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方法与系统
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电动汽车因其噪音低、零排放、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动汽车逐步市场化、全球化,电动汽车不可避免地需要适应在山地丘陵地带正常运营,纵观世界地质地貌,中国有90%为山地丘陵地带,全球有75%为山地丘陵地带,而山地丘陵地带地质环境复杂,电动汽车充电问题十分明显,主要原因为山地丘陵地带如果车辆充满电则可能造成因回馈充电造成电池过充的危险。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为人为控制充电电量,即当电池SOC增加至限值后人为终止充电过程;第二种为在车上设置功能按键,充电前按下该按键,当动力电池SOC到达一定值之后系统自动终止充电过程,防止单节电压过高对电池造成损坏。然而,由于上述两种方案需要人为干涉充电过程,因此当充电工忙于他事,疏忽大意忘记监视充电过程或者忘记按充电限制按键时,车辆将无法限制充电电量,无法在长下坡地段行驶实现有效的电制动,有安全隐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n获取所述电动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车辆倾角以及速度;/n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并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车辆倾角以及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n根据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预算回馈电量;/n根据所述最大预算回馈电量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最大充电量,并根据所述最大充电量控制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从起点到终点的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车辆倾角以及速度;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并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车辆倾角以及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的最大预算回馈电量;
根据所述最大预算回馈电量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最大充电量,并根据所述最大充电量控制所述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车辆倾角以及速度,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车辆倾角以及速度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并根据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重量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车辆倾角以及速度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p重=νmgsinθ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其中,m为电动汽车的重量,v为电动汽车的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速度,θ为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车辆倾角,g为重力常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包括:
根据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与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摩擦力瞬时功率;
根据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和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摩擦力瞬时功率,计算所述电动汽车在返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充电功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能耗与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重力功率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摩擦力瞬时功率包括:
根据公式p磨=p顺-νmgsinθ计算所述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摩擦力瞬时功率;其中,p磨为去程行驶过程中各里程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忠,马爱国,张鑫,严亮,严春朝,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