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19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装置,涉及丝绸工业制丝技术领域中的缫丝机,具体地说涉及单丝干燥器、丝条平移机构、单绪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是:按缫丝汤18中绪下茧17生成的丝条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接绪器16、集绪器15、捻绞14、纤度感知器12、张力缓冲鼓轮13、定位鼓轮2、单丝干燥器3、丝条平移机构11、络绞杆7上的络绞鼓轮6、单绪大*8;在单绪大*8的下方设置有大*制动轮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加热丝片为加热丝条,减少加热对象,具有加热针对性强、热效率高、节能性能好、显著改善缫丝车间劳动条件等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时考虑了在现有自动缫丝机上改造的兼容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推广的经济可行性和市场的接受能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丝绸工业制丝
中的缫丝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蚕茧单根茧丝细而不匀、强力低、长度有限、不能直接使用,因而必须把被水渗透、膨润的若干粒蚕茧的多根茧丝借助其自身固有的丝胶粘结、集合并连接成为强力高、粗细均匀、长度无限延伸的一根(股)丝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缫丝。在缫丝机上,丝条经过丝鞘时由于高速离心力的作用甩掉了部分水分,但丝条回潮率仍在100%以上。此时若不即时干燥,丝条结构就不固定,丝条卷饶上大时因膨润丝胶的作用,会使丝条之间相互粘结、抱合。以后退绕时因胶着力强发生丝条切断,同时还会造成丝色不良。因此,必须做到随缫随干、出水即干,即在卷饶到大之前,丝条应当瞬间迅速干燥。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缫丝工艺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由于现行制丝工艺水平做不到丝条随缫随干、出水即干、一次干燥达标、一次卷绕成形,于是就不得不采取两次加热干燥、两次卷绕的补救措施,形成所谓的前缫后缫的两步法缫丝。前缫车间缫丝机上采用蒸汽管敞开式加热、空气对流烘培丝片。丝条未干燥就被卷绕到小上,丝条上膨润的丝胶使丝条之间相互粘结抱合,粘结之后再慢慢受热干燥,丝片就胶着成硬块状(硬角),这样的丝片显然不能供作丝织品原料之用。补救的措施就是再一次浸水给湿,使丝条上硬化了的丝胶吸水膨润变软以利于退绕下来并再一次卷绕加热烘干,这就是所谓的后缫丝车间再缫加工过程。为了使再缫的丝条卷绕后不再发生相互粘连、抱合现象,于是不得不采用大,并加大烘丝车厢空间,提高烘丝温度等,企图做到随缫随干。无论是前缫还是后缫,边卷绕边加热的工艺使得先卷绕上去的丝条段加热时间长,后卷绕上去的丝条段加热时间短,加热时间差最长可达7小时,因此即使同一大上的丝片,其外、中、内层丝条段的回潮率相差很大,丝片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丝片整形不良,色泽不一,退绕切断多。为此,现行工艺又增设了小丝片水分平衡和大丝片水分平衡工序。再缫工序新增产生的丝条疵点如宽丝、污染丝、直丝、双丝、毛丝、落环丝、硬或角、分层丝、横丝、长结等。综上所述,可见现行缫丝工艺的主要弊端有1)缫丝用燃煤锅炉蒸汽管网供热,每生产一吨蚕丝要耗费13~18吨煤,相应排放CO2及SO2共30吨以上,炭渣1吨多,严重污染环境。2)蒸汽管网敞开漫射式加热、空气对流烘丝,其热量大部分加热了管网、车间、车厢,只有很小部分加热丝片。对加热对象丝片而言,热效率低、热工质量差,对操作工人而言是工作环境“热污染”。3)生丝再缫是逆向加工,既增大加工费用,又产生新的疵点,降低生丝质量。针对现行工艺的上述弊端,成都天友发展有限公司于2003年专利技术了桑蚕鲜茧一步缫丝的方法,摒弃了再缫的落后工艺。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此方法仅适用于桑蚕鲜茧。而目前国内外制丝工业在一年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均采用干茧缫丝。因此,为进一步将一步缫丝技术广泛应用,有必要在原有桑蚕鲜茧基础上再次创新。本次申请的《一步缫丝机的单丝干燥卷绕系统》技术专利,其一步缫丝加热干燥系统的原理、结构和材料以及丝条通道有其不同的特点,不仅适用于鲜茧缫丝,更适用于干茧一步缫丝。