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余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4265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隧道式余热锅炉,包括落灰斗和建在其上的保温隧道,其主要特征是,在落灰斗上连接有钢架,钢架顶部安装有锅筒;在保温隧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渣管束、蒸汽过热器、对流管束和省煤器且采用悬挂方式与钢架的横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单一上锅筒结构型式,彻底解决了锅炉积灰的问题;受热面全部采用上下集箱的管排结构和吊挂布置方式,通过集中的下降管和导汽管道与锅筒连接,避免了在锅筒上开密集管孔,可满足中高压锅炉的设计需要,也使得锅炉受热面的布置更加自由方便;在结构上完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使余热锅炉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能源综合利用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工业领域生产工艺中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废渣以及热值很低的废气往往没进行任何处理就排入大气或堆积起来,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浪费。本技术就是一种利用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气的显热和潜热来产生蒸汽的余热锅炉。它可以代替常规的燃煤、燃油、燃气锅炉。生产出来的蒸汽可直接应用于各种生产工艺中,也可在提高压力等级后用于发电。
技术介绍
余热锅炉结构型式包括管壳式、烟道式等。烟道式又分为水管式、烟管式、热管式等。水管式还可分成卧式和立式。本技术隧道式余热锅炉属于水管式余热锅炉。现有技术卧式双锅筒余热锅炉由上下锅筒及对流管束组成,烟气一次通过管束进行热交换,它在烟气洁净、低压小吨位的余热回收方面应用广泛。但是,当烟气含尘量较大时,下锅筒极易积灰,造成系统正压并失去换热功能,再由于锅筒上需开密集管孔,受孔桥减弱系数的限制,使得锅筒随着蒸发量的增大直径越来越大,而且长度也越来越长,锅筒壁厚在满足GB9222-89强度标准要求的条件下越来越厚,使锅炉的设计制造非常困难。立式双锅筒锅炉是将上下锅筒间距拉大,较大烟气量在对流管束间折流通过,这种形式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式余热锅炉,包括落灰斗(1)和建在其上的保温隧道(2),其特征在于:在落灰斗(1)上连接有钢架(3),钢架(3)顶部安装有锅筒(4);在保温隧道(2)内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凝渣管束(5)、蒸汽过热器(10)、对流管束(11)和省煤器(12),它们均采用悬挂方式与钢架(3)的横梁连接;在凝渣管束(5)和对流管束(11)底部两侧设置有连通一体的汇集集箱(7),由下降管(9)将汇集集箱(7)与锅筒(4)连通,凝渣管束(5)和对流管束(11)上部通过导汽管(8)连通锅筒(4);省煤器(12)采用逆流布置方式,进口设置在末端,前端通过输水管连通锅筒(4);蒸汽过热器(10)通过导汽管与锅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彦忠周自力陈保全齐桂敏李聚春侯军元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锅炉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