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2854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0:54
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旋转部上设有与第一管嘴A连通的第四管嘴D、以及与第二管嘴B连通的第三管嘴C;所述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将固定部的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与液压系统的进/回油导管连接,旋转部的第三管嘴C与第四管嘴D与作动筒的控油导管连接,由于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当作动筒转动时,与作动筒固定连接的旋转部随之转动,而控油导管则相对作动筒固定不动,从而解决控油导管发生转动、受拉拽、弯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路组合接头
本技术属于液压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压作动筒及其控制油路之间的油路组合接头。
技术介绍
飞机等装备上安装的一些液压作动筒,在其工作时,需绕其非轴向的两个方向发生转动或摆动,与作动筒相连的控制油路导管常会随之发生转动或摆动,这会使导管会出现拉拽、摆动和弯扭现象。此外,为减轻装备重量,作动筒的布置空间通常狭小且工作压力较大(21MPa或28MPa),导致导管的布置弯折半径较小和受压较大,导管摆动还会和相临结构发生碰撞剐蹭,故工作时与液压作动筒相连的控制油路导管常采用橡胶软导管等软连接,而橡胶软导管存在寿命短,弯曲半径大,不耐磨损,更换成本高、承压不如钢导管好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得油路导管不发生转动、不受拉拽、弯扭的油路组合接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固定部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旋转部上设有与第一管嘴A连通的第四管嘴D、以及与第二管嘴B连通的第三管嘴C;所述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上述方案中,可将固定部的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与液压系统的进/回油导管连接,旋转部的第三管嘴C与第四管嘴D与作动筒的控油导管连接,由于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当作动筒转动时,与作动筒固定连接的旋转部随之转动,而控油导管则相对作动筒固定不动,从而解决控油导管发生转动、受拉拽、弯扭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接头和直管接头,所述直管接头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且固设在固定接头上,所述旋转部与直管接头铰接。优选的,所述旋转部包括作动筒接头、弯管接头和U形接头,所述弯管接头上设有第三管嘴C和第四管嘴D,弯管接头与作动筒接头固定连接;所述U形接头分别与作动筒接头、直管接铰接,所述U形接头内设有连通第一管嘴A、第四管嘴D的第一油路、以及连通第二管嘴B、第三管嘴C的第二油路。优选的,所述弯管接头贯穿U形接头的单耳侧与U形接头铰接,所述直管接头贯穿U形接头的双耳侧的左耳片、右耳片与U形接头铰接。优选的,所述直管接头设有第一管嘴A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肩,所述直管接头设有第二管嘴B的一端依次穿过U形接头的左耳片、固定接头、U形接头的右耳片并通过第一螺母设置在U形接头的右耳片外侧。优选的,作动筒接头上设有上耳片、下耳片,所述弯管接头设有第三管嘴C和第四管嘴D的弯折端设有第二凸肩,弯管接头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作动筒接头的下耳片、U形接头的单耳侧、作动筒接头的上耳片并通过第二螺母设置在作动筒接头的上耳片外侧。优选的,所述弯管接头的第二凸肩上设有止转面F,作动筒接头的下耳片设有与止转面F相对应的限动台。优选的,所述直管接头内设有与第一管嘴A连通的第三油路,以及与第二管嘴B连通的第四油路,所述弯管接头设有与第四管嘴D连通的第五油路,以及与第三管嘴C连通的第六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分别与第三油路、第五油路连通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油路分别与第四油路、第六油路连通的位置均设有密封件。优选的,所述第一油路、第三油路、第五油路形成进油油路,第二油路、第四油路与第六油路形成回油油路;所述进油油路与回油油路互不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U形接头两端的转动和外连油嘴的不转动设计,使作动筒油液的控制导管可固定在作动筒上,随作动筒一起转动,使得导管相对作动筒不转动,以解决作动筒工作旋转时外连导管受拉拽和弯扭的问题;2、互不贯通的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集成到接头中,使接头即可承载,还可传输油液,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可旋转的双油路组合接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旋转的双油路组合接头H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旋转的双油路组合接头M-M剖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可旋转的双油路组合接头N-N剖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直管接头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弯管接头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U型接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7所示,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包括由作动筒接头1、弯管接头2、U形接头3组成的旋转部、以及由直管接头5、固定接头6组合而成的固定部。