经查新,尚未发现国内外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相同的装置被公开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桑蚕茧(包括鲜茧和干茧)生产的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装置,从而减少缫丝生产工序——复摇和小丝片真空吸湿等,节约设备、投资、人员和运行成本;用电热干燥丝条代替锅炉蒸汽加热干燥丝片,消除或大幅度减少燃煤污染,大幅度降低车间温湿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缩小加热对象,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技术能直接生产绞装生丝,丝片重量180g,丝片周长1.5米,丝片宽65~80毫米,丝片回潮率9%~12%遗迹丝片成型等指标等均符合国家标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缫丝生产为了抽取茧丝并卷绕成规定的生丝商品尺寸和形状,必须加热干燥被膨润大量吸水的茧丝和将其卷绕成形。这一过程现行缫丝用前缫和后缫两个车间多个工序完成。本技术打破传统观念更新技术路线,从加热干燥对象的改变上着手,大幅度缩小加热对象,减少加热时间,缫丝时一次完成生丝商品成形,从整体上变革现有的比较落后的工艺流程,减少了生产工序,不再局限于只分别对各个工序逐一进行研究改善。具体地说,本技术改加热丝片为加热丝条,变两次吸水、干燥为一次吸水、干燥,改两次卷绕成形为一次卷绕成形,改锅炉烧煤产生蒸汽加热为电热元件加热。如图1,本技术按缫丝汤18中绪下茧17生成的丝条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接绪器16、集绪器15、捻绞14、纤度感知器12、张力缓冲鼓轮13、定位鼓轮2、单丝干燥器3、丝条平移机构11、络绞杆7上的络绞鼓轮6、单绪大8;在单绪大8的下方设置有大制动轮10。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缫丝汤18中,已经充分膨润的数颗蚕茧17上被抽取的茧丝,经过接绪器16、集绪器15合并为丝条,然后围绕上下鼓轮形成捻绞(丝鞘)14,将丝条上的水分高速离心甩出,同时丝条相互摩擦和挤压,增加丝条抱合后经过纤度感知器12检测丝条粗细,作出正常、偏粗或偏细的判断(并与张力缓冲机构13配合)控制其杠杆机构动作——添绪或停大,运转或处理故障。丝条继续上升进入本技术单丝干燥卷绕系统。丝条1经过定位鼓轮2后进入单丝干燥器3的不锈钢干燥缝口受到加热干燥,再经过平移鼓轮5(后位置——运行位置)和络绞鼓轮6,被卷绕到单绪大8上形成丝片9。当丝条出现故障需要停大时,按下丝条平移机构11的控制按钮,平移鼓轮5从右侧(运行位置)自动向左运动,到达机外侧平移鼓轮4(前位置)进行故障处理。故障处理完结后,再次按下丝条平移机构11的控制按钮,平移鼓轮4自动向右运动到达机内侧平移鼓轮5运行位置。丝条的成形运动,由络绞成形机构(另项目设计)带动络绞杆7上的络绞鼓轮6引导丝条完成。丝条按简谐(正弦)运动规律被卷绕在单绪大8上形成所需的花纹结构,便于编丝成绞——形成绞装生丝成品。当单绪大8上的丝片达到规定重量后,由专用落丝车(另项目设计)从缫丝机上取下,在专用编丝车(另项目设计)编丝留头。在图4中可以看到,用普通平口螺丝起子插入单绪大或的定位杆50和活动轮辐47之间旋转约90°,使定位肖48退出活动轮辐47的孔中。背丝枋57受丝片44的压力下缩到“下丝状态”丝片松弛,即能够轻便地从单绪大上取下丝片;空的单绪大8需要重新使用时,向外拉出背丝枋58,使定位肖48在定位弹簧49的作用下重新进入活动轮辐47的孔中,即可恢复卷绕状态。然后再用或轴穿好10只单绪大8,用专用落丝车(另项目设计)举起放到缫丝机上,可以进行下一轮缫丝运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干燥时,改加热丝片为加热丝条,减少加热对象,具有加热针对性强、热效率高、节能性能好、显著改善缫丝车间劳动条件等特点。本技术只针对运行目的——去除丝条在膨润时吸收的水分,仅仅加热单丝干燥器和丝条(而不是丝片)。而现有缫丝工艺技术则除此之外,还无必要地加热小大、周围的空气、烘丝管道和蒸汽输送管道、缫丝机的车棚和复摇机的车箱、前缫和后缫车间的空间、锅炉及其配套设备设施、传递热能的媒质水和蒸汽等。因此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步缫丝机单丝干燥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缫丝汤(18)中绪下茧(17)生成的丝条(1)的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有接绪器(16)、集绪器(15)、捻绞(14)、纤度感知器(12)、张力缓冲鼓轮(13)、定位鼓轮(2)、单丝干燥器(3) 、丝条平移机构(11)、络绞杆(7)上的络绞鼓轮(6)、单绪大*(8);在单绪大*(8)的下方设置有大*制动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之虎刘辉芬邹方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友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