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200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5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箱体、冷凝器和除湿装置,箱体内限定出间室,箱体包括后背板,间室的内壁设有透气孔;冷凝器设在后背板上;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除湿组件,壳体设在后背板上且位于箱体外,壳体上设有分别与壳体内连通的第一空气通孔和第二空气通孔,第一空气通孔通过空气连通组件与透气孔连通,第二空气通孔与外界环境连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通过将除湿装置设在制冷装置的后背板的外侧,使得除湿装置直接与空气接触,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引起凝露甚至冰堵,且提高了除湿组件的除湿效果并延长了除湿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减小了除湿装置预埋在制冷装置内部的部件尺寸,减小了对制冷装置能耗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制冷装置例如冰箱、冷柜等因采用绕管蒸发器,放置在制冷装置内的食物等携带的水分会散发到制冷装置内壁并结霜。此外,制冷装置的门封条不平整及内外气压不平衡也会引起制冷装置口框上的结霜。制冷装置内部结霜问题一直困扰着用户,目前很多厂家均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增加加热丝、定时进行除霜、采用风冷的冷却方式等,这些方法增加了制冷装置的能耗且作用有限,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的阻霜效果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出间室,所述箱体包括后背板,所述间室的内壁设有透气孔;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后背板上;用于去除空气内水汽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除湿组件,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后背板上且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第一空气通孔和第二空气通孔,所述第一空气通孔通过空气连通组件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通孔与外界环境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通过将除湿装置设在制冷装置的后背板的外侧,使得除湿装置直接与空气接触,由此,可以通过除湿装置中的除湿组件吸收进入制冷装置的空气中的水分,有效地避免了引起凝露甚至冰堵,且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可以将除湿组件中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从而提高了除湿组件的除湿效果并延长了除湿组件的使用寿命。此外,减小了除湿装置预埋在制冷装置内部的部件尺寸,减小了对制冷装置能耗的影响。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连通组件包括:第一通气盒,所述第一通气盒设在所述后背板上且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通气盒与所述第一空气通孔连通;第二通气盒,所述第二通气盒设在所述间室的侧壁上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分
别与所述第一通气盒和所述第二通气盒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盒和所述第二通气盒。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连通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止液体流向所述透气孔的阻水透气膜。可选地,所述阻水透气膜设在所述第一通气盒和所述连通管的连接处。具体地,所述第二通气盒包括:透气盒,所述透气盒设在所述间室的外周壁上;透气盖,所述透气盖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透气孔伸入到所述透气盒内且所述透气盖的另一部分止抵在所述间室的内周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湿装置的壳体与所述第一通气盒固定连接。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限定出所述除湿组件的盛放空间;盖体,所述盖体固定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盖体设在所述后背板上,所述第一空气通孔设在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空气通孔设在所述本体上。可选地,所述连通管为软管。具体地,所述除湿组件为填充在所述壳体内的分子筛。可选地,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后背板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装置的箱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装置的左视图;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面图;图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面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和空气连通组件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所示的除湿装置和空气连通组件的爆炸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和空气连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沿图9中C-C线的剖面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和空气连通组件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图12是沿图11中D-D线的剖面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除湿装置和空气连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沿图13中E-E线的剖面图;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除湿装置和第一通气盒的爆炸图;图16是图13中所示的第二通气盒的爆炸图;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第二通气盒的主视图;图18是沿图17中F-F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制冷装置100,箱体1,间室11,透气孔111,口框112,后背板12,除湿装置2,壳体21,本体211,第二空气通孔2111,第二卡扣2112,第一螺钉孔2113,盖体212,第一空气通孔2121,第二卡槽2122,第二螺钉孔2123,除湿组件22,门体3,空气连通组件4,第一通气盒41,螺钉柱411,第二通气盒42,透气盒421,第一卡扣4211,透气盖422,第一卡槽4221,气孔4222,连通管43,第一端431,第二端432,阻水透气膜44,冷凝器5,螺钉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其中,制冷装置100可以为冰箱、冷柜等,但不限于此。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制冷装置100为冷柜为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例如冷柜等,包括:箱体1、冷凝器5和用于去除空气内水汽的除湿装置2。具体地,箱体1内限定出间室11,待冷藏的物品例如食品、饮料等可以储存在间室11内。其中,间室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制冷装置100的规格型号调整设计,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制冷装置100还包括门体3,门体3的一侧可以与箱体1枢转连接,例如,可以通过铰链或枢转轴连接,门体3的另一侧可以配合打开箱体1,以方便用户从箱体1内取放物品。参照图2和图3,箱体1包括后背板12,间室11的内壁设有透气孔111,冷凝器5设在后背板12上。制冷装置100的压缩机工作时,冷凝器5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热量可以通过后背板12散出。其中冷凝器5可以为内置冷凝器,也可以为外挂冷凝器。也就是说,冷凝器5可以设在后背板12的内侧,也可以设在后背板12的外侧。除湿装置2包括壳体21和设在壳体21内的除湿组件22。其中,除湿装置2的壳体21设在后背板12上且位于箱体1外,壳体21上设有分别与壳体21内连通的第一空气通孔2121和第二空气通孔2111,第一空气通孔2121通过空气连通组件4与透气孔111连通,第二空气通孔2111与外界环境连通。由此,可以使得制冷装置100内外连通,使得制冷装置100内外气压保持平衡,有效地避免了制冷装置100长期运行后箱体1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便于打开箱体1,方便使用。此外,除湿组件22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效地阻止外部湿度较高的气体进入制冷装置100内,防止冰睹,且制冷装置100工作时,冷凝器5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后背板12传到除湿装置2上,使除湿装置2中除湿组件22的水分散去,提高了除湿组件22的除湿能力,并延长了除湿组件22的更换周期,且除湿装置2的壳体21位于箱体1外,减小了制冷装置100内部的占用空间,从而减小了对发泡层厚度的影响,降低了对制冷装置100箱体1厚度的要求,提高了制冷装置100的制冷能力,且提升了制冷装置100的外观。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装置100,通过将除湿装置2设在制冷装置100的后背板12的外侧,使得除湿装置2直接与空气接触,由此,可以通过除湿装置2中的除湿组件22吸收进入制冷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出间室,所述箱体包括后背板,所述间室的内壁设有透气孔;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后背板上;用于去除空气内水汽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除湿组件,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后背板上且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第一空气通孔和第二空气通孔,所述第一空气通孔通过空气连通组件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通孔与外界环境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出间室,所述箱体包括后背板,所述间室的内壁设有透气孔;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后背板上;用于去除空气内水汽的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除湿组件,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后背板上且位于所述箱体外,所述壳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壳体内连通的第一空气通孔和第二空气通孔,所述第一空气通孔通过空气连通组件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第二空气通孔与外界环境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连通组件包括:第一通气盒,所述第一通气盒设在所述后背板上且位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通气盒与所述第一空气通孔连通;第二通气盒,所述第二通气盒设在所述间室的侧壁上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气盒和所述第二通气盒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通气盒和所述第二通气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连通组件还包括用于阻止液体流向所述透气孔的阻水透气膜。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本磊李平芳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