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021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运动机构,在所述运动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构,该拧紧机构能够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拧紧机构用于将对中后的待分中电极上的螺母进行拧紧;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左侧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固定于机座右侧的丝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结构相连接,在所述丝杆机构上套设有滑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滑块左右移动,所述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滑座,在所述滑座的中间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于其上方的驱动板相连接。其显著效果是:提高了效率,减少人工拧紧螺母的繁琐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
本技术涉及到电极对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铜公自动分中工序,多采用人工利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分中,花费时间而且分中效果不好。另外,在分中后,电极上的螺母采用人工拧紧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拧紧螺母的繁琐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其关键在于: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运动机构,在所述运动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构,该拧紧机构能够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拧紧机构用于将对中后的待分中电极上的螺母进行拧紧;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左侧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固定于机座右侧的丝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结构相连接,在所述丝杆机构上套设有滑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滑块左右移动,所述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滑座,在所述滑座的中间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于其上方的驱动板相连接,所述驱动板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前后往复运动,所述驱动板用于安装所述拧紧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滑座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支撑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通过支撑块与所述机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支撑于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轨固定于所述滑座的上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拧紧机构包括安装座、拧紧电机、拧紧组件以及传动齿轮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与所述运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所述拧紧电机,所述拧紧组件与固定于所述运动机构上的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拧紧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组与所述拧紧组件传动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运动机构之间还设置有L型加强板。进一步的,在所述拧紧组件上套设有缓震弹簧,该缓震弹簧顶接在所述连接座和拧紧组件上形成的限位环之间。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自动实现电极上螺母的拧紧作业,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是所述运动机构与拧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所述运动机构与拧紧机构的主视图;图8是所述运动机构与拧紧机构的右视图;图9是所述定位机构与分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所述定位机构与分中机构的后视图;图11是所述定位机构与分中机构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电极自动对中设备,包括机座1,在所述机座1的前侧设置有运动机构2,在所述运动机构2上设置有拧紧机构3,该拧紧机构3能够在所述运动机构2的驱动下做前、后、左、右移动,在所述机座1的后侧固定有定位机构4,该定位机构4用于夹紧固定待分中电极7,在所述定位机构4的上方通过支撑架5安装有分中机构6,所述支撑架5跨设于所述定位机构4的左右两侧,所述分中机构6与所述拧紧机构3相配合,在进行电极分中时,所述分中机构6用于对待分中电极7进行对中,所述拧紧机构3用于将对中后的待分中电极7上的螺母进行拧紧。在进行电极分中时,操作人员首先将待分中电极7放入定位机构4后通气锁紧,然后将待分中电极7输送至拧紧位置,通过分中机构6对电极进行对中。对中完成后,运动机构2将拧紧机构3移动至所需位置,并通过拧紧机构3开始拧紧第一颗螺母,完成第一颗螺母拧紧后拧紧机构3后退,运动机构2带动拧紧机构3移到地二颗螺母位置,再前进进行拧紧,依次进行第三、第四颗螺母拧紧工序,待所有螺母拧紧完成后,定位机构4通气打开,取下电极,整个对中过程完成。关于所述运动机构2:所述运动机构2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1左侧的第一驱动装置21以及固定于机座1右侧的丝杆结构2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之类的结构与所述丝杆结构22相连接,在所述丝杆机构上套设有滑块2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能够驱动所述滑块23左右移动,所述滑块23的上方连接有滑座24,在所述滑座24的中间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25,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的输出端与位于其上方的驱动板26相连接,所述驱动板26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能够前后往复运动,所述驱动板26用于安装所述拧紧机构3。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滑座24以及驱动板26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滑座24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支撑于第一滑轨27上,所述第一滑轨27通过支撑块29与所述机座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板26的左右两侧分别滑动支撑于第二滑轨28上,所述第二滑轨28固定于所述滑座24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优选为步进电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为进退气缸,从而既能兼顾控制精度又能兼顾成本问题。在分中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用于带动所述拧紧机构3左右移动,以使其能够对准待分中电极7上的第一~第四螺母,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5则用于驱动所述拧紧机构3前后移动,以使其能够与所述第一~第四螺母相接触从而将螺母拧紧。关于所述拧紧机构3:所述拧紧机构3包括安装座31、拧紧电机32、拧紧组件33以及传动齿轮组34,所述安装座31的底部与所述运动机构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31的顶部固定所述拧紧电机32,所述拧紧组件33与固定于所述运动机构2上的连接座35转动连接,所述拧紧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组34与所述拧紧组件33传动连接,且所述传动齿轮组34中连接于拧紧电机32上齿轮的分度圆与齿数均大于连接在拧紧组件33上的齿轮,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以避免转速过快损伤电极。另外,所述拧紧组件33的前端与所述传动齿轮组34相连接,其中部与连接座35相连接,其后端形成与待分中电极7上的第一~第四螺母相配合的拧紧扳手。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座31与所述运动机构2之间还设置有L型加强板36,从而提高安装座31与驱动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拧紧电机32的稳定性。优选的,在所述拧紧组件33上套设有缓震弹簧37,该缓震弹簧37顶接在所述连接座35和拧紧组件33上形成的限位环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能够避免拧紧组件33与待分中电极7或螺母之间的刚性接触,有效避免了设备或产品的损坏。在拧紧螺母的过程中,先由运动机构2将拧紧机构3移动至所需位置,然后拧紧电机32启动工作,带动拧紧组件33旋转从而将螺母拧紧。关于所述定位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4包括两条纵向布置于所述机座1后侧的第三滑轨41,在两条第三滑轨41之间设置有第三驱动装置4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2的输出轴通过固定件与所述机座1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2的主体部分与位于其上方的定位板43相连,所述定位板43的两侧还滑动支撑与所述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运动机构,在所述运动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构,该拧紧机构能够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拧紧机构用于将对中后的待分中电极上的螺母进行拧紧;/n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左侧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固定于机座右侧的丝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结构相连接,在所述丝杆结构上套设有滑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滑块左右移动,所述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滑座,在所述滑座的中间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于其上方的驱动板相连接,所述驱动板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前后往复运动,所述驱动板用于安装所述拧紧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运动机构,在所述运动机构上设置有拧紧机构,该拧紧机构能够在所述运动机构的驱动下做前后左右移动,所述拧紧机构用于将对中后的待分中电极上的螺母进行拧紧;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座左侧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固定于机座右侧的丝杆结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杆结构相连接,在所述丝杆结构上套设有滑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滑块左右移动,所述滑块的上方连接有滑座,在所述滑座的中间固定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位于其上方的驱动板相连接,所述驱动板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前后往复运动,所述驱动板用于安装所述拧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极自动对中的拧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支撑于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平国柳洪亮赖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开物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