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缸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26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21
本公开涉及一种活塞缸及车辆,该活塞缸包括缸体、活塞、推杆、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活塞施加弹性力,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推杆最大伸出量对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推杆最小伸出量对应的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力垂直于所述活塞压缩方向;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所述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上述活塞缸能有效减小人为操作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缸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活塞缸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活塞缸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诸如离合器总泵、制动主缸等需要人力进行操作的活塞缸中,通常设置有回位弹簧,该回位弹簧与活塞的一端相连。在给活塞缸抽真空时,该回位弹簧对活塞的回复力可以与外界大气压对活塞的推力保持平衡,防止活塞在抽真空时移动导致抽真空失败。当活塞缸处于工作状态时,推杆推动活塞压缩,回位弹簧随之也被压缩,此时活塞需要克服回位弹簧对活塞施加的与压缩方向反向的阻力,从而对活塞的运动形成阻力;此外,在活塞压缩的过程中,回位弹簧的压缩量增加,使得回位弹簧产生的阻力持续增加。对于离合器总泵或制动主缸而言,表现出踩踏离合器踏板或制动踏板时越往下踩越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塞缸及车辆,该活塞缸能够有效地减小人为操作的阻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包括缸体、活塞、推杆、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相连,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活塞施加弹性力,所述活塞具有与所述推杆最大伸出量对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推杆最小伸出量对应的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力垂直于活塞压缩方向;当所述活塞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所述多个弹性件围绕所述活塞间隔布置。可选地,所述活塞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侧面相连,并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活塞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可选地,所述缸体内形成有横截面积扩大的弹性件容纳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弹性件容纳腔内。可选地,所述缸体包括主体和两个侧盖,所述侧盖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两个所述侧盖在所述缸体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盖之间形成所述弹性件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侧盖相连。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可选地,所述活塞上形成有第一卡槽,所述缸体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卡槽,所述弹簧片的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上,所述弹簧片的另一端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形成为沿所述活塞的圆周方向延伸的环状卡槽。可选地,所述活塞缸为离合器总泵。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活塞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活塞缸能够有效地减小人为操作的阻力。具体地,该活塞缸通过在活塞上设置弹性件,给活塞施加弹性力,并且在活塞压缩过程中,使弹性力对活塞的阻力逐渐减少至零,然后反向形成为逐渐增大的助力,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操作的阻力。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离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活塞缸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活塞缸的横向剖视图,此时活塞处于第一位置;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活塞缸的横向剖视图,此时活塞处于第三位置;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活塞缸的横向剖视图,此时活塞处于第二位置;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活塞缸的活塞从第一位置逐渐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受力分析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弹簧片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活塞缸101离合器踏板102离合器分泵103离合器1缸体2活塞3推杆4弹性件5U形叉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弹性件容纳腔9主体10侧盖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接储油杯14出油口15紧固环扎16加注口盖17补偿孔18油道19油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塞缸100,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6所示,活塞缸100包括缸体1、活塞2、推杆3、以及弹性件4,其中,活塞2位于缸体1内,推杆3的一端与活塞2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伸出缸体1外部,弹性件4的一端与活塞2相连,另一端与缸体1相连,弹性件4用于向活塞2施加弹性力。当推杆3伸出在缸体1外的部分具有最大伸出量时,活塞2具有与推杆3最大伸出量对应的第一位置(如图3所示);当推杆3伸出在缸体1外的部分具有最小伸出量时,活塞2具有与推杆3最小伸出量对应的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活塞2还具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该第三位置为弹性件4被压缩至垂直于活塞2的压缩方向时活塞2所处的位置(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在人为操作活塞缸100的过程中,活塞2从第一位置逐渐压缩至第二位置,当活塞2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时,弹性件4产生的弹性力具有垂直于活塞轴向的分量以及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此时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表现为对人为操作的阻力,但是随着活塞2的压缩,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不断减小,因此在人为操作的过程中阻力也逐渐减小;当活塞2处于第三位置时,弹性件4产生的弹性力垂直于活塞压缩方向,此时弹性力在活塞2的轴向上没有分量,弹性件4对活塞2没有阻力也没有助力;当活塞2处于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弹性件4产生的弹性力具有垂直于活塞轴向的分量以及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此时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表现为对人为操作的助力,随着活塞2的压缩,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不断增大,因此在人为操作的过程中助力也逐渐增大,也越来越省力。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缸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3至图6所示,在活塞缸100中,弹性件4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弹性件4围绕活塞2间隔布置。本公开实施例中,分别沿活塞2的圆周方向呈180°布置有两个弹性件4,具体地,由于该两个弹性件4在活塞2的水平两侧对称布置,因此,弹性件4对活塞2产生的弹性力的垂直于活塞轴向的分量可以彼此保持平衡,可以避免在活塞2的径向方向上产生不平衡的推力。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弹性件4还可以沿活塞2的圆周方向呈其他角度(例如120°、90°等)均匀布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上述多个弹性件4还可以在活塞2的轴向方向上并排布置,如图3至图5所示,例如将沿活塞2的圆周方向呈180°布置的两个弹性件4看作一组弹性件4的话,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活塞2的轴向方向上可以并排布置有两组弹性件4。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活塞2的轴向方向上并排布置多组弹性件4,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在活塞2的两端可以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以保证缸体1的密封性,弹性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100)包括缸体(1)、活塞(2)、推杆(3)、以及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与所述活塞(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1)相连,所述弹性件(4)用于向所述活塞(2)施加弹性力,所述活塞(2)具有与所述推杆(3)最大伸出量对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推杆(3)最小伸出量对应的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n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n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力垂直于活塞压缩方向;/n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100)包括缸体(1)、活塞(2)、推杆(3)、以及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与所述活塞(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缸体(1)相连,所述弹性件(4)用于向所述活塞(2)施加弹性力,所述活塞(2)具有与所述推杆(3)最大伸出量对应的第一位置、与所述推杆(3)最小伸出量对应的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反向的分量;
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弹性力垂直于活塞压缩方向;
当所述活塞(2)处于所述第三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弹性力具有与活塞压缩方向同向的分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为多个,所述多个弹性件(4)围绕所述活塞(2)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7),所述弹性件(4)的一端与所述活塞(2)的侧面相连,并且所述弹性件(4)与所述活塞(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6)和所述第二密封圈(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缸,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一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