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间接煅烧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835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间接煅烧窑,它包括主传动装置、窑体和与其下部相接的燃烧系统,窑体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喂料与搅拌机构、料斗、回转窑筒体与尾罩;其中,回转窑筒体通设于所述窑体且延伸出该窑体两端,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与所述料斗出口端相接,回转窑筒体的出口端与尾罩相接,主传动装置设置于该回转窑筒体的前端或后端;其特点为:该料斗出口端与回转窑筒体进口端之间加设一锥形小灰斗,该锥形小灰斗的顶端设有一气氛调节装置;在回转窑筒体腔内还设置有多个隔板。该窑可有效增加其筒体的内辐射和气体热交换时间,煅烧温度均匀、稳定、易控制;提高热效率,并可节约燃料10%;适用范围广,有益于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煅烧窑,具体讲是涉及一种高温间接煅烧窑,属非金属矿、金属矿、化工、农业等行业物料的煅烧设备。
技术介绍
间接煅烧窑通常是根据矿物原料的理化性能和煅烧曲线设计的专用窑炉,特别是针对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物,以及农业废料、矿物涂料、污水沉淀物与化工产品等进行焚化、分解、干燥、煅烧和焙烧的窑炉。目前现有的间接煅烧回转窑,其回转窑筒体的材质采用只耐低温的材料,当煅烧温度较高时回转窑筒体会弯曲变形,因此主传动装置只能设置于回转窑筒体的中间段,当物料在回转窑筒体内移动至中间段时,由于其中间段温度较低,回转窑筒体内煅烧温度不均匀,严重影响到物料的成品质量。在专利号为ZL01237607.8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采用耐高温度材料因康镍601、602,将主传动装置设置在回转窑筒体的前端或后端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回转窑筒体内腔材质差,耐高温性能不好,不能煅烧高档产品等问题;但是煅烧温度不均匀的问题仍然存在,使其煅烧物料的质量受到影响,适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现有的间接煅烧窑的回转窑筒体均为通设于窑体中,其回转窑筒体内腔通常采用直通道形式,燃烧系统位于窑体下侧,热量分散,导致煅烧不均匀,严重影响到物料的成品质量;其二因其热量分散,也使煅烧时间长,煅烧时间长达60-90分钟,煅烧效率低,煅烧产量小,每小时喂料量最多能达1300公斤;能耗高,煅烧1公斤产品需要1000千卡热量,严重制约了高岭土等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以及对农业废料、矿物涂料、污水沉淀物与化工产品等的处理效果及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间接煅烧窑的煅烧温度低、煅烧温度不均匀,时间长、效率低,能耗高等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窑体内的煅烧温度、改善煅烧效率且能降耗的高温间接煅烧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煅烧窑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温间接煅烧窑,它包括主传动装置、窑体和与其下部相接的燃烧系统,窑体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喂料与搅拌机构、料斗、回转窑筒体与尾罩;其中,回转窑筒体通设于所述窑体且延伸出该窑体两端,所述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与所述料斗出口端相接,回转窑筒体的出口端与尾罩相接,所述主传动装置设置于该回转窑筒体的前端或后端;其特点为在料斗出口端与回转窑筒体进口端之间加设一个锥形小灰斗,该锥形小灰斗的顶端设有一气氛调节装置;所述回转窑筒体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上述的气氛调节装置由一通气管道、气体含量测量仪、气体测压表与进气调节阀门组成,;该进气调节阀门位于该通气管道的进气口端,其后沿其通气管道依次安装气体含量测量仪与气体测压表,所述通气管道出气端与所述锥形小灰斗顶端连通;上述的进气调节阀门所进的气体可以为空气、氧气、氯气或隋性气体。上述的通气管道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为直角设置;其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连接有一拐脖,所述进气口与外设的气泵相接。上述的隔板为环状,其环状隔板的周边与所述回转窑筒体内壁连接。上述的环形隔板与所述回转窑筒体内壁的连接为插接、螺接或焊接。上述的环形隔板设置2-8块,其环形隔板与环形隔板之间的间距为不等间隔设置。