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56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由隔热层容器、电解液容器、热交换管、制冷柜、潜水泵、防冻液容器和密封软管组成,容器内设有阳极、阴极、温度计和热交换管,电解液容器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电解液容器置于隔热层容器内,在电解液容器内置有电解液;防冻液容器内置有防冻液和潜水泵,防冻液容器放置在制冷柜内,密封软管的一端与热交换管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内的防冻液中,密封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和潜水泵相连接,阳极和阴极与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电解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内。(*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降低液体温度的装置,尤其是实验室使用的少量低于室温的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为降低液体的温度,通常是在液体内部布设一定的热交换管,管内循环流动由专用制冷压缩机制成的低温制冷液体,低温制冷液体通过热交换管将高温液体的热量带走,达到制冷的目的。但是,对于需要少量、且是临时性使用的低温液体,如实验室中使用的零下10℃的低温电解液试验,用上述方法很不适宜。为此,有人采用在电解液中加放干冰的方法来降低液体温度。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制冷速度较慢,且温度控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各种降低液体温度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该装置能够保证液体在零度以下附近温度恒温工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由隔热层容器1、电解液容器10、热交换管3、制冷柜14、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密封软管5和密封软管15组成,电解液容器10内设有阳极4、阴极8、温度计7和热交换管3,电解液容器10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2,电解液容器10置于隔热层容器1内,在电解液容器10内置有电解液9;防冻液容器11内置有防冻液13和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放置在制冷柜14内,密封软管5的一端与热交换管3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11内的防冻液13中,密封软管15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3和潜水泵12相连接,阳极4和阴极8与电源6相连接。电解液9装在电解液容器10中,低温实验工作在电解液容器10内进行,为减小电解液9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在电解液容器10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2。潜水泵12将防冻液13通过密封软管进15泵入由散热性较好的铜管制成的螺旋状热交换管3中,再从密封软管出5返回防冻液容器11中,防冻液容器11放入制冷柜14内,由制冷柜14将其温度降低,电解液9经过热交换管3的冷却,使温度保持在设定值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电解液9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内。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对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隔热层容器,2.隔热层,3.热交换管,4.阳极,5.密封软管,6.电源,7.温度计,8.阴极,9.电解液,10.电解液容器,11.防冻液容器,12.潜水泵,13.防冻液,14.制冷柜,15.密封软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密封软管5的一端与热交换管3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11内的防冻液13中,密封软管15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3和潜水泵12相连接,,将潜水泵12放入防冻液容器11内,热交换管3放入电解液容器10内。电解液容器10中装入电解液9,其外壁和底部裹好隔热层2后放入隔热层容器1内,同时将阴8、阳极4和温度计放入电解液容器10中,并固定好位置。将防冻液13装入防冻液容器11内,再把它们放入制冷柜14内。使用时,首先启动制冷柜14开始制冷,待防冻液温度降到足够低以后,启动潜水泵12,将防冻液13沿密封软管进15泵入热交换管3内,再由密封软管出5返回防冻液容器内,电解液9经热交换管3的不断冷却温度迅速下降,达到设定温度值后关闭潜水泵12;当温度计7指示温度回升到规定值以上时,再开启潜水泵12,降低电解液的温度,如此反复进行,维持电解液温度恒定。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隔热层容器(1)、电解液容器(10)、热交换管(3)、制冷柜(14)、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密封软管(5)和密封软管(15)组成,电解液容器(10)内设有阳极(4)、阴极(8)、温度计(7)和热交换管(3),电解液容器(10)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2),电解液容器(10)置于隔热层容器(1)内,电解液容器(10)内置有电解液(9);防冻液容器(11)内置有防冻液(13)和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放置在制冷柜(14)内,密封软管(5)的一端与热交换管(3)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11)内的防冻液(13)中,密封软管(15)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3)和潜水泵(12)相连接,阳极(4)和阴极(8)与电源(6)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由隔热层容器、电解液容器、热交换管、制冷柜、潜水泵、防冻液容器和密封软管组成,容器内设有阳极、阴极、温度计和热交换管,电解液容器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电解液容器置于隔热层容器内,在电解液容器内置有电解液;防冻液容器内置有防冻液和潜水泵,防冻液容器放置在制冷柜内,密封软管的一端与热交换管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内的防冻液中,密封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和潜水泵相连接,阳极和阴极与电源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电解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内。文档编号F25D31/00GK2903828SQ20062008981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世永, 刘伟 申请人:大连海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电解液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隔热层容器(1)、电解液容器(10)、热交换管(3)、制冷柜(14)、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密封软管(5)和密封软管(15)组成,电解液容器(10)内设有阳极(4)、阴极(8)、温度计(7)和热交换管(3),电解液容器(10)的外壁和底部均设有隔热层(2),电解液容器(10)置于隔热层容器(1)内,电解液容器(10)内置有电解液(9);防冻液容器(11)内置有防冻液(13)和潜水泵(12),防冻液容器(11)放置在制冷柜(14)内,密封软管(5)的一端与热交换管(3)相连接,另一端置于冻液容器(11)内的防冻液(13)中,密封软管(15)的两端分别与热交换管(3)和潜水泵(12)相连接,阳极(4)和阴极(8)与电源(6)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永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