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行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371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该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第一轴承组、行星轮组件、行星轮架、内齿圈、第二轴承组、轴承座、距离套、第一密封座、滚筒座和浮动油封,滚筒座包括:筒座、第二密封座和环座组件;筒座安装在行星轮架上,且位于第一密封座上部;第二密封座安装在筒座下部,第二密封座和第一密封座构成与浮动油封相适配的密封座,第二密封座与浮动油封的上金属环相适配,第一密封座与浮动油封的下金属环相适配;环座组件为可拆分结构,环座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筒座下部以构成一个环形座,环形座位于密封座的外侧与密封座相互正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采煤机行星机构能够实现浮动油封的安装间隙的可视化调整和直接测量,操作方便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煤机行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煤机
,尤其涉及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使用的采煤机主要为具有大采高大功率的滚筒采煤机。现有的滚筒采煤机中,滚筒通过行星机构连接在采煤机摇臂的摇臂壳体上。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该采煤机行星机构为采用整体滚筒座的结构型式,包括:太阳轮、第一轴承组、行星轮组件、行星轮架、距离套、内齿圈、第二轴承组、轴承座、密封座、滚筒座和浮动油封;其中,浮动密封由1对O型密封圈和1对金属环组成,金属环以合金铸铁为基体,经过精密压铸成形,是O型密封圈的载体;浮动密封的工作原理为一对O型密封圈在一对金属环的支承下与腔体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一对金属环中一个动环和一个静环,动环沿中心轴线做旋转运转时,O型密封圈被压缩后,压缩后产生的轴向力促使金属环沿轴线相互压紧,金属环的两个表面紧密配合并相对滑动,金属环接触面构为浮动密封面,浮动油封用于封隔外界的灰尘、水和泥污,同时保护行星机构内部的润滑油不泄漏,以保证行星机构的正常运转。目前,为保证采煤机行星机构的正常运转,要求浮动油封的安装间隙A在3±0.5mm范围内,此时O型圈截面直径的压缩量约0.6~3.3%,O型圈内圈直径的伸缩量约17~23%,由O型圈形变产生的张力能够使金属环表面紧密贴合,保证相对运动的浮动密封面达到密封效果;当安装间隙A<2.5mm时,O型圈过压,此时金属环靠得太近、压得过紧、接触比压过大,会造成接触面急剧疲劳磨损甚至直接压溃损坏,导致浮动密封面密封失效漏油;当安装间隙A>3.5mm时,此时金属环距离太远、金属环不接触或接触松弛,导致O型圈未发生或发生形变后产生的张力不足以使金属环紧密贴合,使相对运动的浮动密封面达不到封油效果,导致浮动油封密封失效漏油。附图2为图1的采煤机行星机构对应的安装间隙A的尺寸链图,如附图2所示,安装间隙A与尺寸链中的其它9个尺寸链环的尺寸及偏差相关;在轴承座、密封座和滚筒座防松锁紧效果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安装间隙A值取决于安装完毕后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的轴向游隙。基于现有的采煤机行星机构,在确定和调整安装间隙A时,需要先将9个关联零件中形成尺寸链的尺寸逐一测量以计算出A值,而后将计算得到的A值和规定值比较,判断A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若A值超限需要对安装间隙A进行调整。在进行安装间隙A的调整时,通常采用在第二轴承组外圈上端面与密封座之间或第二轴承组外圈下端面与轴承座之间加减调整垫、修配密封座的定位尺寸、或者修配距离套的定位尺寸,以达到调整A值的目的;由于普通调整垫的强度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高强度的调整垫在现实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目前大多采用修配密封座和/或距离套的方法来调整安装间隙A;然而采用修配密封座和/或距离套的方法调整安装间隙A时,要求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修配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装配工艺程序进行,在修配过程中需要对行星机构进行反复测量和计算,导致实际操作不便,所需工作量大,并且若因修配不当而导致零件受损时,需要对行星机构进行整体拆装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为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所述采煤机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第一轴承组、行星轮组件、行星轮架、内齿圈、第二轴承组、轴承座、距离套、第一密封座、滚筒座和浮动油封,所述行星轮组件均布在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间,所述内齿圈固定在摇臂壳体上,所述行星轮架安装在所述行星轮组件上,所述第一轴承组和所述第二轴承组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轮架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行星轮架,所述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的外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内齿圈上,所述距离套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下端面与所述行星轮架间,所述第一密封座安装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滚筒座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上,所述浮动油封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端的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滚筒座间;所述滚筒座包括:筒座、第二密封座和环座组件;所述筒座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上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安装在所述筒座下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所述第一密封座构成与所述浮动油封相适配的密封座,所述第二密封座与所述浮动油封的上金属环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座与所述浮动油封的下金属环相适配;所述环座组件为可拆分结构,所述环座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座下部以构成一个环形座,所述环形座位于所述密封座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座相互正对。