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新伟专利>正文

铜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3711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水套,包括壁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在壁体内设有冷却铜管,冷却铜管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捷,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是一种理想的铜水套。(*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水套。二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水套其内置式冷却通道皆采用打孔制成,外接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这种铜水套缺点在于①打孔制成的冷却通道较粗糙,流水不畅,阻力大;②冷却通道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之间采用焊接,容易造成漏水现象;③制作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使用安全且使用寿命较长的铜水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铜水套包括壁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在壁体内设有冷却铜管,冷却铜管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优选技术方案为冷却铜管(3)形状为“S”形或“U”形或“W”形;同时冷却铜管截面形状呈椭圆形。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优点在于(1)冷却铜管埋于壁体内,冷却铜管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通过铸造成一体式铸结构。这样即解决了冷却铜管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之间焊接漏水的问题,又保证了冷却铜管内腔的光洁性,提高了冷却效果。(2)冷却铜管截面形状呈椭圆形。增大了冷却铜管与与热面之间的接触面(热面是指铜水套壁体面向高炉的使用面),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果。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壁体1,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在壁体1内设有冷却铜管3,冷却铜管3与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为一体式结构。冷却铜管3形状为“S”形或“U”形或“W”形;同时冷却铜管3其截面形状呈椭圆形。权利要求1.一种铜水套,包括壁体(1),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壁体(1)内设有冷却铜管(3),冷却铜管(3)与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为一体式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冷却铜管(3)形状为“S”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冷却铜管(3)形状为“U”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冷却铜管(3)形状为“W”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水套,其特征在于冷却铜管(3)其截面形状呈椭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水套,包括壁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在壁体内设有冷却铜管,冷却铜管与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为一体式结构。本技术结构简捷,冷却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是一种理想的铜水套。文档编号F27D9/00GK2747532SQ20042005740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阮新伟 申请人:阮新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水套,包括壁体(1),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壁体(1)内设有冷却铜管(3),冷却铜管(3)与进水管道(4)及出水管道(2)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阮新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