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新伟专利>正文

埋管式铜冷却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259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埋管式铜冷却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为:采用石墨制作铸型,同时将铜管予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烘干后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冷却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铜冷却件(包括铜流槽、铜冷却板和铜冷却壁)是一种用于有色和黑色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冷却装置。目前采用的铜流槽大多采用耐火砖或石墨制成,前者清渣困难,工人劳动强度大,后者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同时铜冷却板和铜冷却壁则采用轧制打孔型制造,制造成本高,投资大,且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制造具有园弧等特殊形状的铜冷却板和铜冷却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方法简便,制造成本低,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均佳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石墨制作铸型,同时将铜管予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积极效果在于(1)采用石墨制作铸型取代原有的砂型,利用石墨的高导热性能制造出的铜冷却件具有外表光洁,组织致密,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均佳等优点。(2)采用复膜砂充填保护铜管,从而有效地防止铜管在浇铸过程中熔穿和变形,同时铜管表面和浇铸铜能很好熔合。(3)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不仅补缩压头大,铸件致密,同时也有利于气体和夹渣进入冒口,从而获得致密无缺陷铸件。(4)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从而确保了铸件的质量和成品率。总之,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制造出的铜冷却件不仅冷却效果好,铜管内腔光顺,通水冷却时水阻小,而且因无须焊接进、出水管和堵头,故通水时不会漏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先用石墨制作铜流槽铸型,同时将铜管予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烘干后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成型后取出铜流槽坯体,并清出铜管内的砂子即可。实施例2先用石墨制作铜冷却板铸型,同时将铜管予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烘干后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成型后取出铜冷却板坯体,并清出铜管内的砂子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为采用石墨制作铸型,同时将铜管予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烘干后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冶金炉及高温炉上的铜冷却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该制造方法为采用石墨制作铸型,同时将铜管预处理后采用复膜砂填充铜管内腔,烘干后再将铜管落入型腔中,然后采用躺做立浇工艺浇铸成型,浇铸时温度控制在1090℃-1140℃。采用本制造方法制造出的铜冷却件不仅冷却效果好,铜管内腔光顺,通水冷却时水阻小,而且因无须焊接进、出水管和堵头,故通水时不会漏水,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F27D1/12GK1544185SQ20031011622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阮新伟, 许良友 申请人:阮新伟, 许良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新伟许良友
申请(专利权)人:阮新伟许良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