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行星机构中,所述环座组件包括两个相互适配的半环,两个所述半环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座下部以构成一个所述环形座。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行星机构中,所述环座组件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座。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行星机构中,所述第二密封座通过螺栓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座。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行星机构中,所述筒座采用氮化处理的合金锻件制成。进一步地,在上述采煤机行星机构中,所述筒座和所述第二密封座中,所述第二密封座为易损件。本专利技术的采煤机行星机构通过将滚筒座设计为多元组合式结构型式,能够实现浮动油封的安装间隙的可视化调整和直接测量,无需对行星机构的相关零件进行测量和计算来确定浮动油封的安装间隙,操作方便效率高,能有效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减少劳动时间,能避免因修配不当而导致零件受损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采煤机行星机构对应的安装间隙A的尺寸链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采煤机行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采煤机行星机构对应的安装间隙A的尺寸链图。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轮、2-第一轴承组、3-行星轮组件、4-行星轮架、5-内齿圈、6-第二轴承组、7-轴承座、8-距离套、9-第一密封座、10-滚筒座、101-筒座、102-第二密封座、103-环座组件、11-浮动油封、12-摇臂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附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该采煤机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轴承组2、行星轮组件3、行星轮架4、内齿圈5、第二轴承组6、轴承座7、距离套8、第一密封座9、滚筒座10和浮动油封11,行星轮组件3均布在太阳轮1与内齿圈5间,内齿圈5固定在摇臂壳体12上,行星轮架4安装在行星轮组件3上,第一轴承组2和第二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煤机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轴承组(2)、行星轮组件(3)、行星轮架(4)、内齿圈(5)、第二轴承组(6)、轴承座(7)、距离套(8)、第一密封座(9)、滚筒座(10)和浮动油封(11),所述行星轮组件(3)均布在所述太阳轮(1)与所述内齿圈(5)间,所述内齿圈(5)固定在摇臂壳体(12)上,所述行星轮架(4)安装在所述行星轮组件(3)上,所述第一轴承组(2)和所述第二轴承组(6)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轮架(4)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行星轮架(4),所述轴承座(7)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的外侧,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所述内齿圈(5)上,所述距离套(8)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下端面与所述行星轮架(4)间,所述第一密封座(9)安装在所述轴承座(7)上,所述滚筒座(10)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4)上,所述浮动油封(11)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上端的所述第一密封座(9)与所述滚筒座(10)间;/n所述滚筒座(10)包括:筒座(101)、第二密封座(102)和环座组件(103);/n所述筒座(101)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9)上部;/n所述第二密封座(102)安装在所述筒座(101)下部,所述第二密封座(102)和所述第一密封座(9)构成与所述浮动油封(11)相适配的密封座,所述第二密封座(102)与所述浮动油封(11)的上金属环相适配,所述第一密封座(9)与所述浮动油封(11)的下金属环相适配;/n所述环座组件(103)为可拆分结构,所述环座组件(10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座(101)下部以构成一个环形座,所述环形座位于所述密封座的外侧与所述密封座相互正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煤机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煤机行星机构包括:太阳轮(1)、第一轴承组(2)、行星轮组件(3)、行星轮架(4)、内齿圈(5)、第二轴承组(6)、轴承座(7)、距离套(8)、第一密封座(9)、滚筒座(10)和浮动油封(11),所述行星轮组件(3)均布在所述太阳轮(1)与所述内齿圈(5)间,所述内齿圈(5)固定在摇臂壳体(12)上,所述行星轮架(4)安装在所述行星轮组件(3)上,所述第一轴承组(2)和所述第二轴承组(6)分别设置在所述行星轮架(4)的两端,用于支撑所述行星轮架(4),所述轴承座(7)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的外侧,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所述内齿圈(5)上,所述距离套(8)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下端面与所述行星轮架(4)间,所述第一密封座(9)安装在所述轴承座(7)上,所述滚筒座(10)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4)上,所述浮动油封(11)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组(6)上端的所述第一密封座(9)与所述滚筒座(10)间;
所述滚筒座(10)包括:筒座(101)、第二密封座(102)和环座组件(103);
所述筒座(101)安装在所述行星轮架(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9)上部;
所述第二密封座(102)安装在所述筒座(101)下部,所述第二密封座(102)和所述第一密封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明李小朋赵晓蔚董建荣张世宗要晓凯张凌燕贺卫民王亚萍祁宇光李维伟赵灵闫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太重煤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