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56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差速器放置结构,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设有自动对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差速器生产的自动对正机构结构精巧,使用机械化的方式代替人工对差速器进行装配,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使其差速齿轮对正下方的差速器的预留安装孔,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上的放置杆与压实气缸配合以及分离组件配合,对差速齿轮进行逐个安装,使其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差速器放置结构对差速器进行固定,方便对正,以上结构组件配合实现了差速器差速齿轮的自动装配,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
本技术涉及差速器生产设备
,具体为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即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作纯滚动运动。随着新能源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而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大型化,大功率的后桥差速器开始在电动车上使用较多,差速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人工对差速齿轮进行装配,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对正过程比较费力,进一步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而采用机械对正,首先是不易夹持差速齿轮,其次是不易于对齐差速器开设的安装孔,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解决了差速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人工对差速齿轮进行装配,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对正过程比较费力,进一步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而采用机械对正,首先是不易夹持差速齿轮,其次是不易于对齐差速器开设的安装孔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包括工作台以及差速器放置结构,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设有自动对正结构;所述自动对正结构包括:调节梁、丝杆、调节电机、调节丝母、支撑杆、横向调节板、放置杆、压板以及压实气缸;所述调节梁安装于工作台上且位于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所述丝杆活动安装于调节梁上,所述调节电机安装于调节梁端部且其端部与丝杆端部连接,所述调节丝母装配于丝杆上,所述支撑杆安装于调节丝母上,所述横向调节板活动安装于支撑杆顶端,所述横向调节板上设有放置杆,所述放置杆底端设有分离组件,所述压板套装于放置杆上,所述压实气缸安装于横向调节板上且其伸缩端与压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包括:放置座、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扣以及支撑板;所述放置座安装于工作台上,所述放置座中心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两侧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扣,所述支撑板安装于工作台上且位于放置座对立侧。优选的,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微型气缸、推分块、一对结构相同的分离插块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复位弹簧;所述放置杆底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微型气缸,所述推分块安装于微型气缸伸缩端上,所述安装槽开口两侧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开口,一对所述分离插块活动安装于一对所述开口内,一对所述复位弹簧套装于一对所述分离插块上。优选的,所述横向调节板上开设有旋转孔,支撑杆顶端嵌装于旋转孔内,旋转孔上安装有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且位于放置座一侧安装有限位板。优选的,所述放置杆与横向调节板之间设有插槽,插槽上插装有卡板。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差速器生产的自动对正机构结构精巧,使用机械化的方式代替人工对差速器进行装配,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使其差速齿轮对正下方的差速器的预留安装孔,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上的放置杆与压实气缸配合以及分离组件配合,对差速齿轮进行逐个安装,使其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差速器放置结构对差速器进行固定,方便对正,以上结构组件配合实现了差速器差速齿轮的自动装配,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所述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调节梁;3、丝杆;4、调节电机;5、调节丝母;6、支撑杆;7、横向调节板;8、放置杆;9、压板;10、压实气缸;11、放置座;12、卡扣;13、支撑板;14、微型气缸;15、推分块;16、分离插块;17、复位弹簧;18、紧固螺栓;19、限位板;20、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本案为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包括工作台1以及差速器放置结构,差速器放置结构安装于工作台1上,用于放置未装配差速齿轮的差速器,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设有自动对正结构;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上述自动对正结构包括:调节梁2、丝杆3、调节电机4、调节丝母5、支撑杆6、横向调节板7、放置杆8、压板9以及压实气缸10,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调节梁2安装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丝杆3活动安装于调节梁2上,调节电机4安装于调节梁2端部且其端部与丝杆3端部连接,调节丝母5装配于丝杆3上,支撑杆6安装于调节丝母5上,横向调节板7活动安装于支撑杆6顶端,横向调节板7上设有放置杆8,放置杆8底端设有分离组件,压板9套装于放置杆8上,压实气缸10安装于横向调节板7上且其伸缩端与压板9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调节丝母5可在调节梁2上做直线运动,通过调节电机4驱动端旋转带动丝杆3旋转,丝杆3与调节丝母5啮合运动,使丝母在调节梁2上直线滑动,从而带动横向调节板7使其前后位置进行调整,通过横向调节板7调节放置杆8的水平位置,使其对正差速器上预留的安装孔,通过在放置杆8上预先放置差速齿轮,通过压实气缸10的作用推动压板9下压差速齿轮,从而使最下方的齿轮装配到差速器内,从而实现差速齿轮的自动安装,通过分离组件对差速齿轮进行分离确保只有最下方的差速齿轮安装到差速器内;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差速器生产的自动对正机构结构精巧,使用机械化的方式代替人工对差速器进行装配,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使其差速齿轮对正下方的差速器的预留安装孔,通过自动对正结构上的放置杆8与压实气缸10配合以及分离组件配合,对差速齿轮进行逐个安装,使其装配过程自动化程度更高,通过差速器放置结构对差速器进行固定,方便对正,以上结构组件配合实现了差速器差速齿轮的自动装配,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根据说明书附图1-4可知,上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包括:放置座11、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扣12以及支撑板13,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放置座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包括工作台(1)以及差速器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安装于工作台(1)上,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设有自动对正结构;/n所述自动对正结构包括:调节梁(2)、丝杆(3)、调节电机(4)、调节丝母(5)、支撑杆(6)、横向调节板(7)、放置杆(8)、压板(9)以及压实气缸(10);/n所述调节梁(2)安装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所述丝杆(3)活动安装于调节梁(2)上,所述调节电机(4)安装于调节梁(2)端部且其端部与丝杆(3)端部连接,所述调节丝母(5)装配于丝杆(3)上,所述支撑杆(6)安装于调节丝母(5)上,所述横向调节板(7)活动安装于支撑杆(6)顶端,所述横向调节板(7)上设有放置杆(8),所述放置杆(8)底端设有分离组件,所述压板(9)套装于放置杆(8)上,所述压实气缸(10)安装于横向调节板(7)上且其伸缩端与压板(9)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包括工作台(1)以及差速器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安装于工作台(1)上,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设有自动对正结构;
所述自动对正结构包括:调节梁(2)、丝杆(3)、调节电机(4)、调节丝母(5)、支撑杆(6)、横向调节板(7)、放置杆(8)、压板(9)以及压实气缸(10);
所述调节梁(2)安装于工作台(1)上且位于差速器放置结构一侧,所述丝杆(3)活动安装于调节梁(2)上,所述调节电机(4)安装于调节梁(2)端部且其端部与丝杆(3)端部连接,所述调节丝母(5)装配于丝杆(3)上,所述支撑杆(6)安装于调节丝母(5)上,所述横向调节板(7)活动安装于支撑杆(6)顶端,所述横向调节板(7)上设有放置杆(8),所述放置杆(8)底端设有分离组件,所述压板(9)套装于放置杆(8)上,所述压实气缸(10)安装于横向调节板(7)上且其伸缩端与压板(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生产用自动对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放置结构包括:放置座(11)、一对结构相同的卡扣(12)以及支撑板(13);
所述放置座(11)安装于工作台(1)上,所述放置座(11)中心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两侧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森林王西泉邓于河侯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永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