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12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底座顶面嵌接有分隔板,且底座顶端后侧开有油孔,油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盖子,使用者拉动一次保鲜膜即可对所有的面团进行封闭,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侧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两侧前端,侧板前端均开有卡口,且卡口内壁嵌接有橡胶垫,面团不易粘黏在分隔间的内壁,使用者只需把食用油倒入油孔即可完成涂抹食用油的工作,提高面团制作的方便性,解决了使用者批量对面团进行发酵工作时,需要一一将面团进行包裹,工作量大,且面团本身具有较强的黏性,在面团发酵完成后,使用者难以将面团从包裹容器中取出,影响到工作的方便性的问题。

A special separating tray for noodle fermen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特别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现制作面食糕点大多需要进行面团发酵的步骤,因为面团发酵后体积变大,使用者批量对面团进行发酵工作时,需要一一将面团进行包裹,工作量大,且面团本身具有较强的黏性,在面团发酵完成后,使用者难以将面团从包裹容器中取出,影响到工作的方便性,故而,我们提出使用者拉动一次保鲜膜即可对所有的面团进行封闭,在批量制作面团时,不需要将面团一一包裹,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面团不易粘黏在分隔间的内壁,便于后期使用者的将分隔间内部的面团拿起,使用者只需把食用油倒入油孔即可完成涂抹食用油的工作,提高面团制作的方便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使用者批量对面团进行发酵工作时,需要一一将面团进行包裹,工作量大,且面团本身具有较强的黏性,在面团发酵完成后,使用者难以将面团从包裹容器中取出,影响到工作的方便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所述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嵌接有分隔板,且底座顶端后侧开有油孔,所述油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盖子,且底座内部开有预留槽,所述分隔板内部开有通道,且分隔板外部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口,所述分隔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外框,且外框内部嵌接有四块分别纵横交错排布的间隔板,所述外框前后两面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弧面;侧板,所述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侧板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两侧前端,所述侧板前端均开有卡口,且卡口内壁嵌接有橡胶垫,所述卡口之间卡接有中杆,且橡胶垫内壁与中杆外壁相接触,所述中杆右侧开有连接口,且连接口外侧转动连接有挡盖。优选的,所述分隔板以及通道均呈矩形状并分隔出若干个网格间,并分隔板中的网格内壁均开有小孔。优选的,所述通道通过开口与预留槽相通,且小孔与通道相通。优选的,所述间隔板与分隔板中分隔出的网格间相互对应。优选的,所述中杆位于底座正前方,且中杆通过侧板与底座连接。优选的,所述中杆位于外框前下方,且挡盖直径大于卡口直径,所述挡盖位于卡口正右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保鲜膜的内轴芯被安装好后,使用者将保鲜膜拉出一定的长度,保鲜膜应当环绕外框和底座底部一周,让保鲜膜封闭好外框顶部,使用者拉动一次保鲜膜即可对所有的面团进行封闭,在批量制作面团时,不需要将面团一一包裹,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减少使用者的工作量。通过食用油起到防粘作用,食用油分布完毕后,使用者将混合完酵母粉的面团一一放入到分隔板中的分隔间中,此时的分隔间内壁覆盖有食用油,面团与分隔间内壁相接触时,面团不易粘黏在分隔间的内壁,便于后期使用者的将分隔间内部的面团拿起,使用者只需把食用油倒入油孔即可完成涂抹食用油的工作,提高面团制作的方便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隔板结构顶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中杆结构配装示意图。