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冷凝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板壳式非饱和 蒸发冷凝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非蒸发冷却设备管内进行制冷剂冷凝放热过程,管外水从管束顶 部喷淋而下,在管表面形成一层水膜,然后滴落到下一层管排;风从管束底 部吹入,掠过管束并与管表面的水膜传热传质,形成非饱和蒸发。非饱和蒸 发主要发生在传热管壁表面水膜与空气的接触界面上,这个过程为不连续降 膜过程,水膜很难完全均匀地覆盖管表面,因此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非饱和 蒸发;在水膜不能覆盖的地方,由于蒸发的存在,很容易形成"干斑"现象, 时间久了会形成垢体,大大降低换热效率,而且会对管壁造成腐蚀破坏;另 一方面,管束的布置结构一般为叉排,即正三角形排布,沿气流方向阻力较 大,增大了空气压降,降低了风速,对非饱和蒸发换热也不利。传统的立式冷凝器外壳是用钢板巻制成的大圆筒,圆筒两端焊有多孔管 板,板上用胀管法或焊接法固定着许多根无缝钢管,冷却水自上而下在管内 流过,制冷剂气体在壳体内管束之间冷凝后积聚在冷凝器的底部,经出液管 流入贮液器。冷凝器的顶端装有配水箱,使冷却水能均匀的分配到各个管口, 每根钢管的管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壳式非饱和蒸发冷凝设备,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板壳式换热器,上箱体通过水泵和下箱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壳式换热器分别与上箱体、下箱体相连接,并位于两者之间,所述板壳式换热器包括上管板、下管板、换热板板束、壳体、折流挡板、分气管和集液管;所述上、下管板分别设置在板壳式换热器的上、下部,上管板保持水平,下管板沿热流体流动方向倾斜3°~6°,换热板板束以直列的方式通过上管板、下管板中的孔固定;所述折流挡板设置在换热板板束之间;换热板板束位于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生,李元希,郭常青,吴治将,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