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35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护了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主梁标准梁段采用单台桥面吊机安装,相比传统的双索面斜拉桥多采用双台桥面吊机抬吊主梁,节省了劳动力,并且吊机的主桁架设置于斜拉索内侧,前支点和后锚点以及起吊吊点位于斜拉索外侧、主梁中腹板正上方,保证了施工荷载合理传递至主梁结构,从而保障上部结构施工期间,主梁结构总体抗扭刚度和力学性能;另外,前支点横梁和后锚固横梁分别通过操作电动葫芦和移动支架横移、旋转过索,待行走至下一吊装位置时回正,避免了吊机行走时前和后锚固系统与已安装斜拉索位置相互干涉的问题,保证吊机顺利前移。

A bridge deck crane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central double cable pl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程
,具体属于斜拉桥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
技术介绍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是大跨度(300米~1000米)桥梁的最主要桥型,其中双索面斜拉桥应用最多。目前,国内已经开展中央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创新研究和建设。桥面吊机是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中吊装主梁的装备之一,以往双索面斜拉桥多采用双台桥面吊机抬吊主梁,而中央双索面斜拉桥由于其布置形式与常规的双边索面布置不同,采用传统的桥面吊机安装主梁难以保证施工荷载合理传递至主梁结构,影响上部结构施工期间主梁结构总体抗扭刚度和力学性能;且桥面吊机无论是吊梁还是行走状态都与斜拉索存在位置相互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它包括主桁架,主桁架上部的前端安装提升系统,提升系统通过连接的吊具吊装待装主梁,主桁架的底部前端连接前支点装置,主桁架的底部后端连接后锚固装置,前支点装置和后锚固装置之间连接驱动主桁架移动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前支点装置、后锚固装置均安装于已安装主梁,已安装主梁上安装平行且相对的斜拉索,主桁架设于相对而设的斜拉索之间,主桁架的横联杆上安装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的吊钩连接并可横移和驱动前支点装置旋转至纵桥向;后锚固装置通过吊耳连接于已安装主梁,且的后锚固装置与已安装主梁脱离连接后可横移并旋转至纵桥向;旋转后沿纵桥向放置的前支点装置和后锚固装置均位于相对而设的斜拉索之间。本技术还保护了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吊装作业将单台过索式桥面吊机安装就位于已安装主梁,前支点装置和后锚固装置受力,然后试吊,试吊成功后,提升系统通过吊具吊装待装主梁,并进行纵向和横向调整对位,安装并张拉斜拉索;S2.受力体系转换首先升起前支点顶升油缸,前导向支撑柱受力,而前支点装置不再受力,然后升起受力体系转换油缸,受力体系转换框架受力,解除后锚固装置与已安装主梁的吊耳连接,受力体系转换框架受力,过索式桥面吊机的前后支点力完全转移至行走轨道,完成过索式桥面吊机的受力体系转换;S3.吊机行走吊机受力体系转换完成后,启动电动葫芦,横移并旋转前支点装置至纵桥向,通过移动支架横移并旋转后锚固横梁至纵桥向,确保前支点装置和后锚固装置完全位于两侧斜拉索之间,然后操作行走顶推油缸,行走顶推油缸通过推动前导向支撑柱实现吊机沿行走轨道行走至下一吊装位置;S4.受力体系二次转换吊机行走到位后,启动电动葫芦,移动前支点装置回正并落位至预设位置,操作前支点顶升油缸缩缸,前支点装置受力,通过移动支架回正后锚固横梁,吊耳连接后锚固横梁与已安装主梁,完成过索式桥面吊机的受力体系二次转换;S5.桥面安装重复步骤S2~步骤S4,直至完成所有主梁的吊装。进一步地,步骤S1,吊装作业时,前支点装置和后锚固装置均位于已安装主梁的中腹板正上方,且前支点横梁的两端和后锚固横梁的两端均位于已安装主梁的斜拉索的外侧。进一步地,后锚固装置至少包括后锚固横梁和移动支架,后锚固横梁横跨于行走装置上方,且后锚固横梁沿梁段长度方向具有上下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安装一对与主桁架的底部后端连接的吊耳,下表面两端部安装一对与已安装主梁连接的吊耳;移动支架安装于后锚固横梁的下表面中心,移动支架为四棱锥结构,其顶角与后锚固横梁的下表面中心铰接,其余四角分别安装滚轮。优选地,前支点装置至少包括前支点横梁和滚轮,前支点横梁的梁段中心设有与电动葫芦的吊钩连接的吊耳,滚轮安装于前支点横梁的两端。进一步地,行走装置包括铺设在已安装主梁上的两条行走轨道,每一条行走轨道的前端轨道梁和主桁架的底部前端之间设有前支点顶升油缸,每一条行走轨道的后端轨道梁横跨有倒U形的受力体系转换框架,受力体系转换框架通过下端的凸缘抱持单条行走轨道;主桁架的底部设有两个前导向支撑柱和两个后导向支撑柱,单个前导向支撑柱横跨并抱持在单条行走轨道的前端,单个后导向支撑柱横跨并抱持在单条行走轨道的后端;行走轨道上铰接行走顶推油缸的一端,行走顶推油缸的另外一端铰接前导向支撑柱;后导向支撑柱的侧面水平向外延伸伸入受力体系转换框架内,并在受力体系转换框架与后导向支撑柱之间设有受力体系转换油缸。优选地,前支点顶升油缸与相对的行走轨道之间、后导向支撑柱与相对的行走轨道之间分别设有重物移运器。