图中结构:底座1、盖子101、油孔102、预留槽103、分隔板2、通道201、开口202、小孔203、侧板3、卡口301、橡胶垫302、中杆4、连接口401、挡盖402、外框5、弧面501、间隔板50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3所示,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所述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嵌接有分隔板2,且底座1顶端后侧开有油孔102,所述油孔102内部转动连接有盖子101,且底座1内部开有预留槽103,所述分隔板2内部开有通道201,且分隔板2外部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口202,所述分隔板2顶端固定连接有外框5,且外框5内部嵌接有四块分别纵横交错排布的间隔板502,所述外框5前后两面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弧面501,使用者在使用时,可先将底座1平稳放置在桌面上,且准备好用于润滑的食用油,将盖子101拧开,盖子101拧开后,油孔102被开启,接着使用者将食用油倒入到油孔102中,食用油从油孔102流入到预留槽103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分隔板2以及通道201均呈矩形状并分隔出若干个网格间,并分隔板2中的网格内壁均开有小孔203,所述通道201通过开口202与预留槽103相通,且小孔203与通道201相通,食用油进入到预留槽103后从多个开口202中渗透到通道201中,通道201内壁填满有食用油,且食用油从小孔203中渗透到分隔板2中,因为分隔板2分隔出多个网格间,并分隔板2中的每一个网格间内都开有小孔203,食用油从小孔203渗透到每一个网格间的内壁,为了让食用油分布更均匀,使用者可将整个底座1结构拿起,并且调整底座1倾斜,让食用油在网格间的内壁均匀滑动,从而分布到网格间的底部,通过食用油起到防粘作用,食用油分布完毕后,使用者将混合完酵母粉的面团一一放入到分隔板2中的分隔间中,此时的分隔间内壁覆盖有食用油,面团与分隔间内壁相接触时,面团不易粘黏在分隔间的内壁,便于后期使用者的将分隔间内部的面团拿起,使用者只需把食用油倒入油孔102即可完成涂抹食用油的工作,提高面团制作的方便性;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侧板3,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侧板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两侧前端,所述侧板3前端均开有卡口301,且卡口301内壁嵌接有橡胶垫302,所述卡口301之间卡接有中杆4,且橡胶垫302内壁与中杆4外壁相接触,所述中杆4右侧开有连接口401,且连接口401外侧转动连接有挡盖402,面团放置好后,所述间隔板502与分隔板2中分隔出的网格间相互对应,通过外框5对分隔板2加高,并间隔板502之间分别纵横交错,通过间隔板502将外框5内部分隔出与网格间数量相同的若干个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嵌接有分隔板(2),且底座(1)顶端后侧开有油孔(102),所述油孔(102)内部转动连接有盖子(101),且底座(1)内部开有预留槽(103),所述分隔板(2)内部开有通道(201),且分隔板(2)外部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口(202),所述分隔板(2)顶端固定连接有外框(5),且外框(5)内部嵌接有四块分别纵横交错排布的间隔板(502),所述外框(5)前后两面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弧面(501);/n侧板(3),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侧板(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两侧前端,所述侧板(3)前端均开有卡口(301),且卡口(301)内壁嵌接有橡胶垫(302),所述卡口(301)之间卡接有中杆(4),且橡胶垫(302)内壁与中杆(4)外壁相接触,所述中杆(4)右侧开有连接口(401),且连接口(401)外侧转动连接有挡盖(4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条发酵专用的分隔托盘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顶面嵌接有分隔板(2),且底座(1)顶端后侧开有油孔(102),所述油孔(102)内部转动连接有盖子(101),且底座(1)内部开有预留槽(103),所述分隔板(2)内部开有通道(201),且分隔板(2)外部呈环绕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口(202),所述分隔板(2)顶端固定连接有外框(5),且外框(5)内部嵌接有四块分别纵横交错排布的间隔板(502),所述外框(5)前后两面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弧面(501);
侧板(3),所述侧板(3)的数量为两个,且侧板(3)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两侧前端,所述侧板(3)前端均开有卡口(301),且卡口(301)内壁嵌接有橡胶垫(302),所述卡口(301)之间卡接有中杆(4),且橡胶垫(302)内壁与中杆(4)外壁相接触,所述中杆(4)右侧开有连接口(401),且连接口(401)外侧转动连接有挡盖(4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伯垲
申请(专利权)人:闽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