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刀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79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刀调整装置,特指一种具有风刀角度调整机构与风刀距离调整机构的装置。其中,所述风刀角度调整机构,由侧板机构、上板件及下板件所构成;所述风刀距离调整机构,由上风刀座、下风刀座、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所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时调整各种所需的风刀出风口角度与距离,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玻璃基板洗净后的吹干程序,达到最佳的吹干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刀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风刀角度调整机 构与风刀距离调整机构的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风刀调整装置,因受风刀藏于槽体内部的局限性,在安装及拆卸时 均相当不便,且缺乏快速调整风刀角度及距离的调整装置,必须经过较多的 操作步骤且搭配多种工具,才能将上、下风刀调整至所需的相对位置,操作 起来相当地不方便;且配管上必须待风刀装置完成方可逐一配置,既耗时又 不便。由于现有风刀调整装置结构存在上述缺点与不足,而技术的进步在不断 发展,所以很有必要提出一种具体改进的风刀调整装置,以符合技术发展进 步的需要,从而更进一步为业界提供更多的技术性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风刀角度及距离的调整更加 方便的风刀调整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风刀的拆装与供气管路的配 管更加方便的风刀调整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风刀调整装置,包含一风刀角度调整机构,由侧板机构、上板件及下板件所构成;其中,所 述侧板机构设置一上横槽及一下横槽,该上横槽及下橫槽内分别穿设一上螺 杆轴及一下螺杆轴,该上螺杆轴及下螺杆轴各连结一上导块及一下导块,该 上导块及下导块各设置一凸出的导销,所述上板件及下板件各设置一导槽, 该导槽与导销作槽销配合,该上板件及下板件间则以枢接轴安装于侧板机构上;一风刀距离调整机构,由上风刀座、下风刀座、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所构成;其中,所述上风刀座及下风刀座的一侧分别与前述上板件及下板件连 结,另一侧则分别与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连结,所述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内 分别各容置一蜗杆轴及一蜗轮,该蜗杆轴连动蜗轮,该蜗轮则连结一螺杆, 再以该螺杆配合一活动块所设置的螺孔,该活动块安装于风刀固定座内,风刀 固定座则分别与上风刀及下风刀连结,该上风刀及下风刀则分别设置多个进 气接头。所述侧板机构分别设置于风刀调整装置的两侧,侧板机构上跨设一支 架,该支架上架设一进气配管,该进气配管设置多个出气接头,该出气接头 通过一软管连接所述上风刀及下风刀的进气接头。所述侧板机构上分别蚀刻一角度刻度,用来指示所调整的角度。 本技术所述的风刀调整装置,藉由风刀角度调整机构与风刀距离调 整机构相搭配,以满足于不同规格尺寸的玻璃基板洗净后的吹干程序,适时 调整风刀出风口的角度与风刀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风压与风速等条件,以提 供最佳的吹干效果。同时,通过将风刀机构外移,并且将主供气管路预先架 设,在风刀装置定位后,连接上远程气源即可作动,配管程序等简单,安装 及更换风刀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整体机构外观组合立体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主要机构外观单侧放大 立体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另一主要机构外观单侧 放大立体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主要机构外观组合立体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风刀角度调整机构外观 组合立体组合立体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侧板机构内部结构立体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风刀距离调整机构外观 组合立体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的上齿轮箱内部结构立体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板件洗净机的机体内部设有轨道的立体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在机体外组装好再移入机体内的实施 