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倾斜度回转窑,它由窑体(1),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减速机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窑体(1)呈倾斜状放置,其倾斜角度为12°~18°;窑头罩(2)罩在窑体(1)的上端,下料管(7)穿入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从窑体(1)下端穿入,在中心风管轴(3)上装有塔盘(8),塔盘(8)的前端装有松动器(9),在塔盘(8)后端装有破碎定颚齿(10),破碎动颚齿(11)装在窑体(1)上;减速机构(4)处于窑体(1)的中段,与和窑体(1)连为一体的传动大齿轮(5)配合,在传动大齿轮(5)的两侧设有托辊(6);在窑体(1)的下端设有卸料口(1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泥生产用的煅烧设备。技术背景回转窑煅烧水泥熟料工艺,不管是湿法、干法还是半干法,物料在窑内烧成带的煅烧过程基本相同。最大的优点是物料(块)在窑内随着窑的旋转而不停的翻动,传热均匀,反应充分,烧成的熟料质量稳定,有效矿物多且分布合理,强度高。但是回转窑的普遍问题是窑内物料填充率低,煅烧温度高,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带预热器窑和窑外分解工艺是国际上的先进工艺,但是投资大,技术复杂;湿法长窑工艺占地面积大,热效率最低,成本高,单台窑规模受限制;湿磨干烧技术也较复杂,投资高,干法中空窑环保难度大,也在淘汰之列。机立窑煅烧水泥熟料具有设备简单,窑内物料填充率高,煅烧温度低,热效率高,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技术容易掌握等特点。但是机立窑普遍存在的最大缺点是窑内煅烧不均匀,反应不充分,安定性差,熟料强度低,产品质量波动大,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挥。成为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和淘汰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窑体呈大倾斜度,转速能调控,料球在窑内随窑的转动呈运动状态、使料球内的燃料得到完全燃烧、料球得到充分煅烧的水泥熟料煅烧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构成它由窑体(1),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减速机构(4)组成,窑体(1)呈倾斜状放置,其倾斜角度为12°~18°;窑头罩(2)罩在窑体(1)的上端,下料管(7)穿入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从窑体(1)下端穿入,在中心风管轴(3)上装有塔盘(8),塔盘(8)的前端装有松动器(9),在塔盘(8)后端装有破碎定颚齿(10),破碎动颚齿(11)装在窑体(1)上;减速机构(4)处于窑体(1)的中段,与和窑体(1)连为一体的传动大齿轮(5)配合,在传动大齿轮(5)的两侧设有托辊(6);在窑体(1)的下端设有卸料口(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窑体的运转,物料在窑内不断的呈螺旋形翻转运动,使料球接触空气机会均等,供氧一致,传热均匀,反应充分,每个料球都能得到充分煅烧,促使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吸收,增加有效矿物含量,质量均齐,接近或赶上窑外分解窑的熟料质量水平;由于倾斜回转窑内的填充率高,可达70~80%,又克服了现有回转窑的普遍问题是窑内物料填充率低,煅烧温度高,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等问题。1平方米面积产量可达2吨以上。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图;附图2为本技术破碎颚齿的A部放大图;附图3为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窑体(1)呈倾斜状放置,其倾斜角度为15°,由两托辊(6)支撑;窑头罩(2)罩在窑体(1)的上端,下料管(7)穿入窑头罩(2)进入窑体(1);中心风管轴(3)从窑体(1)下端穿入窑体(1),在中心风管轴(3)上装上塔盘(8),塔盘(8)的前端装上松动器(9),在塔盘(8)后端装上破碎定颚齿(10),破碎动颚齿(11)装在窑体(1)上;减速机构(4)装在窑体(1)的中段,与和窑体(1)连为一体的传动大齿轮(5)配合,在窑体(1)的下端设有卸料口(12)。权利要求1.一种大倾斜度回转窑,它由窑体(1),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减速机构(4)组成,其特征在于窑体(1)呈倾斜状放置,其倾斜角度为12°~18°;窑头罩(2)罩在窑体(1)的上端,下料管(7)穿入窑头罩(2);中心风管轴(3)从窑体(1)下端穿入,在中心风管轴(3)上装有塔盘(8),塔盘(8)的前端装有松动器(9),在塔盘(8)后端装有破碎定颚齿(10),破碎动颚齿(11)装在窑体(1)上;减速机构(4)处于窑体(1)的中段,与和窑体(1)连为一体的传动大齿轮(5)配合,在传动大齿轮(5)的两侧设有托辊(6);在窑体(1)的下端设有卸料口(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倾斜度回转窑,它由窑体,窑头罩,中心风管轴,减速机构组成,窑体呈倾斜状放置,窑头罩罩在窑体的上端,中心风管轴从窑体下端穿入,减速机构处于窑体的中段,在窑体的下端设有卸料口。本技术由于窑体的运转,物料在窑内不断的呈螺旋形翻转运动,使料球接触空气机会均等,供氧一致,传热均匀,反应充分,质量均齐,填充率高,1平方米面积产量可达2吨以上。文档编号F27B7/02GK2650045SQ03249950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余世华 申请人:余世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余世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