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2426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8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散热的问题,提出一种软包锂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隔膜、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多个正极片的始端分别与正极耳连接,多个负极片的始端分别与负极耳连接,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重叠设置,隔膜卷绕呈S型,每个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离,还包括散热极耳和至少一个散热片,散热极耳的一端与散热片连接,散热极耳的另一端延伸至锂电池外部,散热片的数量小于正极片的数量,散热片替代对应数量的正极片。通过在电池内部设置大平面的散热片,再通过外接散热极耳,提高了软包锂电池的散热能力。适用于倍率型软包锂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锂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在3C设备、电动汽车和通讯基站等领域广泛应用。其外壳材质主要分为钢壳、铝壳和软包三类,软包锂离子电池较钢壳锂电池、铝壳锂电池,具有重量轻、设计灵活、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在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逐年提升。但软包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因外壳为铝塑膜,热量不易散出,特别是倍率型软包锂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热量,若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电池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可能引发一系列副反应,导致电池热失控,最终发生起火爆炸事故。为了防止锂电池内部温度过高,专利号CN207602732U披露了一种内部具有导热片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为在卷绕电芯的内部或卷绕电芯之间设置具有高导热系数的碳材料导热片,碳材料能够吸收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热量但不能及时将热量散出。专利号CN10434642B披露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及锂离子电池,其特征为在软包电池的极片和隔膜之间设置碳纳米管薄膜或石墨烯薄膜,薄膜与正极耳或负极耳相连,通过极耳散热,但当大倍放电时,电池产热较多,仅通过导流的正极耳或负极耳难以及时将热量散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散热的问题,提出一种软包锂电池。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软包锂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隔膜、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多个正极片的始端分别与正极耳连接,所述多个负极片的始端分别与负极耳连接,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重叠设置,所述隔膜卷绕呈S型,每个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离,还包括散热极耳和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散热极耳的一端与散热片连接,散热极耳的另一端延伸至锂电池外部,所述散热片的数量小于正极片的数量,散热片替代对应数量的正极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于锂电池的一侧,所述散热极耳设置于锂电池的另一侧。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为一个,散热片替代设置于锂电池中间位置的正极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为多个,所述多个散热片均匀分布。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为铜箔制成的散热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为冲孔铜箔制成的散热片。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的宽度不大于负极片的宽度,散热片的厚度为0.008毫米至0.3毫米。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极耳为表面镀镍的铜片制成的散热极耳。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极耳的宽度不大于电芯宽度,散热极耳的厚度为0.1毫米至0.5毫米。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片与散热极耳的连接为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软包锂电池,通过在电池内部设置大平面的散热片,使电池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均匀,再通过外接散热极耳,弥补表面和导流极耳散热能力不足的缺点,增加了散热通道,提高了软包锂电池的散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包锂电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包锂电池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软包锂电池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1-正极片;2-负极片;3-隔膜;4-散热片;5-正极耳;6-负极耳;7-散热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所述的软包锂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隔膜、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多个正极片的始端分别与正极耳连接,所述多个负极片的始端分别与负极耳连接,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重叠设置,所述隔膜卷绕呈S型,每个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离,还包括散热极耳和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散热极耳的一端与散热片连接,散热极耳的另一端延伸至锂电池外部,所述散热片的数量小于正极片的数量,散热片替代对应数量的正极片。其中,正极耳和负极耳用于导流。通过在软包锂电池内部设置散热片,由于散热片面积较大且导热率较高,并且通过散热极耳将内部热量导出锂电池,避免热量在内部聚集导致温度升高。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软包锂电池电芯为S型堆叠成型的电芯,按负极片2、隔膜3和正极片1的顺序依次堆叠,散热片4为1个,设置在电芯层中间位置,替代一个正极片1占据其位置,该处的叠片顺序是负极片2、隔膜3、散热片4、隔膜2、负极片2。其中,散热片4的材质可以为铜箔,导热铜箔能够传导电池内部的热量,优选为冲孔铜箔,可同时增加电池的保液量。散热片4的宽度不大于负极片2的宽度,散热片4的宽度可以稍微比负极片2的宽度小,进而保证散热片4的面积较大,提高散热效果,散热片4的厚度可以为0.008毫米至0.3毫米,如0.02毫米,散热片4的厚度为负极片2所用集流体的厚度,无需定制铜箔。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软包锂电池的正极耳5和负极耳6位于同侧,散热极耳7位于正极耳5和负极耳6的对侧,这样设置可以避免散热对锂电池供电的影响。其中,散热极耳7的材质可以为表面镀镍的铜片,散热极耳7的宽度不大于电芯宽度,散热极耳7的厚度为0.1毫米至0.5毫米,如0.2毫米。散热片4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激光焊接方式与外部散热极耳7连接,这两种方式连接效果好,不易因温度较高脱落。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含3个散热片4,第一个散热片4设置在电芯层中间位置,替代原本设置于中间位置的正极片1,另外两个散热片4以第一个散热片4为中心对称放置,均匀分布,并替代原本设置在相应位置的正极片1,替换散热片4后,该位置的叠片顺序是负极片2、隔膜3、散热片4、隔膜3、负极片2。通过设置多个散热片4可以进一步提高软包锂电池的散热效果,并且多个散热片4均匀分布也可提高软包锂电池的散热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软包锂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隔膜、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多个正极片的始端分别与正极耳连接,所述多个负极片的始端分别与负极耳连接,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重叠设置,所述隔膜卷绕呈S型,每个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极耳和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散热极耳的一端与散热片连接,散热极耳的另一端延伸至锂电池外部,所述散热片的数量小于正极片的数量,散热片替代对应数量的正极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包锂电池,包括:正极耳、负极耳、隔膜、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所述多个正极片的始端分别与正极耳连接,所述多个负极片的始端分别与负极耳连接,正极片与负极片交错重叠设置,所述隔膜卷绕呈S型,每个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隔膜隔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极耳和至少一个散热片,所述散热极耳的一端与散热片连接,散热极耳的另一端延伸至锂电池外部,所述散热片的数量小于正极片的数量,散热片替代对应数量的正极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和负极耳设置于锂电池的一侧,所述散热极耳设置于锂电池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一个,散热片替代设置于锂电池中间位置的正极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艳何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