气连通。常温大气,自动从一歧管沿空心箭头方向流入本热交换器中前述的连通空间,从另一歧管沿实心箭头方向流出。起到自动冷却本器内部的效果。本技术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热交换率高、外形易设计呈线形、热交换介质流动阻力小、能用于高温热交换和低温热交换的场所等特点,能广泛应用于水、陆交通运输工具,民用建筑、空调制冷等一切能安装本装置的热交换场所。权利要求1.一种热交换器,由热交换介质A进入管、热交换通道、热交换介质A排出管;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上仓、若干热交换管、下仓和若干仓隔板、歧管、活门、摇臂等结构而成。其特征在于由热交换介质A呈直线的热交换路线穿过由上仓、若干热交换管、下仓和若干仓隔板组成的蛇形路线,在此热交换介质A与热交换介质B进行n次热交换后,两种介质才由各自的排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摇臂、活门、歧管装置使其在只有一种高温热交换介质流过所述热交换器时,不至于因高温而影响使用可靠性。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热交换装置,属于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是参加本热交换器的热交换介质A呈直线的热交换路线穿过热交换介质B呈蛇形的热交换路线,进行n次热交换后,才分别被各自的排口排出,提高了热交换率。本装置外形极易设计呈线形。适合安装于只留有线形的空间;在只有一种高温热交换介质流过本器时,由于活门(8)、(20),歧管(9)、(19)的作用,使其免于高温对使用可靠性的影响。本器热交换管上无一般热交换装置上的散热片,减小了热交换介质流动阻力,且可以用于高温热交换场所和低温热交换场所,能广泛应用于水、陆交通运输工具,民用建筑、空调制冷等一切能安装本装置的热交换场所。文档编号F28D7/00GK2195749SQ9422720公开日1995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申时雨 申请人:申时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由热交换介质A进入管、热交换通道、热交换介质A排出管;热交换介质B进入管、上仓、若干热交换管、下仓和若干仓隔板、歧管、活门、摇臂等结构而成。其特征在于由热交换介质A呈直线的热交换路线穿过由上仓、若干热交换管、下仓和若干仓隔板组成的蛇形路线,在此热交换介质A与热交换介质B进行n次热交换后,两种介质才由各自的排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时雨
申请(专利权)人:申时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