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搬运车
本技术涉及货物搬运
,特别涉及一种助力搬运车。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搬运货物的情况,这些货物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且单人无法搬运,通常需要多人配合搬运或者采用小型叉车搬运,前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容易在搬运过程中造成货物的损坏;后者节约劳动力、效率高,但是成本高,且要求搬运者具有专业的操作技能。目前最常用的货物搬运方式是采用小型搬运车完成搬运,如申请号为201721746698.7公布了一种《一种助力搬运车》,主要包括承载板,在承载板底设有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前后轮分别与前后轮轴固定连接,前后轴上的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后轮轴上活动安装有手柄,通过人工将货物搬上车,拉动搬运车手柄实现货物搬运,其中货物从地面到搬运车上的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工搬运的,需要一定的劳动强度且效率低,故并不能完全实现省力搬运;申请专利号为201820886238.3公布了一种《一种多功能的助力搬运车》,主要包括车底板,车底板靠前两侧有两个短杆,小车中间与车地板连接处有两个L型杆,小车前侧与车底板连接处有两个平行杆以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搬运车,包括机架(1),机架(1)为一框架结构,其垂直于地面沿纵向布置;机架(1)的两侧杆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4);其特征在于:/n该助力搬运车还包括:可升降支架(6)、“L”形杆架(21)、锁紧机构和带行走轮控制装置;/n可升降支架(6)垂直于机架(1)沿横向布置;所述可升降支架(6)为两个,分别包括一位于内侧竖直布置的短边段以及一水平布置的长边段;两个可升降支架(6)的长边段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三滑轨(8)和第四滑轨(7),可升降支架(6)的短边段通过滑块与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4)滑动连接;/n所述“L”形杆架(21)为两个,分别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搬运车,包括机架(1),机架(1)为一框架结构,其垂直于地面沿纵向布置;机架(1)的两侧杆的前端分别设有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4);其特征在于:
该助力搬运车还包括:可升降支架(6)、“L”形杆架(21)、锁紧机构和带行走轮控制装置;
可升降支架(6)垂直于机架(1)沿横向布置;所述可升降支架(6)为两个,分别包括一位于内侧竖直布置的短边段以及一水平布置的长边段;两个可升降支架(6)的长边段的上表面分别设有第三滑轨(8)和第四滑轨(7),可升降支架(6)的短边段通过滑块与第一滑轨(5)和第二滑轨(4)滑动连接;
所述“L”形杆架(21)为两个,分别包括一水平布置的长边段以及一位于外侧竖直布置并向下方延伸的短边段;两个“L”形杆架(21)的长边段的下表面通过滑块分别与可升降支架(6)的长边段的上表面的第三滑轨(8)和第四滑轨(7)滑动连接;在“L”形杆架(21)的长边段的上表面设有齿条(22);推拉手柄(4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L”形杆架(21)的长边段的内端;
所述锁紧机构为两个,两个锁紧机构为对称结构;每个锁紧机构包括第一“十”字形支座(11)、第二“十”字形支座(12)、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19)、第三支杆(18)、第四支杆(17)、“V”形杆(23)、凸轮(24)、第一支撑座(16)、第二支撑座(15)、第三支撑座(14)和第四支撑座(13);
其中,可升降支架(6)的长边段上分别设有垂直于长边段轴线方向的第一“十”字形支座(11)、第二“十”字形支座(12);
在第一“十”字形支座(11)、第二“十”字形支座(12)与可升降支架(6)的长边段连接处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座(16)、第二支撑座(15)、第三支撑座(14)、第四支撑座(13);
所述的“V”形杆(23)的一端为平头,一端为圆弧形头,中间有一个孔,“V”形杆(23)通过中间的孔与第一“十”字形支座(11)和第二“十”字形支座(12)间的轴铰接;
“V”形杆(23)的圆弧形头一侧与凸轮(24)的上表面对应,凸轮(24)的下表面开有齿槽,所述齿槽容纳“L”形杆架(21)上表面的齿条(22),所述的凸轮(24)的两侧面分别对称设有第一圆环(28)、第二圆环(27)、第三圆环(26)和第四圆环(25),凸轮(24)上的第一圆环(28)、第二圆环(27)、第三圆环(26)和第四圆环(25)分别通过四个轴承与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19)、第三支杆(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岳峰,贺诗,刘理汉,马静仪,毛恩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