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农家原位保护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极大地降低了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由此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病虫害的猖獗及其流行周期的缩短,高化肥、高农药的施用,农业生态环境变劣和基因资源匮乏等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粮食安全保障(food security)。为此,农作物种植资源的保护已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供世界近一半人口的粮食。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对稻米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因此稻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世界水稻的可持续生产中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水稻在祖先农民10,000多年的选择和栽培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种多样性,据估计,全世界共有约150,000多个水稻农家品种,但由于现代农业耕作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水稻农家品种资源已经消失,在比较发达的农业生态环境中情况更为严重。水稻品种的异地保护(即对水稻品种及野生近缘种植资源进行收集、评价、繁殖和贮藏于种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农家原位保护的方法,保持目前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常规条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田块中将熟期相差0~10天的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与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作,每隔4~8行高产矮杆现代水稻品种间栽1~4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的行距为15~30cm,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丛栽,每丛3~5苗,丛距为15~30cm,行距15~3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农家原位保护的方法,保持目前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常规条栽方式,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田块中将熟期相差0~10天的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与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作,每隔4~8行高产矮杆现代水稻品种间栽1~4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间的行距为15~30cm,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丛栽,每丛3~5苗,丛距为15~30cm,行距15~3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农家原位保护方法,其特征是每4~6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宽行中间多增加1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农家原位保护方法,其特征是每4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宽行中间多增加1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的农家原位保护方法,其特征是每6行矮杆高产现代水稻品种的宽行中间多增加1行高杆优质地方水稻品种。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月,朱有勇,卢保荣,李成云,朱明雨,周江鸿,孙雁,李鹏,涂敏,姜波,罗燕,罗琼,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