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装置。在包括使用含以分子式1:C3HmFn(其中,m与n都是1以上5以下的整数,m+n=6的关系成立)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的单一制冷剂或者包含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利用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造设置为可与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接触的规定的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为仅由2,3,3,3-四氟-1-丙烯和二氟甲烷组成的混合制冷剂,混合制冷剂中2,3,3,3-四氟-1-丙烯的比例在70质量%以上94质量%以下,二氟甲烷的比例在6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在压缩机中压缩制冷剂而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到目前为止,包括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被广泛地应用于空调装置、热水供给机等中。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该种制冷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相连接而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在该制冷剂回路中,已在压缩机中压缩了的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向空气放热而冷凝。在冷凝器中已冷凝了的制冷剂经膨胀阀减压后,在蒸发器中蒸发。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后,被再次压缩。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制冷剂回路中,使用的是以分子式I =C3HniFn (其中,m与n都是I以上且5以下的整数,m + n = 6的关系成立)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众所周知,该制冷剂中不含氯原子、溴原子,对臭氧层的破坏所造成的影响小。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4 — 1103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为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制冷剂具有含双键等不够稳定的分子结构,所以会出现制冷剂伴随着长期的制冷循环恶化而生成杂质等情况。产生这样的杂质以后,例如压缩机的动涡旋盘的滑动部件、密封部件等树脂制功能部件就容易受杂质的影响而恶化。其结果,这样的功能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就有可能降低。本专利技术正是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使用含有以分子式I =C3HmFn (其中,!11与11都是I以上且5以下的整数,m + n = 6的关系成立)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的单一制冷剂或者包含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的制冷装置中,防止设置为可与制冷剂接触的规定的树脂制功能部件恶化。—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以一种制冷装置为前提。该制冷装置包括由压缩机30让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使用的是以分子式I =C3HfflFn (其中,!!!与!!都是I以上且5以下的整数,m + n = 6的关系成立)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者含有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而且,该制冷装置中的被设置为可能与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接触的规定的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使用的是以分子式1:C3HfflFn (其中,m与n都是I以上5以下的整数,m + n = 6的关系成立)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者含有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该制冷剂被压缩机30压缩,在制冷剂回路10中进行制冷循环。规定的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被设置为可与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接触。这里,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这些树脂材料相对于由制冷剂生成的杂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结果,抑制了树脂制功能部件伴随着该杂质的生成而恶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所述树脂制功能部件由设置在规定的滑动部的滑动部件61、62、63、64构成,该滑动部件61、62、63、64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聚酰胺树脂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设置在规定的滑动部的滑动部件65构成树脂制功能部件。而且,该滑动部件61、62、63、64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聚酰胺树脂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因此,抑制了滑动部件61、62、63、64受由制冷剂生成的杂质的影响而改性、恶化或者因改性而恶化。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所述树脂制功能部件由用以防止制冷剂在规定的间隙发生遗漏的密封部件65构成。该密封部件65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在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中,用以防止制冷剂在规定的间隙发生遗漏的密封部件65构成所述树脂制功能部件。该密封部件65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因此,抑制了滑动部件65受由制冷剂生成的杂质的影响而而改性、恶化或者因改性而恶化。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在所述压缩机30中使用的是温度30°C、相对湿度90%下的饱和水分量在2000ppm以上的冷冻机油。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压缩机30中的冷冻机油,使用的是在温度30°C、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饱和水分量在2000ppm以上的冷冻机油。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是吸湿性较高的冷冻机油。因此便能够由冷冻机油捕捉制冷剂中的水分。其结果,抑制了制冷剂受水分的影响而恶化。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所述冷冻机油以聚亚烷基二醇、多元醇酯以及聚乙烯醚中之至少一种物质为主要成份。在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冷冻机油使用的是以聚亚烷基二醇、多元醇酯以及聚乙烯醚中之至少一种物质为主要成份的冷冻机油。因为这些冷冻机油相对于以所述分子式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具有相溶性,所以该制冷剂易被冷冻机油溶解。如上所述,有时候,当制冷剂恶化而产生杂质时,本专利技术中的制冷剂也就会受该制冷剂的影响而恶化。这样一来,会由于冷冻机油的恶化进一步产生杂质,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易于受由冷冻机油引起的杂质的影响而恶化。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的制造材料,使用的是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材料,所以能够避免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被从冷冻机油产生的杂质搞坏。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者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所述冷冻机油40°C下的运动粘度在30cSt以上400cSt以下,流动点在一 30°C以下。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因为在40°C下,冷冻机油的运动粘度在30cSt以上,所以油膜强度不会由于运动粘度不足而变得不够大,可确保对滑动部的润滑性能。而且,因为冷冻机油的流动点在一 30°C以下,所以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低温部位也能够确保冷冻机油的流动性。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制冷装置中,冷冻机油20°C下的表面张力在0. 02N / m以上0. 04N / m以下。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20°C下,冷冻机油的表面张力是0. 02N / m以上0.04N /m以下。这里,如果冷冻机油的表面张力过小,则冷冻机油容易在压缩机30内的气态制冷剂中变成小油滴,较多的冷冻机油就会与制冷剂一起从压缩机30喷出。因此,冷冻机油就有可能从压缩机30中流出。相反,如果冷冻机油的表面张力过大,则从压缩机30喷出的冷冻机油容易在制冷剂回路10中变成较大的油滴。因此,从压缩机30喷出的冷冻机油就难以被制冷剂推着流动,而难以返回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利用压缩机(30)让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使用的是以分子式1:C3HmFn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者含有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其中,m与n都是1以上5以下的整数,m+n=6的关系成立,其特征在于:设置为可与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接触的规定的树脂制功能部件(61、62、63、64、65)由包含聚四氟乙烯、聚苯硫醚、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含氟橡胶、氯醚橡胶中之任意一种的材料制成;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为仅由2,3,3,3?四氟?1?丙烯和二氟甲烷组成的混合制冷剂;所述混合制冷剂中,2,3,3,3?四氟?1?丙烯的比例在70质量%以上94质量%以下,二氟甲烷的比例在6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3.18 JP 2008-070238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利用压缩机(30)让制冷剂循环来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10),所述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使用的是以分子式I =C3HmFn表示且在分子结构中具有一个双键的制冷剂或者含有该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其中,m与n都是I以上5以下的整数,m + n = 6的关系成立,其特征在于: 设置为可与所述制冷剂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浦秀树,田中胜,原日出树,芝池幸治,大沼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