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前后设置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后横梁的左端的插接口与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后横梁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端的插接口与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四者围成一口字形框架。本专利通过优化副车架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通过插接并焊接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铝合金副车架。
技术介绍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通过降低汽车重量来达到节能减排,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重要工作。应用铝合金零件已成为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应用技术还是运行安全性及循环再生利用都具有比较优势。铝材料的密度只有钢材的1/3,其减重、降噪、提速、减少废气排放、提升操控性等方面效果明显,是汽车轻量化材料中的首选。汽车副车架作为支承汽车前后车桥具、悬挂的支架。有减振降噪的优点,而铝合金副车架的减重效果显著,比钢制副车架的性能更好。国外主机厂在中高端车型上使用铝合金副车架,轻量化效果显著。与传统汽车钢制副车架相比,铝合金副车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能更好的提升汽车工业技术水平。现有的铝合金副车架的各个子部件往往单纯的是通过焊接相连,不利于保证各个子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以解决现有单纯焊接相连的连接强度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前后设置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后横梁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后横梁的右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四者围成一口字形框架;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口字形框架的前方的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上均设有后端、左端以及右端均开口的插接口;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还包括左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包括左右设置的安装部以及定位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中央车身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前后设置的定位条,以两个定位条之间的间隙为用于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插口,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插口与定位部插接,并焊接相连;还包括右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镜像对称设置,且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插接,并焊接相连;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所述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左连接支架设有向后延伸的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搭接,并焊接相连。本专利通过优化副车架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通过插接并焊接相连。便于保证焊接定位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各个部件连接处强度。提高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形变等问题的产生。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转向器后安装支架,所述转向器后安装支架的左侧的顶部设有向左延伸的实心延伸部,所述实心延伸部的左侧呈波浪状;所述实心延伸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左后纵梁的上表面搭接,且所述转向器后安装支架与所述左后纵梁焊接相连。通过转向器后安装支架的实心延伸部,便于保证与左后纵梁的焊接连接强度,避免了传统日字形延伸部的焊接用量多、强度不佳的问题。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底护板,所述底护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口字形框架的下方。底护板有效保证汽车发动机避免石击。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部是中空框架。便于减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左后纵梁上焊接有左侧双联安装支架,所述右后纵梁上焊接连接有右侧双联安装支架;所述左侧双联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左右设置的左后车身安装孔以及左稳定杆安装孔;所述右侧双联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左右设置的右后车身安装孔以及右稳定杆安装孔;左车身安装孔与右车身安装孔的间距为600-620mm。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上的中央车身安装孔的间距为930-950mm。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的中央车身安装孔与左车身安装孔的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为350-370mm。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上设有发动机悬置安装孔,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孔与右车身安装孔前后方向上的间距为280-300mm,左右方向上的间距为280-30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控制臂安装套管安装处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为后横梁,2为左后纵梁,3为右后纵梁,4为左定位销,5为右定位销,6为左侧双联安装支架,7为右侧双联安装支架,8为左控制臂安装套管,9为右控制臂安装套管,10为左稳定杆安装套管,11为右稳定杆安装套管,12为左转向器前安装套管,13为右转向器前安装套管,14为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5为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为转向器后安装支架,17为底护板,18为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9为左连接支架,20为右连接支架,21为左侧中间安装套管,22为右侧中间安装套管,81为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后纵梁2以及右后纵梁3、前后设置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8以及后横梁1,后横梁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后横梁1的左端的插接口与左后纵梁2插接,并焊接相连,后横梁1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3插接,并焊接相连;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8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8的左端的插接口与左后纵梁2插接,并焊接相连,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8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3插接,并焊接相连;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18以及后横梁1四者围成一口字形框架。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口字形框架的前方的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4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5,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4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5上均设有后端、左端以及右端均开口的插接口;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4的插接口与左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5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还包括左侧中间安装套管21,左侧中间安装套管21包括左右设置的安装部以及定位部。安装部是中空框架。便于减重。安装部上开设有中央车身安装孔,安装部的底部低于定位部的底部,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4的顶部设有前后设置的定位条,以两个定位条之间的间隙为用于插入定位部的插口,左侧中间安装套管21与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14通过插口与定位部插接,并焊接相连;还包括右侧中间安装套管22,右侧中间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前后设置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后横梁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后横梁的右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n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n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四者围成一口字形框架;/n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口字形框架的前方的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上均设有后端、左端以及右端均开口的插接口;/n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n所述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n还包括左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包括左右设置的安装部以及定位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中央车身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前后设置的定位条,以两个定位条之间的间隙为用于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插口,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插口与定位部插接,并焊接相连;/n还包括右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镜像对称设置,且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插接,并焊接相连;/n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所述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左连接支架设有向后延伸的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搭接,并焊接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副车架镶嵌结构,包括左右设置的左后纵梁以及右后纵梁、前后设置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后横梁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后横梁的右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
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插接口,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左端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的右端的插接口与右后纵梁插接,并焊接相连;
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发动机悬置安装支架以及后横梁四者围成一口字形框架;
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在所述口字形框架的前方的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以及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上均设有后端、左端以及右端均开口的插接口;
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左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
所述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插接口与所述右后纵梁的前端插接,并焊接相连;
还包括左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包括左右设置的安装部以及定位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中央车身安装孔,所述安装部的底部低于所述定位部的底部,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的顶部设有前后设置的定位条,以两个定位条之间的间隙为用于插入所述定位部的插口,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通过所述插口与定位部插接,并焊接相连;
还包括右侧中间安装套管,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所述左侧中间安装套管镜像对称设置,且所述右侧中间安装套管与右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插接,并焊接相连;
还包括左右镜像对称设置的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所述左连接支架以及右连接支架上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左连接支架设有向后延伸的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与所述左前控制臂安装支架搭接,并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世兵,王立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友升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