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润明专利>正文

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4530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包括壳体、用于改变变速信号的变速控制装置和用于改变方向信号的方向控制装置,变速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变速控制器,方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二转轴以及方向控制器,变速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若干个预设有光电编码的第一编码片以及用于读取第一编码片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一光电开关,方向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二编码片以及用于读取第二编码片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二光电开关,通过光电开关读取不同位置编码片上的光电信号,实现了不接触既可完成获取司控器的控制速度和控制方向的目的,取消了壳体内部繁杂的机械连接。

A contactless driver controller for diesel locomo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内燃机车司控器
,具体涉及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
技术介绍
现有内燃机车司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机车运行电路,通常采用的是机械联锁式的带有银触点的接触式电器,在运用中通过司机转动手轮,手轮通过机械联锁控制相应的所需电信号接通或断开,并传达给机车PLC,PLC再把指令意图传达给执行电部件,从而达到控制机车运行的目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调车作业活动频繁,司控器动作次数增多,会导致安装螺丝松动以及装载银触点触头的机械连锁装置的机械疲劳等问题出现,同时由于触头经常摩擦,还会使触头磨损,进而导致触点接触不良,瞬间产生的电弧,同时进一步造成触点损伤和触点接触不良,进而导致司机控制指令不能及时传达到机车PLC,造成内燃机车不能正常运行。消除上述缺陷的方式只有用酒精、细砂纸打磨触点,调整触头间距,但久而久之触点寿命大为降低,因此传统的内燃机车司控器在内燃机车作业量频繁地区使用,会导致内燃机车故障率高、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传统内燃机车司控器控制时触点接触摩擦频繁而导致的长时间工作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包括壳体、用于改变变速信号的变速控制装置和用于改变方向信号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变速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一转轴以及变速控制器,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上的第二转轴以及方向控制器,所述变速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若干个预设有光电编码的第一编码片以及用于读取第一编码片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一光电开关,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若干个第二编码片以及用于读取第二编码片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二光电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与转轴固定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转轴转动的手轮、固定在转轴上用于防止转轴逆向转动的第一定位棘轮。进一步地,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用于控制第二转轴转动的方向控制杆、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用于防止第二转轴逆向转动的第二定位棘轮。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完成变速控制装置和方向控制装置互锁的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定位轮、设置在定位轮和方向控制杆之间的推杆和用于控制推杆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方向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供推杆插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轮上设置有用于供推杆插入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变速控制器包括七个第一编码片和七个第一光电开关。进一步地,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四个第二编码片和四个第二光电开关。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光电开关读取不同位置编码片上的光电信号,实现了不接触既可完成获取司控器的控制机车功率和控制机车运行方向的目的,取消了壳体内部繁杂的机械连接,采用编码片导通与关闭微型光电开关电信号向机车PLC传递信号的方式,占比空间更小,电路结构逻辑清晰,且本无触点司控器冗余一组信号接驳4G无线工业终端DTU能把机车控制指令无线实时传送到手机、管理室PC终端,达到实时监控运行记录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1、手轮;22、第一转轴;23、第一定位棘轮;31、方向控制杆;32、第二转轴;33、第二定位棘轮;41、定位轮;42、推杆;43、复位弹簧;441、底板;442、定位板;51、第一编码片;52、第一光电开关;61、第二编码片;62、第二光电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用于改变调速信号的变速控制装置和用于改变方向信号的方向控制装置。其中变速控制装置包括手轮21、第一转轴22、第一定位棘轮23,其中,第一转轴22与壳体1转动连接,且第一转轴22的一端延伸出壳体1,第一转轴22延伸出壳体1的一端与手轮21固定连接,即手轮21带动第一转轴22转动,且手轮21设置在第一定位架上方,第一定位棘轮23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22上,第一定位棘轮23用于防止第一转轴22反向转动。上述的方向控制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杆31、第二转轴32、第二定位棘轮33,其中,第二转轴32也与壳体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32的一端也延伸出壳体1,方向控制杆31与第二转轴32延伸出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即由方向控制杆31带动第二转轴3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棘轮33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32上,且位于壳体1内部,用于防止第二转轴32反向转动。司控器还包括用于完成变速控制装置和方向控制装置互锁的锁紧机构,其中,锁紧机构包括定位轮41、推杆42和复位弹簧43,定位轮41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22上,在定位轮41上设置有一缺口,用于推杆42抵接在该缺口上固定定位轮41的位置,在第一定位棘轮23与方向控制杆31之间设置有支架,该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在壳体1上的底板441以及垂直于底板441设置的两个定位板442,上述的推杆42穿过定位板442抵接在方向控制杆31上,复位弹簧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靠近方向控制杆31的定位板442内侧,且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推杆42上,复位弹簧43选用拉力弹簧,在方向控制杆31上设置有两个供推杆42插入的孔,当推杆42插入孔中时,手轮21能够转动,锁紧机构用于保证手轮21在方向控制杆31中间位置时,手轮21不转动,防止在换向的过程中误操作导致变速。其中,变速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22上变速控制器,方向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转轴32上的方向控制器,其中变速控制器包括七个第一编码片51和七个第一光电开关52,变速控制器的七个第一编码片51固定在第一转轴22上,由第一转轴22带动,变速控制器的第一光电开关52固定在壳体1上接近第一转轴22的一侧,且每一个第一光电开关52对应一个第一编码片51,用于读取第一编码片51的编码。方向控制器包括四个第二编码片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用于改变变速信号的变速控制装置和用于改变方向信号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变速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转轴(22)以及变速控制器,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二转轴(32)以及方向控制器,所述变速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22)上的若干个预设有光电编码的第一编码片(51)以及用于读取第一编码片(51)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一光电开关(52),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二转轴(32)上的若干个第二编码片(61)以及用于读取第二编码片(61)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二光电开关(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其特征是:包括壳体(1)、用于改变变速信号的变速控制装置和用于改变方向信号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变速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一转轴(22)以及变速控制器,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壳体(1)上的第二转轴(32)以及方向控制器,所述变速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一转轴(22)上的若干个预设有光电编码的第一编码片(51)以及用于读取第一编码片(51)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一光电开关(52),所述方向控制器包括固定在第二转轴(32)上的若干个第二编码片(61)以及用于读取第二编码片(61)上编码的若干个第二光电开关(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其特征是:所述变速控制装置包括与转轴固定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转轴(22)转动的手轮(21)、固定在转轴上用于防止转轴逆向转动的第一定位棘轮(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车无触点司控器,其特征是: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润明
申请(专利权)人:郭润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