进一步地,提升系统至少包括主起吊横梁、连续提升装置、纵向调整油缸和横向调整油缸,连续提升装置安装于主起吊横梁上,纵向调整油缸的一端铰接所述主起吊横梁,另一端铰接于主桁架,横向调整油缸的一端铰接主起吊横梁,另一端铰接于连续提升装置;主起吊横梁呈悬臂状沿横桥向安装于主桁架的前端,主起吊横梁的吊点正对待装主梁的中腹板,并位于斜拉索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针对中央双索面斜拉桥特殊的布置形式,本技术保护的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及其施工方法,主梁标准梁段采用单台桥面吊机安装,相比传统的双索面斜拉桥多采用双台桥面吊机抬吊主梁,节省了劳动力,并且吊机的主桁架设置于斜拉索内侧,前支点和后锚点以及起吊吊点位于斜拉索外侧、主梁中腹板正上方,保证了施工荷载合理传递至主梁结构,从而保障上部结构施工期间,主梁结构总体抗扭刚度和力学性能;另外,前支点横梁和后锚固横梁分别通过操作电动葫芦和移动支架横移、旋转过索,待行走至下一吊装位置时回正,避免了传统的吊机行走时前和后锚固系统与已安装斜拉索位置相互干涉的问题。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的右视图。图3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的俯视图。图4是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后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桁架;2.提升系统;3.吊具;4.待装主梁;5.已安装主梁;6.行走装置;7.斜拉索;8.电动葫芦;9.前支点装置;10.后锚固装置;11.重物移运器;101.横联杆;201.主起吊横梁;202.连续提升装置;203.纵向调整油缸;204.横向调整油缸;601.行走轨道;602.前支点顶升油缸;603.行走顶推油缸;604.受力体系转换框架;605.前导向支撑柱;606.后导向支撑柱;607.受力体系转换油缸;1001.后锚固横梁;1002.移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需说明的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它包括主桁架(1),所述主桁架(1)上部的前端安装提升系统(2),所述提升系统(2)通过连接的吊具(3)吊装待装主梁(4),所述主桁架(1)的底部前端连接前支点装置(9),主桁架(1)的底部后端连接后锚固装置(10),所述前支点装置(9)和所述后锚固装置(10)之间连接驱动所述主桁架(1)移动的行走装置(6),所述行走装置(6)、前支点装置(9)、后锚固装置(10)均安装于已安装主梁(5),所述已安装主梁(5)上安装平行且相对的斜拉索(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1)设于相对而设的斜拉索(7)之间,主桁架(1)的横联杆(101)上安装有电动葫芦(8),电动葫芦(8)的吊钩连接并可横移和驱动所述前支点装置(9)旋转至纵桥向;所述后锚固装置(10)通过吊耳连接于已安装主梁(5),且所述的后锚固装置(10)与已安装主梁(5)脱离连接后可横移并旋转至纵桥向;所述旋转后沿纵桥向放置的前支点装置(9)和后锚固装置(10)均位于所述相对而设的斜拉索(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它包括主桁架(1),所述主桁架(1)上部的前端安装提升系统(2),所述提升系统(2)通过连接的吊具(3)吊装待装主梁(4),所述主桁架(1)的底部前端连接前支点装置(9),主桁架(1)的底部后端连接后锚固装置(10),所述前支点装置(9)和所述后锚固装置(10)之间连接驱动所述主桁架(1)移动的行走装置(6),所述行走装置(6)、前支点装置(9)、后锚固装置(10)均安装于已安装主梁(5),所述已安装主梁(5)上安装平行且相对的斜拉索(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桁架(1)设于相对而设的斜拉索(7)之间,主桁架(1)的横联杆(101)上安装有电动葫芦(8),电动葫芦(8)的吊钩连接并可横移和驱动所述前支点装置(9)旋转至纵桥向;所述后锚固装置(10)通过吊耳连接于已安装主梁(5),且所述的后锚固装置(10)与已安装主梁(5)脱离连接后可横移并旋转至纵桥向;所述旋转后沿纵桥向放置的前支点装置(9)和后锚固装置(10)均位于所述相对而设的斜拉索(7)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锚固装置(10)至少包括后锚固横梁(1001)和移动支架(1002),所述后锚固横梁(1001)横跨于行走装置(6)上方,且后锚固横梁(1001)沿梁段长度方向具有上下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安装一对与所述主桁架(1)的底部后端连接的吊耳,所述下表面两端部安装一对与所述已安装主梁(5)连接的吊耳;
所述移动支架(1002)安装于后锚固横梁(1001)的下表面中心,移动支架(1002)为四棱锥结构,其顶角与后锚固横梁(1001)的下表面中心铰接,其余四角分别安装滚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央双索面斜拉桥过索式桥面吊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点装置(9)至少包括前支点横梁和滚轮,所述前支点横梁的梁段中心设有与电动葫芦(8)的吊钩连接的吊耳,所述滚轮安装于前支点横梁的两端。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勋刘新华舒宏生刘民胜金仓李松施津安杜洪池荆刚毅廖立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