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3125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所述热源箱顶部固定盖合有顶盖,热源箱内腔底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储油筒,储油筒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储油筒顶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通有注油管;储油筒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储油筒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这种圆柱型槽口可以增加储油筒的受热面积,保证位于储油筒中部的导热油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和效率。

Circulating heat conduction device fo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是不断发展,树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国内树脂生产技术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树脂生产工艺中,对反应釜的温度控制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07872130U公开树脂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辅助热源、换热器、封闭式换热油管、反应釜、压力输送泵、温度传感器、控制柜。所述热源、辅助热源和换热器连接,封闭式换热油管升温部分设置在换热器中,散温部分设置在反应釜中,在封闭式换热油管上设有压力输送泵,在封闭式换热油管从反应釜出来到换热器的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柜连接,控制柜与辅助热源连接。但是经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缺陷:该技术方案中设置的对于导热有加热的效率低,由于蒸汽与油箱的接触面积集中在外壁,导致导热头中部区域的热量低,加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所述热源箱顶部固定盖合有顶盖,热源箱内腔底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储油筒,储油筒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储油筒顶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通有注油管;储油筒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源箱底部固定盖合有底盖,底盖与热源箱底部之间形成有蓄水腔,底盖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水管,热源箱左侧下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与电热水管电性连接;所述热源箱内腔下部水平固定连接有网板;储油筒底部与网板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筒右侧下部与进油管首端固定连通,且进油管尾端呈簧型缠绕在反应釜的加热腔内,进油管尾端与回流管首端固定连通,回流管尾端密封贯穿于热源箱并与储油筒右侧上部固定连通;回流管中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注油管密封贯穿于顶盖,且注油管顶部螺纹拧合有螺纹封盖。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蓄水腔前侧的箱壁上固定嵌入有透明钢化玻璃,位于透明钢化玻璃上方的热源箱前部开设有注水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网板为cm厚,目的铝合金钢板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管和回流管均密封贯穿于反应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油管和回流管均为铜管,且外部包裹锡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在储油筒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这种圆柱型槽口可以增加储油筒的受热面积,保证位于储油筒中部的导热油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和效率。2.本技术由于在进油管和回流管均为铜管,且外部包裹锡箔层,达到保温,降低热量大量流失的问题,并且避免造成操作人员烫伤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的进油管在反应釜的加热腔内缠绕分布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的网板在热源箱内分布位置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热源箱1、顶盖2、螺纹封盖3、注油管4、储油筒5、回流管6、抽液泵7、反应釜8、进油管9、底盖10、透明钢化玻璃11、注水口12、圆柱型槽口13、PLC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加热腔16、网板17、电热水管18、蓄水腔19。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1,热源箱1顶部固定盖合有顶盖2,热源箱1内腔底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储油筒5,储油筒5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13,这种圆柱型槽口13可以增加储油筒5的受热面积,保证位于储油筒5中部的导热油进行充分加热,提高导热油的加热效果和效率;储油筒5顶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通有注油管4;储油筒5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热源箱1底部固定盖合有底盖10,底盖10与热源箱1底部之间形成有蓄水腔19,底盖10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水管18,热源箱1左侧下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的数据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4的数据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14与电热水管18电性连接;热源箱1内腔下部水平固定连接有网板17;储油筒5底部与网板17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筒5右侧下部与进油管9首端固定连通,且进油管9尾端呈簧型缠绕在反应釜8的加热腔16内,进油管9尾端与回流管6首端固定连通,回流管6尾端密封贯穿于热源箱1并与储油筒5右侧上部固定连通;回流管6中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7,抽液泵7工作将储油筒5内导热油进行循环抽取然后对反应釜8进行加热,并且采用蒸汽加热的方式,蒸汽冲入在热源箱1内腔中,对储油箱5加热效率更高更快。本实施例中,注油管4密封贯穿于顶盖2,且注油管4顶部螺纹拧合有螺纹封盖3,后期需要检查或跟换储油箱5内的导热油时,将螺纹封盖3与注油管4上部外侧的紧固螺纹拆除分离即可。本实施例中,位于蓄水腔19前侧的箱壁上固定嵌入有透明钢化玻璃11,位于透明钢化玻璃11上方的热源箱1前部开设有注水口12,通过透明钢化玻璃11进行观察是否需要加水,避免电热水管18出现干烧,存在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网板17为4cm厚,80目的铝合金钢板制成,支撑强度高,网板17可以将蒸汽流动到储油筒5区域对储油筒5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进油管9和回流管6均密封贯穿于反应釜8,避免热量散失。本实施例中,进油管9和回流管6均为铜管,且外部包裹锡箔层,达到保温,降低热量大量流失的问题。在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使用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1、顶盖2、螺纹封盖3、注油管4、储油筒5、回流管6、抽液泵7、反应釜8、进油管9、底盖10、透明钢化玻璃11、注水口12、圆柱型槽口13、PLC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加热腔16、网板17、电热水管18、蓄水腔19,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使用时,储油筒5底部中间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箱(1)顶部固定盖合有顶盖(2),热源箱(1)内腔底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储油筒(5),储油筒(5)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13);储油筒(5)顶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通有注油管(4);储油筒(5)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n所述热源箱(1)底部固定盖合有底盖(10),底盖(10)与热源箱(1)底部之间形成有蓄水腔(19),底盖(10)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水管(18),热源箱(1)左侧下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的数据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4)的数据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14)与电热水管(18)电性连接;/n所述热源箱(1)内腔下部水平固定连接有网板(17);储油筒(5)底部与网板(17)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筒(5)右侧下部与进油管(9)首端固定连通,且进油管(9)尾端呈簧型缠绕在反应釜(8)的加热腔(16)内,进油管(9)尾端与回流管(6)首端固定连通,回流管(6)尾端密封贯穿于热源箱(1)并与储油筒(5)右侧上部固定连通;回流管(6)中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7)。/n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应釜用循环导热装置,包括热源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箱(1)顶部固定盖合有顶盖(2),热源箱(1)内腔底部竖直向上固定安装有储油筒(5),储油筒(5)底部中间位置模压成型有圆柱型槽口(13);储油筒(5)顶部中间位置垂直固定连通有注油管(4);储油筒(5)内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
所述热源箱(1)底部固定盖合有底盖(10),底盖(10)与热源箱(1)底部之间形成有蓄水腔(19),底盖(10)顶部固定安装有电热水管(18),热源箱(1)左侧下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4),温度传感器(15)的数据输出端与PLC控制器(14)的数据输入端连接,PLC控制器(14)与电热水管(18)电性连接;
所述热源箱(1)内腔下部水平固定连接有网板(17);储油筒(5)底部与网板(17)顶部固定连接,储油筒(5)右侧下部与进油管(9)首端固定连通,且进油管(9)尾端呈簧型缠绕在反应釜(8)的加热腔(16)内,进油管(9)尾端与回流管(6)首端固定连通,回流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拓柏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