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604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包括基底层以及散热层,所述基底层包括与热源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上方的散热部,所述接触部为水平面,所述散热部的形状为异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所述散热层通过浸泡式覆盖于散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基底层的上方通过浸泡的方式形成一散热部,即使是针对结构复杂的散热部,例如结构异形或者不规则,也能使得散热层整体均匀的覆盖于基底层上方,大大提高了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而且采用浸泡式可使得整体成本低,加工方便。

A new type of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with water-based imm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散热结构的
,特别是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功能逐渐增强,因此对散热组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散热组件大多包括与热源直接接触的散热结构以及与散热结构的散热装置,通过散热装置将热源传递至散热结构上的热带走,然而,现有的散热结构大多存在以下缺点:第一,采用碰涂工艺直接将散热涂料喷涂至基底层表面,但是此方法仅仅适用于结构较为简单的散热结构,针对结构复杂或者形状异形的结构,喷涂工艺所形成的散热层大多表面不够均匀,而且特别是针对部分散热片高度较高,两两散热片之间会形成较深的凹槽,采用喷涂工艺会导致两两散热片之间的底部存在喷涂不到位或者堆积现象,大大影响了整体的散热性能,同时在喷涂过程中存在浪费,无形之中大大提高了散热结构的成本;第二,现有的散热结构采用阳极处理,但是整体工序繁多、复杂,因此整个成本过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包括基底层以及散热层,所述基底层包括与热源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上方的散热部,所述接触部为水平面,所述散热部的形状为异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所述散热层通过浸泡式覆盖于散热部。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通过机加工形成水平面。进一步的,散热结构的基底层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底部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高度大于5cm。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层覆盖于散热片以及两两散热片之间的底部上。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散热片等间距且紧密并排设置于主体部上。进一步的,两两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小于1cm。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层的厚度为0.05mm-0.1mm。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材质为金属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材质为铝材或者铜材。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层材料为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具体的所述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包括浸泡散热主剂以及去离子水,所述浸泡散热主剂包括:水性环氧乳液树酯55~75重量份,改质纳米碳5~10重量份,流平剂0.3~1重量份,湿润剂0.2~1重量份,分散剂0.5~1重量份,纯水10~20重量份,亲水助溶剂0~10重量份;所述浸泡散热主剂与去离子水混合的重量比为:1∶5~7;所述去离子水水质要求在10μs/cm以下。进一步的,纳米碳涂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浸泡散热主剂按照比例放置于一个容器内,搅拌5~10分钟;步骤S2,再将2~3倍的去离子水慢慢加入容器内,并搅拌至溶解均匀;步骤S3,将就容器内液体倒入浸泡槽内,并将去离子水补加至浸泡散热主剂的5~7倍;步骤S4,开启浸泡槽内的循环泵,并让其循环12小时以上即可形成透明槽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2~3倍的去离子倒入容器过程中,一边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一边加去离子水,且搅拌的时间为10~30分钟。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5,将水溶性色浆与去离子水按照1:3~5的比例手动搅拌1~2分钟再加入到配好的透明槽液中,循环充分后即形成彩色槽液。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搅拌之前,先将色素加入容器的浸泡散热主剂中,用搅拌机或者人工充分搅拌均匀即可,并且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步骤S3、步骤S4,即可形成彩色槽液;所述色素与浸泡散热主剂搅拌过程中的温度不能太高。进一步的,所述透明槽液与彩色槽液的PH值控制在4.5。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散热层制备工艺如下:先将基底层表面清洗干净,且表面不带酸性或者碱性物质,再将基底层放入透明槽液或者彩色槽液中浸泡后捞起进行冲洗烘干处理即可;同时在浸泡过程中可通电,亦可以不通电。本技术的散热结构通过在基底层的上方通过浸泡的方式形成一散热部,即使是针对结构复杂的散热部,例如结构异形或者不规则,也能使得散热层整体均匀的覆盖于基底层上方,大大提高了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而且采用浸泡式可使得整体成本低,加工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散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散热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散热结构剖视图。标号说明:10-基底层,11-主体部,12-散热片,20-散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包括基底层10以及散热层20,基底层10包括与热源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上方的散热部,接触部为水平面,散热部的形状为异形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例如散热片之间存在缝隙小或者散热片的高度偏高(大于5cm);散热层20通过浸泡式覆盖于散热部;同时散热层材料为水溶性的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在浸泡过程中可以不用通电,即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但是为了使得散热结构散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可在浸泡过程中通电,使得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内的离子移动,增加散热层与基底层之前的附着性。接触部通过机加工形成水平面。散热结构的基底层10包括主体部11以及设置于底部的若干散热片12,散热片12的高度大于5cm。具体的,散热层20覆盖于散热片以及两两散热片12之间的底部上,若干散热片12等间距且紧密并排设置于主体部11上;两两散热片12之间的间距小于1cm。散热层20的厚度为0.05mm-0.1mm。基底层10材质为金属材质;优选的,基底层10材质为铝材或者铜材。散热层20材料为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可完全实现环保无污染(无排废水)等特性,具体的水性环保型纳米碳涂料包括浸泡散热主剂以及去离子水,浸泡散热主剂包括:水性环氧乳液树酯55~75重量份,改质纳米碳5~10重量份,流平剂0.3~1重量份,湿润剂0.2~1重量份,分散剂0.5~1重量份,纯水10~20重量份,亲水助溶剂0~10重量份;浸泡散热主剂与去离子水混合的重量比为:1∶5~7;去离子水水质要求在10μs/cm以下。纳米碳涂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浸泡散热主剂按照比例放置于一个容器内,搅拌5~10分钟;步骤S2,再将2~3倍的去离子水慢慢加入容器内,并搅拌至溶解均匀;步骤S3,将就容器内液体倒入浸泡槽内,并将去离子水补加至浸泡散热主剂的5~7倍;步骤S4,开启浸泡槽内的循环泵,并让其循环12小时以上即可形成透明槽液。步骤S2,2~3倍的去离子倒入容器过程中,一边用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以及散热层,所述基底层包括与热源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上方的散热部,所述接触部为水平面,基底层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底部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高度大于5cm;所述散热层通过浸泡式覆盖于散热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以及散热层,所述基底层包括与热源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上方的散热部,所述接触部为水平面,基底层包括主体部以及设置于底部的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高度大于5cm;所述散热层通过浸泡式覆盖于散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通过机加工形成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的新型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覆盖于散热片以及两两散热片之间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水性浸泡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锦裕古栋根徐汉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奈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