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有砟和无砟两大类,其中有砟轨道具有成本低廉、施工简单、易于维修等一系列优势。但有砟轨道的道床结构主要由散体碎石道砟组成,在列车通过时,尤其是在高速列车通过时产生的风力作用下,会发生道砟飞离道床的道砟飞溅现象,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道砟飞溅击打列车车轴,引发损伤;二、道砟溅落在轮轨踏面上,造成轮轨损伤,改变轮轨受力,甚至引发脱轨事故;三、道砟飞溅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主要采用道砟粘结胶防治道砟飞溅,但是该措施增加了轨道结构养护维修的难度,如无法进行捣固作业或捣固作业后需要重新喷涂。综上,研发既保有传统有砟轨道优势又能有效防治道砟飞溅的轨道结构对提高铁路经济性,延长轨道结构使用寿命及提高列车运营安全性均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道砟飞溅击打列车车轴,引发损伤;溅落在轮轨踏面上,造成轮轨损伤,改变轮轨受力,甚至引发脱轨事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1)、若干轨枕组(2)、钢轨(3)和防飞溅装置(4),所述轨枕组(2)沿所述道床(1)纵向依次设置,所述钢轨(3)沿所述道床(1)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上表面,所述防飞溅装置(4)为板状满铺未设置有所述轨枕组(2)位置的所述道床(1)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道床(1)、若干轨枕组(2)、钢轨(3)和防飞溅装置(4),所述轨枕组(2)沿所述道床(1)纵向依次设置,所述钢轨(3)沿所述道床(1)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上表面,所述防飞溅装置(4)为板状满铺未设置有所述轨枕组(2)位置的所述道床(1)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组(2)包括第一轨枕(21)、第二轨枕(22)和第三轨枕(23),所述第一轨枕(21)、所述第二轨枕(22)和所述第三轨枕(23)之间相互平行依次设置于所述道床(1)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飞溅装置(4)包括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第一活动装置组(45)、第二活动装置组(46)、第三活动装置组(47)和第四活动装置组(48),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和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分别纵向设置于所述轨枕组(2)两侧且两纵向端部位于所述第一轨枕(21)横向延伸范围和所述第三轨枕(23)横向延伸范围内,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和所述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轨枕(21)和所述第二轨枕(22)间隔中部和所述第二轨枕(22)和第三轨枕(23)间隔中部,所述第一活动装置组(45)和所述第二活动装置组(46)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之间,所述第三活动装置组(47)和所述第四活动装置组(48)分别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二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4)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所述第二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飞溅高速有砟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装置组(45)包括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和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所述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与所述第一道床肩部固定装置(4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与所述第一轨道中心固定装置(43)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肩部活动装置(451)和所述第一中心活动装置(452)自由端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旸,郄录朝,王红,余文颖,梁晨,肖俊恒,王树国,钱坤,王璞,赵磊,周正,宁娜,施成,杜香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