上述的燃烧系统包括燃烧室,燃烧室顶部沿其长度方向通设有一助燃空气管,其底部与该助燃空气管平行通设有一主燃气管路;燃烧室内设有若干个烧嘴,若干个烧嘴将燃烧室分隔成与其对应的若干个炉膛;所述烧嘴上端通过一气管与助燃空气管垂直连接,所述烧嘴下端通过一点火管路与主燃气管路垂直连接;每个烧嘴一侧安装有一比例调节阀。上述的燃烧室,其底部与该助燃空气管平行通设的还可以是主燃油管路。上述的烧嘴根据燃烧系统设置的长短,可设置为3-12个,其烧嘴与烧嘴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上述的炉膛内还可以设置若干个马弗板,该马弗板上边为与回转窑筒体下半部形状对应的半圆形凹进,其下三边分别与所述燃烧室下部形状对应设置且与所述燃烧室内壁密封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和所煅烧矿物的烧成曲线,在回转窑筒体内设置了间距不等的环状隔板,可有效增加了回转窑筒体的内辐射和气体热交换时间,煅烧温度均匀、稳定、易控制;提高热效率,并可节约燃料10%以上。2、在回转窑筒体的前滚圈与料斗相接处加设有锥形小灰斗,锥形小灰斗顶部连接有一气氛调节装置,气氛调节装置用于调整不同物料的煅烧气氛,掺入不同的气体,通过气氛调节装置来调整用气量的多少,调节氧化或还原气氛或惰性条件下的分解,可达到煅烧不同物料最佳效果的目的,在同等规格及条件的煅烧窑中,物料煅烧的产量可提高30-40%,能耗降低20-30%。3、本技术燃烧器与窑体上下分隔设置,使其为隔焰煅烧,由于煅烧的热源不与物料直接接触,余热为洁净的热空气,可充分利用,节约能源,不会污染产品。4、燃烧系统通过若干烧嘴将其分割为若干炉膛,通过烧嘴一侧设置的比例调节阀以及下部设置的点火管路,调节烧嘴喷射燃料的比例和温度,还可以分段进行温度控制,从而控制煅烧温度、调节煅烧曲线以及实现温度自动控制,其温度调控范围±2℃。可灵活地调节控制煅烧温度、煅烧气氛、煅烧时间,最好地适应各种物料的煅烧要求。5、在窑体与回转窑筒体之间,窑体与燃烧系统、回转窑筒体与其两端连接的控制系统、驱动装置、喂料和卸料系统的连接均采用密封连接,使其炉体内部可以实现防尘、防爆的目的,可对有毒有害的物料、溶剂进行煅烧和回收。6、在高温下使用特殊的回转窑筒体材料,如使用耐高温的因康镍合金材质作回转窑筒体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可超过1150℃,使用隔热性能良好的含锆陶瓷纤维棉作炉衬,即减轻炉体的重量,又减少蓄放热,加快升降温时间,降低窑体外壁温度,减少散热。可通过调整窑体的两个后支腿的高度来调整窑体倾角,通过变频调速电机来调整回转窑筒体的转速,从而实现对煅烧时间的调节。7实现全自动控制,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和有效保护回转窑筒体。在窑体顶部加设热电耦,当回转窑筒体温度达到上限时报警。达到上限值时,热电耦发出信号,传送至外设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内,通过控制程序自动断电,关闭所有燃烧系统。为防止局部过热现象,只有在回转窑筒体旋转时加热系统才能点火。当回转窑筒体停止旋转时,计算机控制程序自动关闭所有加热系统。同时可以备用紧急发电机、手摇装置,以防突然停电,保证回转窑筒体旋转,以保护回转窑筒体。8、燃烧气体可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轻柴油等;也可同时装备燃油、燃气两套系统。小型窑可使用电,适用范围广,可对现有高温间接煅烧窑进行改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燃烧系统烧嘴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气氛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高温煅烧纯化窑由炉体1、燃烧系统2、回转窑筒体3、气氛调节装置4、料斗5、搅拌机构6、螺旋喂料机构7、前滚圈8、前托辊9、后滚圈10、后托辊11、驱动装置12、链轮13、尾罩14、卸料阀15、击锤装置16组成。其中,炉体1与燃烧系统2上下设置;回转窑筒体3穿设于炉体1内,回转窑筒体3延伸出炉体1的两端设置有击锤装置16,与回转窑筒体3两端口连接有前滚圈8与后滚圈10,前托辊9位于前滚圈8的下端,后托辊11位于后滚圈10的下端,后滚圈10上套设有链轮13,链轮13下部通过链条与驱动装置1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间接煅烧窑,它包括主传动装置、窑体和与其下部相接的燃烧系统,窑体由前至后依次设有喂料与搅拌机构、料斗、回转窑筒体与头尾罩;其中,回转窑筒体通设于所述窑体且延伸出该窑体两端,所述回转窑筒体的进口端与所述料斗出口端相接,回转窑筒体的出口端与尾罩相接,所述主传动装置设置于该回转窑筒体的前端或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出口端与所述回转窑筒体进口端之间加设一个锥形小灰斗,该锥形小灰斗的顶端设有一气氛调节装置;所述回转窑筒体腔内设置有多个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育华单悬岭王俐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