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11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和连接于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车身机舱下横梁为空心梁,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形成有第一、二搭接边,第一搭接边位于第二搭接边上方,第一搭接边相对于第二搭接边延长;前纵梁铸件的靠近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四搭接边,第三搭接边位于第四搭接边上方,第四搭接边相对于第三搭接边延长;第一搭接边与第三搭接边搭接,第二搭接边与第四搭接边搭接。车身机舱下横梁能够从上到下上件,提高密封性;第一、三搭接边的搭接处,相对于第二、四搭接边的搭接处错位,增加车身机舱下横梁与前纵梁铸件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
本技术属于车辆
,特别是涉及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
技术介绍
当前车型,如图6至图8,机舱下横梁总成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1'和连接于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2',为了实现车身机舱下横梁1'和两侧前纵梁铸件2'的连接强度的需求,需要保证车身机舱下横梁1'与两侧前纵梁铸件2'四周能有效连接上,同时需要满足密封等基本性能需求。如图6至图8,现有的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车身机舱下横梁1'采用挤出铝合金结构,其横向末端留有搭接边11',前纵梁铸件2'上设有用于与车身机舱下横梁1'横向末端搭接的搭接边,车身机舱下横梁1'采用竖向由下往上上件,使得车身机舱下横梁1'的横向四周刚好与前纵梁铸件2'预留的搭接边贴合,再通过热融自攻丝螺钉(FDS)连接;由于车身机舱下横梁1'采用竖向由下往上上件的形式与前纵梁铸件2'贴合,需要在车身机舱下横梁1'横向末端的上部留有缺口12',保证与前纵梁铸件2'之间留有足够横向间隙,以避免上件干涉和后期装配间隙过小导致行驶过程中的异响,但间隙过大会导致难以实现在前纵梁铸件2'与车身机舱下横梁1'之间涂胶密封;另外缺口12'刚好处于拐角区域,此处前纵梁铸件2'与车身机舱下横梁1'不连接会影响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方案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和连接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为空心梁,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形成有第一搭接边和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二搭接边上方,所述第一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搭接边延长;所述前纵梁铸件的靠近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搭接边和第四搭接边,所述第三搭接边位于所述第四搭接边上方,所述第四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三搭接边延长;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三搭接边搭接,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四搭接边搭接,以实现所述前纵梁铸件封闭连接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三搭接边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四搭接边贴合并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边从上到下横向缩短,所述第四搭接边从上到下横向延长。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边从上到下逐渐横向缩短,所述第四搭接边从上到下逐渐横向延长。可选地,还包括密封胶,所述密封胶整圈密封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横向末端与相应所述前纵梁铸件。可选地,所述密封胶覆盖所述第四搭接边的横向边缘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形成的台阶处,以及所述第一搭接边的横向边缘与所述前纵梁铸件形成的台阶处。可选地,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左右对称,两个所述前纵梁铸件左右对称。可选地,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和所述前纵梁铸件为铝合金件;所述第一搭接边和所述第三搭接边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搭接边和所述第四搭接边之间均通过热融自攻丝螺钉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纯电汽车,包括前述机舱下横梁总成。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位于第二搭接边上方的第一搭接边相对于第二搭接边延长,使得车身机舱下横梁上形成下短上长的搭接边,第四搭接边相对于位于第四搭接边上方的第三搭接边延长,使得前纵梁铸件上形成下长上短的搭接边,如此车身机舱下横梁能够从上到下上件至两个前纵梁铸件之间,并使第一搭接边与第三搭接边搭接,第二搭接边与第四搭接边搭接,实现车身机舱下横梁与其两端的前纵梁铸件能在周向上有效连接,从而形成机舱下横梁总成,简化了搭接结构,缩短搭接工时,无需为避免上件干涉而设计搭接间隙,提高密封性;同时第一搭接边和第三搭接边的搭接处,相对于第二搭接边和第四搭接边的搭接处错位,增加车身机舱下横梁与前纵梁铸件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车身机舱下横梁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机舱下横梁总成的局部仰视图;图5是图1所示机舱下横梁总成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现有的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车身机舱下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机舱下横梁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车身机舱下横梁;11'、搭接边;12'、缺口;2'、前纵梁铸件;1、车身机舱下横梁;11、第一搭接边;12、第二搭接边;2、前纵梁铸件;21、第三搭接边;22、第四搭接边;3、加强筋;4、密封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1和连接于车身机舱下横梁1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2,车身机舱下横梁1为空心梁,车身机舱下横梁1的末端形成有第一搭接边11和第二搭接边12,第一搭接边11位于第二搭接边12上方,第一搭接边11相对于第二搭接边12延长;前纵梁铸件2的靠近车身机舱下横梁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搭接边21和第四搭接边22,第三搭接边21位于第四搭接边22上方,第四搭接边22相对于第三搭接边21延长;第一搭接边11与第三搭接边21搭接,第二搭接边12与第四搭接边22搭接,以实现前纵梁铸件2封闭连接车身机舱下横梁1的末端。第一搭接边11与第三搭接边21搭接成的搭接区域为上搭接区域,第二搭接边12与第四搭接边22搭接成的搭接区域为下搭接区域,使用时上搭接区域位于乘员舱内,下搭接区域位于车外。图2中X、Y和Z向分别表示纵向、横向和竖向,与车身的X、Y、Z向一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舱下横梁总成,位于第二搭接边12上方的第一搭接边11相对于第二搭接边12延长,使得车身机舱下横梁1上形成下短上长的搭接边,第四搭接边22相对于位于第四搭接边22上方的第三搭接边21延长,使得前纵梁铸件2上形成下长上短的搭接边,如此车身机舱下横梁1能够从上到下上件至两个前纵梁铸件2之间,并使第一搭接边11与第三搭接边21搭接,第二搭接边12与第四搭接边22搭接,实现车身机舱下横梁1与其两端的前纵梁铸件2能在周向上有效连接,从而形成机舱下横梁总成,简化了搭接结构,缩短搭接工时,无需为避免上件干涉而设计搭接间隙,提高密封性;同时第一搭接边11和第三搭接边21的搭接处,相对于第二搭接边12和第四搭接边22的搭接处错位,增加车身机舱下横梁1与前纵梁铸件2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第三搭接边21由横向拔模,并机加工消除拔模角而形成,有利于提高搭接精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搭接边11与第三搭接边21贴合并连接,第二搭接边12与第四搭接边22贴合并连接。增大第一搭接边11与第三搭接边2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和连接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为空心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形成有第一搭接边和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二搭接边上方,所述第一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搭接边延长;所述前纵梁铸件的靠近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搭接边和第四搭接边,所述第三搭接边位于所述第四搭接边上方,所述第四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三搭接边延长;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三搭接边搭接,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四搭接边搭接,以实现所述前纵梁铸件封闭连接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和连接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为空心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形成有第一搭接边和第二搭接边,所述第一搭接边位于所述第二搭接边上方,所述第一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二搭接边延长;所述前纵梁铸件的靠近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一侧形成有第三搭接边和第四搭接边,所述第三搭接边位于所述第四搭接边上方,所述第四搭接边相对于所述第三搭接边延长;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三搭接边搭接,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四搭接边搭接,以实现所述前纵梁铸件封闭连接所述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边与所述第三搭接边贴合并连接,所述第二搭接边与所述第四搭接边贴合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下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边从上到下横向缩短,所述第四搭接边从上到下横向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下横梁总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明何玉俊杨宏李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