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683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扩展传热面的热管式换热器体积大、重量重、金属耗量多等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利用多孔泡沫金属作为扩展传热面的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它通过在壳体中的热管周围填充多孔泡沫金属的方法解决了热管的换热面积小的问题,参与传热的冷、热流体流经多孔泡沫金属通道,使得换热设备在获得相同换热效果的前提下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金属耗量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尤其是一种热管式换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 利用热管作为传热元件和多孔泡沫金属作为扩展传热面的热管式多孔泡沫金 属换热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利用热管作为换热器件是热交换中常见的手段,由于热管的 表面积相对固定,因此为了增加换热效果,扩大换热面积,目前,在热管外 表面扩展传热面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在热管管材的外表面加焊直翅片或螺旋 翅片,以增加传热面积,但这些方法扩展出的传热面积仍非常有限,而且金 属耗量较多,设备体积较大,重量也较重,因此,单台设备所需的热管数量 也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在现有的热管传热面积小,使得设备重量重、体积 大、金属耗量多的问题,专利技术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可大幅度扩展传热面又 使得设备重量大幅度减轻的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壳体l、热管2和隔热板4,隔热 板4安装在壳体1中将壳体1分成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热管2 穿过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其一端位于热流体交换区5中,另一端位于 冷流体交换区6中,壳体1上设有相应的热流体进、出口 7, 8和冷流体进、 出口9, 10,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热 管2的周围均充填有多孔泡沬金属3,热管2的表面与多孔泡沫金属3充分 接触(即相连),热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 7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 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热流体出口 8流出,冷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 9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冷流体出口 IO流出。所述的热管2的表面与多孔泡沫金属3或焊接相连,或通过连接剂相连。 所述的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的多孔泡沫金属3为整体结构或分体单元组合结拘。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中热管的扩展传热面是多孔泡沫金属,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的表面积)和重量轻等优点,可作为洁净流体的流通通道,从而使得整个换热设备在取得相同换热性能的条件下所需的热管数目大大减少, 设备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热管是高效传热元件,多孔泡沫金属又具 有增强传热的优点,两者结合,可谓强强联合,使得设备的传热大大强化。2、 本专利技术首次采用了热管传热元件和多孔泡沫金属相结合。3、 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参与传热的冷、热洁净流体流经多孔泡 沫金属通道,实现其间的热量传递,在国内、外未见报导,属于首次。4、 在配备相应的反冲洗装置后,本专利技术还可用于常规介质流体的换热, 因此其用途十分广泛。5、 本专利技术可大大简化热管的制造工艺,节省大量金属材料,降低整个换 热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以及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管式多孔泡沬金属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l所示。一种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壳体l、热管2和隔热板4,隔热 板4安装在壳体1中将壳体1分成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热管2 穿过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其一端位于热流体交换区5中,另一端位于 冷流体交换区6中,壳体1上设有相应的热流体进、出口7, 8和冷流体进、 出口9, 10,在壳体1的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热管2的周围均充填多孔泡沫金属3,热管2的表面与多孔泡沫金属3充分接触,它可 采用焊接方法使热管2与多孔泡沫金属3相连,也可采用在两者表面涂抹连 接剂的方式使二者紧密接触以增加传热效果。热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 体进口 7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热流体出口 8流出,冷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 9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 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冷流体出口 10流出。具体实施时在热流体交换区 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的多孔泡沫金属3既可为整体结构,也可为分体单元 组合式结构。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如多孔泡沫金属的制造以及换热器的具体结构等均与 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最好用于洁净流体的热交换,以保证流体 不会对多孔泡沫金属中的孔隙产生堵塞,但配以相应的过滤器或增加流体的 压力或采用反冲洗措施后,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也可用于较少杂质且颗粒较小的 流体的热交换。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壳体(1)、热管(2)和隔热板(4),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将壳体(1)分成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热管(2)穿过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其一端位于热流体交换区(5)中,另一端位于冷流体交换区(6)中,壳体(1)上设有相应的热流体进、出口(7,8)和冷流体进、出口(9,10),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热管(2)的周围均充填有多孔泡沫金属(3),热管(2)的表面与多孔泡沫金属(3)相连,热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7)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热流体出口(8)流出,冷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9)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冷流体出口(10)流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热管 (2)的表面与多孔泡沬金属(3)或焊接相连,或通过连接剂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式多孔泡沬金属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热流 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的多孔泡沫金属(3)为整体结构或分 体单元组合结构。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扩展传热面的热管式换热器体积大、重量重、金属耗量多等问题,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利用多孔泡沫金属作为扩展传热面的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它通过在壳体中的热管周围填充多孔泡沫金属的方法解决了热管的换热面积小的问题,参与传热的冷、热流体流经多孔泡沫金属通道,使得换热设备在获得相同换热效果的前提下重量更轻、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金属耗量更少。文档编号F28D15/02GK101338985SQ20081001902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9日专利技术者李菊香, 涂善东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式多孔泡沫金属换热器,包括壳体(1)、热管(2)和隔热板(4),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将壳体(1)分成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热管(2)穿过隔热板(4)安装在壳体(1)中,其一端位于热流体交换区(5)中,另一端位于冷流体交换区(6)中,壳体(1)上设有相应的热流体进、出口(7,8)和冷流体进、出口(9,10),其特征是在壳体(1)的热流体交换区(5)和冷流体交换区(6)中、热管(2)的周围均充填有多孔泡沫金属(3),热管(2)的表面与多孔泡沫金属(3)相连,热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7)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热流体出口(8)流出,冷流体从壳体(1)上对应的热流体进口(9)进入壳体(1)中流经多孔泡沫金属(3)中的孔隙从相对应的冷流体出口(10)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菊香涂善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