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145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引导板、控制主机以及连接在车体引导板上的充电桩,在所述车体内开设有安装室,且在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监控摄像器,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该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可通过车体引导板起引导作用,使得车体不会轻易出现位置偏移等情况,同时因车体引导板由若干个连接导板组成,故组装时只用使第一个连接导板上的导板连接块卡入第二个连接导板的连接槽内,如此循环即可实现车体引导板的组装其操作简单运输方便,同时若在组装时需要组装弯曲的区域,使用者无需单独使用弯曲的连接导板,只用适当转动插入条和连接条即可使拼接的车体引导板呈现弯曲状态。

A robot for substation insp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监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
技术介绍
继电保护装置是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发出警告信号或者跳闸命令,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设备。装置的保护连片,也称压板,是保护装置连接外部接线的通道,关系到保护的功能投退和动作出口是否有效。由于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主要确认装置运行指示灯正常,压板、空气开关、转换把手位置正确。目前此检查过程依靠人工巡视,一方面是保护装置众多,给运行人员带来较大工作量;另一方面装置上的压板、空开分布密集,造成判断困难,易出现错漏情况。随着变电站运行模式向无人值守发展,运行人员集中在主站办公,下辖子站除门卫外无人值守,故为了加快巡视检查的时间,会采用各种辅助装置,如机器人等来进行巡视,使得使用者可及时知晓装置出现的问题情况,并能提前准备好处理方案。但在使用机器人的过程中,使用者无法很好的控制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一旦外界有小动物撞击到机器人上就极易使其位置偏移,从而导致后续的巡视操作受到影响,此时有的工作人员会使用引导装置,如引导轨道条等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大多数引导轨道条组装时较为复杂费力,需要借助螺钉等辅助部件才能实现组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使用时无法控制机器人的行进方向,一旦外界有小动物撞击到机器人上就极易使其位置偏移,从而导致后续的巡视操作受到影响,故使用者会采用引导装置,如引导轨道条等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大多数引导轨道条组装时较为复杂费力,需要借助螺钉等辅助部件才能实现组装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包括车体、车体引导板、控制主机以及连接在车体引导板上的充电桩,在所述车体内开设有安装室,且在所述车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监控摄像器,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所述车体引导板由若干个连接导板组成,所述连接导板表面安装有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的引导架,在连接导板表面还安装有感知带,所述连接导板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安装有拉回弹簧,所述拉回弹簧的端面连接有位于连接槽内的拉回卡罩,且所述连接导板的另一端开设有滑动调节槽,在所述滑动调节槽内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导板连接块,在所述连接导板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卡位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轮组包括第二驱动轮、两个对称安装在车体底部的第一驱动轮以及第三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三驱动轮分别安装在车体底部的前后两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板连接块由插入条和连接条组成,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与滑动调节槽的内壁连接,且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条的端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入条呈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拉回卡罩呈中空式结构,且所述拉回卡罩远离拉回弹簧的一侧内壁安装有直角梯形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以及连接在充电桩主体端部侧壁的充电柱固定台,所述充电柱固定台的表面连接有转动中空套,在所述转动中空套内连接有升降柱,所述升降柱远离转动中空套的一端连接有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的充电条安装座,所述充电条安装座内壁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充电夹持片。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体远离第一驱动轮的一侧表面安装有充电条座,所述充电条座表面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充电滑条,且在所述充电条座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滑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的内壁安装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的端面连接有推顶滑块,所述推顶滑块上安装有滑条防护块,在所述滑条防护块的两侧表面均安装有梯形卡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槽的槽高数值等于拉回卡罩的高度数值。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该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可通过车体引导板起到引导作用,使得车体不会轻易出现位置偏移等情况,同时车体引导板的组装较为快捷,使得使用者携带运输更方便。而车体引导板由若干个连接导板组成,故车体引导板在连接时,只用使第一个连接导板上的导板连接块卡入第二个连接导板的连接槽内,如此循环即可实现车体引导板的组装,同时若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组装弯曲的区域,使用者无需单独使用弯曲的连接导板,只用适当转动插入条和连接条即可使拼接的车体引导板呈现弯曲状态,其操作方便拆装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引导板的俯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引导板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主视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体俯视图。图中:1-车体;2-车体引导板;3-充电桩;4-监控摄像器;5-驱动轮组;101-充电条座;102-充电滑条;103-滑动凹槽;104-推动弹簧;105-推顶滑块;106-滑条防护块;107-梯形卡块;201-连接导板;202-引导架;203-连接槽;204-拉回弹簧;205-拉回卡罩;206-滑动调节槽;207-导板连接块;208-卡位块;209-插入条;210-连接条;211-直角梯形台;212-感知带;301-充电桩主体;302-充电柱固定台;303-转动中空套;304-升降柱;305-充电条安装座;306-充电夹持片;501-第一驱动轮;502-第二驱动轮;503-第三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其通过车体引导板2使得车体不会轻易出现位置偏移等情况,同时车体引导板2的组装较为快捷,使得使用者携带运输更方便,且若在组装过程中需要组装弯曲的区域,使用者无需单独使用弯曲的连接导板201,只用适当转动插入条209和连接条210,即可使拼接的车体引导2呈现弯曲状态,其操作方便拆装简单。包括车体1、车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引导板(2)、控制主机以及连接在车体引导板(2)上的充电桩(3),在所述车体(1)内开设有安装室,且在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监控摄像器(4),所述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5);/n所述车体引导板(2)由若干个连接导板(201)组成,所述连接导板(201)表面安装有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的引导架(202),在所述连接导板(201)表面还安装有感知带(212),所述连接导板(20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03),所述连接槽(203)的内壁安装有拉回弹簧(204),所述拉回弹簧(204)的端面连接有位于连接槽(203)内的拉回卡罩(205),且所述连接导板(201)的另一端开设有滑动调节槽(206),在所述滑动调节槽(206)内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导板连接块(207),在所述连接导板(201)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卡位块(2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引导板(2)、控制主机以及连接在车体引导板(2)上的充电桩(3),在所述车体(1)内开设有安装室,且在所述车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监控摄像器(4),所述车体(1)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5);
所述车体引导板(2)由若干个连接导板(201)组成,所述连接导板(201)表面安装有横截面呈凵字形结构的引导架(202),在所述连接导板(201)表面还安装有感知带(212),所述连接导板(20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槽(203),所述连接槽(203)的内壁安装有拉回弹簧(204),所述拉回弹簧(204)的端面连接有位于连接槽(203)内的拉回卡罩(205),且所述连接导板(201)的另一端开设有滑动调节槽(206),在所述滑动调节槽(206)内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导板连接块(207),在所述连接导板(201)的两侧外壁均安装有卡位块(2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5)包括第二驱动轮(502)、两个对称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第一驱动轮(501)以及第三驱动轮(503),所述第二驱动轮(502)和第三驱动轮(503)分别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前后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巡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连接块(207)由插入条(209)和连接条(210)组成,所述连接条(210)的一端与滑动调节槽(206)的内壁连接,且所述连接条(210)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条(209)的端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乐陈鹏姚俊钦宁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