如图5所示,直管接头5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两个油路及与两个油路垂直的导油通孔,第一管嘴A与第三油路52连通,第二管嘴B与第四油路52连通,导油通孔可将油液导入垂直方向;导油孔两侧有密封件7,用于油路与外部的密封。如图4所示,固定接头6装在U形接头3的双耳侧的两耳片之间,直管接头5穿过U形接头3的左耳片34、固定接头6、U形接头的右耳片35与U形接头3铰接,并通过直管接头5一端的第一凸肩51和另一端的第一螺母8将直管接头5沿轴向限位在U形接头3内。螺栓4将直管接头5和固定接头6固连在一起,固定接头6装机后固定不动,U形接头3可绕直管接头5旋转;直管接头5内的第三油路52经左端垂直导油通孔可将A管嘴的来油导入U形接头3左耳片内设置的第一油路31中,密封件7用于油路与外部的密封;直管接头5内的第四油路53原理同第三油路,它用于和U形接头3右耳片内设置的第二油路32相通。如图7所示,U形接头3的双耳侧耳片内的油路经相通斜向油孔与其单耳侧油路贯通,分别形成第一油路31、第二油路32,它们分别与直管接头5的第三油路52、第四油路接通53。如图6所示,弯管接头2左端有两个第三管嘴C和第四管嘴D,两个油路及与两个油路垂直的导油孔,第三管嘴C通第六油路23,第四管嘴D通第五油路22,导油孔可将油液导入垂直方向;导油孔两侧有密封件7,用于油路与外部的密封。弯管接头2一端的第二凸肩21上设有止转面F。如图1~3所示,弯管接头2穿过作动筒接头1的下耳片12、U形接头3的单耳侧33、及作动筒接头1的上耳片11,并通过弯管接头2一端的第二凸肩21和另一端的第二螺母9将弯管接头2沿轴向限定在作动筒接头1的两耳片之间。弯管接头的第二凸肩21上的止转面F和作动筒接头的下耳片12上的限动台E相贴合,将弯管接头2和作动筒接头1限制在一起,共同可绕U形接头3旋转。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直管接头5内与第一管嘴A相通的第三油路52经U形接头3的第一油路31进入弯管接头2内与第四管嘴D相通的第五油路22;直管接头5上与第二管嘴B相通的第四油路53经U形接头3的第二油路32进入弯管接头2内与第三管嘴C相通的第六油路23;固定接头6装机后固定不动,与其固连的直管接头5上的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装机后不转动,可分别接液压系统的进油、回油导管,液压系统的进油、回油导管可固定不动;弯管接头2连在作动筒接头1上后,止转面F使其相对作动筒接头1不发生转动,其第三管嘴C和第四管嘴D不发生转动,可连接固定在作动筒上的液压导管,使液压油进入作动筒的两腔,实现作动筒的进油和回油;U形接头3可使作动筒绕非轴向的两个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旋转部上设有与第一管嘴(A)连通的第四管嘴(D)、以及与第二管嘴(B)连通的第三管嘴(C);所述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包括固定部和旋转部,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旋转部上设有与第一管嘴(A)连通的第四管嘴(D)、以及与第二管嘴(B)连通的第三管嘴(C);所述旋转部与固定部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接头(6)和直管接头(5),所述直管接头(5)上设有第一管嘴(A)和第二管嘴(B),且固设在固定接头(6)上,所述旋转部与直管接头(5)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作动筒接头(1)、弯管接头(2)和U形接头(3),所述弯管接头(2)上设有第三管嘴(C)和第四管嘴(D),弯管接头(2)与作动筒接头(1)固定连接;所述U形接头(3)分别与弯管接头(2)、直管接头(5)铰接,所述U形接头(3)内设有连通第一管嘴(A)、第四管嘴(D)的第一油路(31)、以及连通第二管嘴(B)、第三管嘴(C)的第二油路(3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接头(2)贯穿U形接头(3)的单耳侧(33)与U形接头(3)铰接,所述直管接头(5)贯穿U形接头(3)的双耳侧的左耳片(34)、右耳片(35)与U形接头(3)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路组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接头(5)设有第一管嘴(A)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肩(51),所述直管接头(5)设有第二管嘴(B)的一端依次穿过U形接头的左耳片(34)、固定接头(6)、U形接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德发折世强邓晓山黄海清黄立新陈育良刘庞轮黄榜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