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695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轴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与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摇臂电机采用小直径双电机布置结构,有效降低了摇臂厚度,通过双电机输出转矩后,经四个齿轮传动组将动力传到滚筒;行星减速器布置在三级齿轮传动组位置,远离滚筒振动源,有效降低了摇臂行星减速器的冲击载荷,可靠性提高;提升了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装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
本技术涉及采煤机领域,特别是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
技术介绍
矿用采煤机摇臂一般采用大直径的单电机输出结构,传动结构由三级平齿轮传动和一级行星减速机构组成。此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①单电机布置,电机直径大,增大了摇臂厚度;②末端行星减速机构离振动源较近,冲击载荷大,故障率较高;③输出端行星减速机构增大了滚筒连接尺寸,降低了滚筒叶片高度,进而装煤效果降低。因此,此种摇臂结构不能满足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厚度薄、故障率低、装煤效果好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为实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轴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与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配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电机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轴齿轮、与轴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置于轴齿轮内的小轴、与小轴一端固定的把手、与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小轴另一端通过轴承配合有扭矩轴,所述扭矩轴一端与轴齿轮内齿啮合,所述扭矩轴中部带有凹槽,所述小轴上有限位销,所述小轴与把手之间有小端盖,所述小端盖内开有槽,所述扭矩轴另一端与第六齿轮的内齿啮合,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配合的行星轮、与行星轮配合的内齿圈,所述行星轮内通过分段轴承配合有行星轴,所述行星轴通过行星架固定,所述行星架一端有大轴,所述太阳轮与第七齿轮内啮合,所述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第八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的第十齿轮和与第十齿轮啮合的输出轴,所述大轴与第八齿轮配合,所述输出轴内开有走水通道,所述输出轴与滚筒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三齿轮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二齿轮轴,第五齿轮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三齿轮轴。优选地,所述第九齿轮内通过配合有第四齿轮轴。优选地,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均固定在壳体上,并通过端盖封堵,所述端盖均通过螺钉把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摇臂电机采用小直径双电机布置结构,有效降低了摇臂厚度,通过双电机输出转矩后,经四个齿轮传动组将动力传到滚筒;行星减速器布置在三级齿轮传动组位置,远离滚筒振动源,有效降低了摇臂行星减速器的冲击载荷,可靠性提高;末级采用平齿轮输出的结构,提高抗冲击性能且降低了滚筒输出轴的直径,滚筒叶片高度增加,提升了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装煤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摇臂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申请摇臂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剖视图;图4为二级平齿轮传动组剖视图;图5为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剖视图;图6为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一级”、“二级”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配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所示的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包括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52、一级平齿轮传动组10、二级平齿轮传动组20、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30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40,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10与第一电机51和第二电机52轴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20与一级平齿轮传动组10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20与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30啮合传动,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30与四级平齿轮传动组40啮合传动,如图3所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10包括第一齿轮11,与第一齿轮11啮合的第二齿轮101,与第二齿轮101啮合的第三齿轮102,与第三齿轮102啮合的第四齿轮12,与第四齿轮12啮合的第五齿轮103,与第五齿轮103啮合的第六齿轮13,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一电机51配合,所述第四齿轮12与第二电机52配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101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一齿轮轴105,所述第三齿轮102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二齿轮轴106,第五齿轮103内通过轴承配合有第三齿轮轴107。如图4所示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20包括轴齿轮24、与轴齿轮24啮合的第六齿轮23、置于轴齿轮24内的小轴22、与小轴22一端固定的把手21、与第六齿轮23啮合的第七齿轮26,所述小轴22另一端通过轴承配合有扭矩轴25,所述扭矩轴25一端与轴齿轮24内齿啮合,所述扭矩轴25中部带有凹槽,所述小轴22上有限位销202,所述小轴22与把手21之间有小端盖203,所述小端盖203内开有槽201,图2中A处为把手拉出状态。把手拉出时,限位销202置于槽201内,实现电机不停转进行更换或检修,所述扭矩轴25另一端与第六齿轮13的内齿啮合,如图5所示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30包括太阳轮31、与太阳轮31配合的行星轮32、与行星轮32配合的内齿圈33,所述行星轮32内通过分段轴承配合有行星轴36,所述行星轴36通过行星架34固定,所述行星架34一端有大轴35,所述太阳轮31与第七齿轮26内啮合,所述太阳轮端部有内螺纹孔301,便于取出,如图6所示的四级平齿轮传动组40包括第八齿轮41、与第八齿轮41啮合的第九齿轮42、与第九齿轮42啮合的第十齿轮4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轴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与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配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电机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轴齿轮、与轴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置于轴齿轮内的小轴、与小轴一端固定的把手、与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小轴另一端通过轴承配合有扭矩轴,所述扭矩轴一端与轴齿轮内齿啮合,所述扭矩轴中部带有凹槽,所述小轴上有限位销,所述小轴与把手之间有小端盖,所述小端盖内开有槽,所述扭矩轴另一端与第六齿轮的内齿啮合,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包括太阳轮、与太阳轮配合的行星轮、与行星轮配合的内齿圈,所述行星轮内通过分段轴承配合有行星轴,所述行星轴通过行星架固定,所述行星架一端有大轴,所述太阳轮与第七齿轮内啮合,所述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第八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的第九齿轮、与第九齿轮啮合的第十齿轮和与第十齿轮啮合的输出轴,所述大轴与第八齿轮配合,所述输出轴内开有走水通道,所述输出轴与滚筒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和四级平齿轮传动组,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轴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与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三级行星减速传动组与四级平齿轮传动组啮合传动,所述一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五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电机配合,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二电机配合,所述二级平齿轮传动组包括轴齿轮、与轴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置于轴齿轮内的小轴、与小轴一端固定的把手、与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小轴另一端通过轴承配合有扭矩轴,所述扭矩轴一端与轴齿轮内齿啮合,所述扭矩轴中部带有凹槽,所述小轴上有限位销,所述小轴与把手之间有小端盖,所述小端盖内开有槽,所述扭矩轴另一端与第六齿轮的内齿啮合,所述三级行星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孙志闻丁进窦皓谷田野张天时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