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侧踏杠。侧踏杠包括杠体、滑块以及支架。其中,杠体包括顶板以及沿顶板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限定出滑槽。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滑槽内。支架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安装部。上述侧踏杠能适用于多种不同款式汽车,提高了侧踏杠的通用性,降低了侧踏杠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及其侧踏杠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侧踏杠。
技术介绍
汽车侧踏杠是一种安装在车身侧部以方便乘客上下车的汽车辅助配件。汽车侧踏杠能有效提高乘客上下车辆的便捷性及舒适性,并且能起到保护汽车侧边不受碰撞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侧踏杠产品多采用单一的管材并通过弯管或直接截断而成,并且传统的侧踏杠多是专车专用型,通用性差,从而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侧踏杠的通用性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及其侧踏杠。一种侧踏杠,包括:杠体,所述杠体包括顶板,以及在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限定出滑槽;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以及,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安装部。上述侧踏杠通过具有顶板和两个侧板的杠体限定出一个能容纳滑块滑槽,并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以改变支架的位置,从而使得支架能适配至不同款式的汽车的安装部位,进而使得侧踏杠能适用于多种不同款式汽车,提高了侧踏杠的通用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与所述两个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侧板均包括向外凸出的弧面部,以及自所述弧面部的下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板弯折的抵接部,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抵接部的两侧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弯折,所述滑动件的两侧均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能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卡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穿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支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滑块沿所述杠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滑块上均连接有所述支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侧踏杠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并且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两个侧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踏杠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防滑件设有防滑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踏杠还包括端头,所述端头连接于所述杠体的端部。一种汽车,包括汽车本体及安装于所述汽车本体上的如上所述的侧踏杠。上述汽车的侧踏杠通过具有顶板和两个侧板的杠体限定出一个能容纳滑块滑槽,并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以改变支架的位置,从而使得支架能适配至不同款式的汽车的安装部位,进而使得侧踏杠能适用于多种不同款式汽车,提高了侧踏杠的通用性。并且通过顶板和两个侧板形成的杠体会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全封闭的圆管或椭圆管,本技术的杠体减轻了用料重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高,可节约原材料成本,使得侧踏杠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从而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侧踏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侧踏板的仰视图;图3为为图1中所示的侧踏板的正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侧踏板的杠体的截面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侧踏板的滑块的侧视图。10、杠体;11、顶板;12、侧板;13、滑槽;121、弧面部;122、抵接部;123、第一翻边;20、滑块;21、第二翻边;22、第一连接件;30、支架;31、安装部;32、连接孔;40、防滑件;50、端头;60、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3,本申请实施例的侧踏杠,用于作为乘客上下车的踩踏平台并且侧踏杠能起到防护车身的作用。具体地,一实施例的侧踏杠包括杠体10、滑块20以及支架30。其中杠体10用于作为踩踏平台,滑块20用于安装支架30,支架30用于将杠体10安装至汽车本体的侧部。具体地,如图4所示,杠体10包括顶板11以及两个侧板12,两个侧与顶板11连接并且两个侧板12沿所述顶板1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即使得踏杠主体的横截面形状大体呈开口朝下的倒“C”型结构。从而使得两个侧板12限定出一个能容纳滑块20的滑槽13。继续参见图2,滑块20设置于滑槽13内,并且滑块20能沿杠体10的长度方向滑动。支架30的一端与滑块20连接,支架30与滑块2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支架30与滑块20也可以为焊接连接。支架30远离滑块20的一端自杠体10的底部向上弯折并延伸至杠体10的侧面。支架30远离滑块20的一端并且设有安装部31,具体地,安装部31为具有多段弯折的钣金件,安装部31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32,连接孔32用于穿设例如螺栓等连接件,支架30通过连接件安装至汽车本体的侧面上。上述侧踏杠通过具有顶板11和两个侧板12的杠体10限定出一个能容纳滑块20滑槽13,并通过滑块20在滑槽13内滑动以改变支架30的位置,从而使得支架30能适配至不同款式的汽车的安装部31位,进而使得侧踏杠能适用于多种不同款式汽车,提高了侧踏杠的通用性。并且通过顶板11和两个侧板12形成的杠体10会形成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全封闭的圆管或椭圆管,本技术的杠体10减轻了用料重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高,可节约原材料成本,使得侧踏杠的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进一步地,杠体10的顶板11和两侧板12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杠体10可通过一块钣金件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制成。过挤出成型,可很方便地成型出具有大宽度的顶板11,以更好地增大踩踏面积,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挤出成型能实现杠体10的截面形状具有多种形状选择,从而使得杠体10的外观更具个性化和多变性。较佳地,杠体10的截面为具有向下开口的倒“C”型结构。优选地,杠体10可采用铝材质制成,例如采用6063-T5制成。具体地,参见图4,每个侧板12均包括相向外凸出的弧面部121,以及自弧面部121的下边缘朝向另一侧板12弯折的抵接部122,滑块20与支架30分别于抵接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踏杠,其特征在于,包括:/n杠体,所述杠体包括顶板,以及在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限定出滑槽;/n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以及,/n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安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踏杠,其特征在于,包括:
杠体,所述杠体包括顶板,以及在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限定出滑槽;
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与所述两个侧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板均包括向外凸出的弧面部,以及自所述弧面部的下边缘朝向另一所述侧板弯折的抵接部,所述滑块与所述支架分别与所述抵接部的两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踏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朝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弯折,所述滑块的两侧均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能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卡接。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志刚,何伟廷,杨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