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涵熙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801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包括:前横梁,其为平直结构;第一前纵梁,其前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前横梁两端连接,中部为平直结构,后端向上弯折;第一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前端向上弯折处竖直连接;第二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内倾斜连接;第二前纵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后横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上弯折处连接,提高了汽车抗撞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汽车前端结构的制造方法,能够根据不同车型确定前端结构须满足的弯曲刚度,同时还确定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侧面弯曲刚度以及第二前纵梁的正面弯曲刚度,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
,更具体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安全强制性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认识的提高,各大汽车企业与研究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其中结构抗撞性是评价汽车安全性的基本标准,主要分为正面抗撞性能和侧面抗撞性能。作为正面碰撞主要吸能部件的前端结构直接影响汽车正面抗撞性能。保险杠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发生正面低速碰撞时,防止或减少前端其它部件的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在发生正面高速偏置碰撞时,保险杆横梁能够将碰撞能量传递到左右吸能盒与前纵梁等主要吸能部件。碰撞吸能盒的作用是在低速碰撞中以自身变形吸能来保证车身结构的完整性,使车辆的维修成本最小化;在高速碰撞中以自身结构的完全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使吸收能量最大化,降低车体前期碰撞减速度峰值。前端结构是正面碰撞载荷的主要传递路径和吸能部件,前端结构合理压溃变形吸收足够的碰撞能量对乘员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在汽车设计开发阶段,需要从这些吸能部件着手来改善整车的正面抗撞性能。同时,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前横梁,其为平直结构;/n第一前纵梁,其前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前横梁两端连接,中部为平直结构,后端向上弯折;/n第一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前端向上弯折处竖直连接;/n第二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内倾斜连接;/n第二前纵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n后横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上弯折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横梁,其为平直结构;
第一前纵梁,其前端向上弯折并与所述前横梁两端连接,中部为平直结构,后端向上弯折;
第一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前端向上弯折处竖直连接;
第二支撑梁,其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内倾斜连接;
第二前纵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
后横梁,其为平直结构且两端与所述第一前纵梁后端向上弯折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前端向上弯折的高度大于等于后端向上弯折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与第一前纵梁的轴向向前方向夹角为钝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纵梁与第一支撑梁连接处和前横梁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点,用于安装动力总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正面两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点,用于安装防撞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顶面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点和安装孔,用于固定前舱线束和安装温度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前端结构后方与承载式车身侧围连接。


8.一种汽车前端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前端结构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涵熙
申请(专利权)人:王涵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