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42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单元,包括飞轮盘、与所述飞轮盘连接的主动轴、位于所述飞轮盘内的从动盘、与所述从动盘连接的从动轴;调节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从动盘内的摩擦块、与所述摩擦块铰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铰接的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摩擦块在所述从动盘内沿所述从动盘径向滑动并与所述飞轮盘内侧壁相抵触;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调节套筒连接的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的第二泵体,以及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的踏板;通过设置的调节套筒与摩擦块之间的运动关系,使得驾驶员在操作离合器踏板时,可轻易调节到离合器全联动、半联动、不联动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
技术介绍
卡车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在卡车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踩下或松开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离合器半联动是指离合器不稳定联接的工作状态,即驾驶员踩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压板压力逐步减小,造成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处于边转边滑的状态。手动挡普通汽车需要使用半联动处理很多事情,但是过长时间的半联动会导致离合器磨损,而现有的技术中,驾驶员在进行离合器半联动时易拿捏不准,特别是新手驾驶员,影响驾驶体验;为了提高离合器的作用速度,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进行踏板行程的响应,但是在离合器总泵中的活塞在移动时会产生额外的油压,提前推动作用活塞从而引发离合器的提早结合,导致车辆变速箱的换挡故障,甚至会影响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离合器总泵中的活塞在移动时会产生额外的油压,提前推动作用活塞从而引发离合器的提早结合,导致车辆变速箱的换挡故障,甚至会影响变速箱的使用寿命、新手驾驶员在驾驶卡车或驾驶员驾驶不熟的卡车时,在调整离合器半联动时不易把握,卡车易熄火,影响驾驶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包括,离合单元,包括飞轮盘、与所述飞轮盘连接的主动轴、位于所述飞轮盘内的从动盘、与所述从动盘连接的从动轴;调节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从动盘内的摩擦块、与所述摩擦块铰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铰接的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摩擦块在所述从动盘内沿所述从动盘径向滑动并与所述飞轮盘内侧壁相抵触;传动单元,包括与所述调节套筒连接的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的第二泵体,以及与所述第二泵体连接的踏板。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泵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传动活塞杆;所述第二泵体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第二泵体还包括活动芯、连接孔、限位块,所述活动芯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与活塞之间,所述活动芯与所述限位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第二泵体通过连接管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盘沿圆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摩擦块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摩擦块宽度与所述滑动槽宽度一致,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沿所述从动盘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摩擦块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相抵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套筒包括第一调节套筒与第二调节套筒,所述第二调节套筒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第一调节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套筒上,所述第一调节套筒靠近所述从动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摩擦块铰接;所述第一调节套筒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调节套筒靠近所述从动盘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铰接端,所述第二铰接端从所述开口内伸出并与相对应的所述连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摩擦块铰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套筒靠近所述从动盘的一端向轴心延伸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一凸台内径小于所述所述第二调节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调节套筒靠近所述从动盘的一端相对应的沿轴心延伸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调节套筒的外径,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内径,所述第二凸台的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台的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轴与所述从动盘连接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从动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横截面与所述连接端的横截面一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一调节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调节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摩擦块包括第一摩擦块与第二摩擦块,所述第一摩擦块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铰接端连接,所述第二摩擦块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二铰接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飞轮盘与所述从动盘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飞轮盘与所述轴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从动盘与轴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轴承一端抵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从动盘一端面通过螺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调节套筒与摩擦块之间的运动关系,使得驾驶员在操作离合器踏板时,可轻易感受到离合器全联动、半联动、不联动的工作状态,特别是车辆需要半联动时,能够快速且便捷的调整至半联动状态;传动单元泵中的油压,抵消工作活塞受到额外油压,避免产生离合器提早结合,导致车辆的变速箱故障,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中传动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切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中调节单元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中调节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中传动单元操作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卡车用离合器中处于全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卡车用离合器中处于半联动状态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离合单元(100),包括飞轮盘(101)、与所述飞轮盘(101)连接的主动轴(102)、位于所述飞轮盘(101)内的从动盘(103)、与所述从动盘(103)连接的从动轴(104);/n调节单元(200),包括位于所述从动盘(103)内的摩擦块(201)、与所述摩擦块(201)铰接的连杆(202)、与所述连杆(202)铰接的调节套筒(203),所述调节套筒(203)套设在所述从动轴(104)上,所述摩擦块(201)在所述从动盘(103)内沿所述从动盘(103)径向滑动并与所述飞轮盘(101)内侧壁相抵触;/n传动单元(300),包括与所述调节套筒(203)连接的第一泵体(301)、与所述第一泵体(301)连接的第二泵体(302),以及与所述第二泵体(302)连接的踏板(3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合单元(100),包括飞轮盘(101)、与所述飞轮盘(101)连接的主动轴(102)、位于所述飞轮盘(101)内的从动盘(103)、与所述从动盘(103)连接的从动轴(104);
调节单元(200),包括位于所述从动盘(103)内的摩擦块(201)、与所述摩擦块(201)铰接的连杆(202)、与所述连杆(202)铰接的调节套筒(203),所述调节套筒(203)套设在所述从动轴(104)上,所述摩擦块(201)在所述从动盘(103)内沿所述从动盘(103)径向滑动并与所述飞轮盘(101)内侧壁相抵触;
传动单元(300),包括与所述调节套筒(203)连接的第一泵体(301)、与所述第一泵体(301)连接的第二泵体(302),以及与所述第二泵体(302)连接的踏板(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体(301)包括第一壳体(301a)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01a)内的传动活塞杆(301b);所述第二泵体(302)包括第二壳体(302a)、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02a)内的活塞(302b),所述活塞(302b)与所述踏板(303)连接;所述第二泵体(302)还包括活动芯(302c)、连接孔(302d)、限位块(302e),所述活动芯(302c)设置在所述连接孔(302d)与活塞(302b)之间,所述活动芯(302c)与所述限位块(302e)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02f),所述限位块(302e)与所述活塞(302b)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302g);
所述第一泵体(301)与所述第二泵体(302)通过连接管(30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盘(103)沿圆周设置有滑动槽(103a),所述摩擦块(201)设置在所述滑动槽(103a)内,所述摩擦块(201)宽度与所述滑动槽(103a)宽度一致,所述调节单元(200)还包括第一弹簧(105),所述第一弹簧(105)沿所述从动盘(103)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弹簧(105)一端与所述摩擦块(201)相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槽(103a)相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捷操作的卡车用离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筒(203)包括第一调节套筒(203a)与第二调节套筒(203b),所述第二调节套筒(203b)套设在所述从动轴(104)上,所述第一调节套筒(203a)套设在所述第二调节套筒(203b)上,所述第一调节套筒(203a)靠近所述从动盘(10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端(203a-1),所述铰接端(203a-1)与所述连杆(202)一端铰接,所述连杆(202)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摩擦块(201)铰接;
所述第一调节套筒(203a)一端设置有开口(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龙陈科任许恩永王方圆王衍学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