例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风刀角度调整机构11侧板机构111上横槽112下横槽113上螺杆轴114下螺杆轴115上导块1151导销116下导块1161导销12上板件121导槽13下板件131导槽14枢接轴15角度刻度2风刀距离调整机构21上风刀座22下风刀座23上齿轮箱231蜗杆轴232蜗轮233螺杆234活动块2341螺孔24下齿轮箱3上风刀31进气接头4下风刀41进气接头6 进气配管 61 出气接头贝-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与图3,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风刀调整装置的整 体机构外观组合立体图,图2与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风刀调整装置的主 要机构外观单侧放大立体图,其中,所述风刀调整装置,主要由风刀角度调 整机构l、风刀距离调整机构2、上风刀3、下风刀4、支架5及进气配管6 等机构件所组成。风刀角度调整机构1位于整个风刀调整装置的两侧,再由 风刀距离调整机构2分别连接上风刀3及下风刀4,支架5上配置有进气配 管6,该进气配管6所设的出气接头61与设在上风刀3的进气接头31之间 以及下风刀4的进气接头41与下风刀进气管之间可以软管(图中未显示)连 接,加压空气经由进气配管6的分配及软管的输送分别进入上风刀3及下风 刀4吹出。请再参阅图2与图3,其为本技术所述风刀调整装置中主要机构外 观单侧放大立体图,其中,风刀角度调整机构1是用于调整上风刀3及下风 刀4的空气吹出角度方向,从而达到调整风口角度等操作条件;风刀距离调 整机构2则是用于调整上风刀3及下风刀4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整风压 等操作条件。实际操作时,通过旋转上螺杆轴113及下螺杆轴114,来达到调整上风 刀3及下风刀4角度的效果;另外通过上齿轮箱23及下齿轮箱24,达到调 整上风刀3及下风刀4的距离效果。请参阅图4,为本技术所述风刀调整装置中主要机构外观组合立体 图,其中,风刀角度调整机构l,由侧板机构ll、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所 构成;其中,所述侧板机构11设置上螺杆轴113及下螺杆轴114,该上螺杆 轴113及下螺杆轴114分别用以连结带动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之用,上板 件12及下板件13间则以枢接轴14安装于侧板机构11上。上风刀座21及下风刀座22的一侧分别与前述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连 结,另一侧则分别与上齿轮箱23及下齿轮箱24连结,亦即通过上板件12 及下板件13可以分别连动上风刀座21、上齿轮箱23及下风刀座22、下齿 轮箱24,达到角度调整上的旋转。请参阅图5,为本技术所述风刀调整装置风刀角度调整机构外观组合立体图,其中,风刀角度调整机构1,由侧板机构11、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所构成;所述侧板机构11设置上横槽111及下横槽112,该上横槽111及下横槽112内分别穿设上螺杆轴113及下螺杆轴114,上板件12及下板件 13间以枢接轴14安装于侧板机构11上,并且通过上螺杆轴113及下螺杆轴 114单独调整旋转角度,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间无连动的运动对偶关系, 亦即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的运动状态为独立者。该上螺杆轴113及下螺杆轴114分别通过导销1151, 1161经由与上板 件12的导槽121及下板件13的导槽131作槽销接触配合,以连结带动上板 件12及下板件13,上板件12及下板件13的角度调整值可由侧板机构11上 所蚀刻的角度刻度15作调整判读上的依据。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所述风刀调整装置中侧板机构内部结构立体 图,其中,所述侧板机构11设置一上横槽111及一下横槽112,该上横槽 111及下横槽112内分别穿设一上螺杆轴113及-一下螺杆轴114,该上螺杆 轴113与下螺杆轴114分别连结一上导块115与一下导块116,该上、下导 块115、 116各设置一凸出的导销1151、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刀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风刀角度调整机构,由侧板机构、上板件及下板件所构成;其中,所述侧板机构设置一上横槽及一下横槽,该上横槽及下横槽内分别穿设一上螺杆轴及一下螺杆轴,该上螺杆轴及下螺杆轴各连结一上导块及一下导块,该上导块及下导块各设置一凸出的导销,所述上板件及下板件各设置一导槽,该导槽与导销作槽销配合,该上板件及下板件间则以枢接轴装置于侧板机构上;    一风刀距离调整机构,由上风刀座、下风刀座、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所构成;其中,所述上风刀座及下风刀座的一侧分别与前述上板件及下板件连结,另一侧则分别与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连结,所述上齿轮箱及下齿轮箱内分别各容置一蜗杆轴及一蜗轮,该蜗杆轴连动蜗轮,该蜗轮则连结一螺杆,再以该螺杆配合一活动块所设置的螺孔,该活动块则分别各与风刀固定座及上风刀及下风刀连结,该上风刀及下风刀则分别设置多个进气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志荣李玟澄李来阳
申请(专利权)人:亚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