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89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包括多芯电缆、电缆外层护套、连接器、防水电缆接头、保护层以及橡胶环,多芯电缆的两侧均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连接器连接,在多芯电缆与防水电缆接头连接处包裹有一层保护层,所述橡胶环固定在多芯电缆表面,所述橡胶环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橡胶环的顶部开有口,所述橡胶环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固定件贯穿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将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多芯电缆两端配有连接器,与端墙上的连接器座对插,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动车组解编时,连挂线安装拆卸方便省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
本技术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属于电缆线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高速运行对车体气密性的要求很高,所以需尽量减少车体结构上的开口数量。以往200km速度等级的动车组的车端连挂线都需要在端墙上开口,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端墙不开口车端电气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在多芯电缆两端配有连接器,与端墙上的连接器座对插,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动车组解编时,连挂线安装拆卸方便省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包括多芯电缆、电缆外层护套、连接器、防水电缆接头、保护层以及橡胶环,所述多芯电缆的两侧均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连接器连接,在多芯电缆与防水电缆接头连接处包裹有一层保护层,所述橡胶环固定在多芯电缆表面,所述橡胶环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橡胶环的顶部开有口,所述橡胶环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所述左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左固定孔,所述右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右固定孔,固定件贯穿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将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固定,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右限位块,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左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多芯电缆的表面设置有电缆标示。进一步地,在动车组的端墙上设置有与连接器配套的连接器座,连接器与连接器座对插。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包裹在多芯电缆的外表面,保护层的一端包裹在多芯电缆与防水电缆接头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多芯电缆外表面5-10cm。进一步地,所述右限位块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左限位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当固定件插入至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内时,右限位块卡住右连接件,左限位块卡住左连接件,直角三角形的设计,使得左限位块可以锁死左连接件,不会使左限位块从左连接孔内滑出。进一步地,所述右限位块的横截面呈长方形,所述左限位块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当固定件插入至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内时,右限位块卡住右连接件,左限位块卡住左连接件,等腰三角形的设计,使得左限位块可以从左连接孔内取出,方便二次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多芯电缆由最外层的电缆外侧护套、设置在电缆外侧护套内侧的绝缘防护层、设置在绝缘防护层内侧的隔离层、设置在隔离层内部的MVB电缆、双绞线、以太网线以及电缆间填充物构成,所述MVB电缆由外层的MVB电缆外层护套以及设置在MVB电缆外层护套内部的MVB纤芯以及MVB填充物构成,所述双绞线由设置设置在外层的双绞线外层护套以及设置在双绞线外层护套内部的双绞线纤芯构成,所述以太网线由设置在外层的网线外层护套、设置在网线外层护套内部的网线纤芯以及网线填充物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在多芯电缆两端配有连接器,与端墙上的连接器座对插,该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动车组解编时,连挂线安装拆卸方便省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的多芯电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的橡胶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的连接器与连接器座连接示意图;图中:1-多芯电缆、2-绝缘防护层、3-隔离层、4-MVB电缆、5-双绞线、6-以太网线、7-电缆间填充物、11-电缆外层护套、12-连接器、13-防水电缆接头、14-保护层、15-电缆标识、16-橡胶环、161-右连接件、162-左连接件、163-底座、17-固定件、171-右限位块、172-左限位块、401-MVB电缆外层护套、402-MVB线芯、403-MVB填充物、501-双绞线外层护套、502-双绞线线芯、601-网线外层护套、602-网线纤芯、603-网线填充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包括多芯电缆1、电缆外层护套11、连接器12、防水电缆接头13、保护层14以及橡胶环16,多芯电缆1的两侧均通过防水电缆接头13与连接器12连接,防水电缆接头13保证多芯电缆1和连接器12之间可靠连接,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到连接器12内部。在多芯电缆1与防水电缆接头13连接处包裹有一层保护层14,保护层14是二次注塑形成的TPE材质的保护层,提供机械和振动保护,减少多芯电缆1安装后的应力。请参阅图3,橡胶环16固定在多芯电缆1表面,橡胶环16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63,橡胶环16的顶部开有口,橡胶环16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件162以及右连接件163,左连接件162的中间位置开有左固定孔,右连接件163的中间位置开有右固定孔,固定件17贯穿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将左连接件162以及右连接件163固定,请参阅图4,固定件17的一端设置有右限位块171,固定件17的另一端设置有左限位块172。在实际使用时,具有弹性的橡胶环16可以减缓多芯电缆1之间的碰撞,通过将多芯电缆1塞入橡胶环16顶部的开口,从而使左连接件162以及右连接件163卡住多芯电缆1,对多芯电缆1进行保护。多芯电缆1的表面设置有电缆标示15。请参阅图5,在动车组的端墙上设置有与连接器12配套的连接器座,连接器12与连接器座对插。保护层14包裹在多芯电缆1的外表面,保护层14的一端包裹在多芯电缆1与防水电缆接头13连接处,另一端延伸至多芯电缆1外表面5-10cm。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右限位块17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限位块172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当固定件17插入至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内时,右限位块171卡住右连接件163,左限位块172卡住左连接件162,直角三角形的设计,使得左限位块172可以锁死左连接件162,不会使左限位块172从左连接孔内滑出。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右限位块17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左限位块172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当固定件17插入至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内时,右限位块171卡住右连接件163,左限位块172卡住左连接件162,等腰三角形的设计,使得左限位块172可以从左连接孔内取出,方便二次使用。请参阅图2,多芯电缆1由最外层的电缆外侧护套11、设置在电缆外侧护套11内侧的绝缘防护层2、设置在绝缘防护层2内侧的隔离层3、设置在隔离层3内部的MVB电缆4、双绞线5、以太网线6以及电缆间填充物7构成。MVB电缆4由外层的MVB电缆外层护套401以及设置在MVB电缆外层护套401内部的MVB纤芯402以及MVB填充物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包括多芯电缆、电缆外层护套、连接器、防水电缆接头、保护层以及橡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电缆的两侧均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连接器连接,在多芯电缆与防水电缆接头连接处包裹有一层保护层,所述橡胶环固定在多芯电缆表面,所述橡胶环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橡胶环的顶部开有口,所述橡胶环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所述左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左固定孔,所述右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右固定孔,固定件贯穿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将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固定,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右限位块,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左限位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包括多芯电缆、电缆外层护套、连接器、防水电缆接头、保护层以及橡胶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电缆的两侧均通过防水电缆接头与连接器连接,在多芯电缆与防水电缆接头连接处包裹有一层保护层,所述橡胶环固定在多芯电缆表面,所述橡胶环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橡胶环的顶部开有口,所述橡胶环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所述左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左固定孔,所述右连接件的中间位置开有右固定孔,固定件贯穿左固定孔以及右固定孔将左连接件以及右连接件固定,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置有右限位块,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左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芯电缆的表面设置有电缆标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其特征在于:在动车组的端墙上设置有与连接器配套的连接器座,连接器与连接器座对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车组车端连挂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裹在多芯电缆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松伟卢正竹杨桂波李光庆姜靓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