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3110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其包括脂质体挤出筒,且脂质体挤出筒两端连接有注射器,还包括两个夹具和挤动装置;两个夹具分别夹固一个注射器;脂质体挤出筒位于两个夹具之间;所述挤动装置包括挤动壳体,两个夹具固定于挤动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挤动壳体设有穿过挤动壳体的挤动齿杆,其滑移方向与注射器的轴线平行;挤动齿杆的一侧设有齿条,挤动壳体转动连接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水平设置,齿轮的轴的上端向上伸出壳体并外固定有手轮,手轮的直径大于齿轮的分度圆直径;挤动齿杆两端设有与挤动抵杆,挤动抵杆末端位于注射器的轴线的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挤出脂质体时省力的效果。

A micro liposome extru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
本技术涉及脂质体制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
技术介绍
脂质体是现今纳米药物的核心材料,制药行业的药剂对脂质体粒径有严格要求,粒径必须满足一定单位以内,而且分布均一,所以制备脂质体的核心是脂质体的纳米化,和脂质体粒径的精确控制。现有的脂质体挤出器有三种,第一种是采用密闭的玻璃注射器,利用手动推力,使物料强制通过基体内的薄膜,从而得到均匀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第二种是通过气压推动的脂质体挤出器,该种挤出器价格较低,但是不能连续挤压,压力小;第三种脂质体挤出器是采用高压均质机作为高压来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制备时,需要将脂质体来回通过脂质体挤出筒的薄膜;而手动制备时,需手动来回按压注射器,由于薄膜通孔为纳米级,手掌对注射器的按压力较大,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其具有挤出脂质体时省力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包括脂质体挤出筒,且脂质体挤出筒两端连接有注射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包括脂质体挤出筒(1),且脂质体挤出筒(1)两端连接有注射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夹具(3)和挤动装置(4);两个夹具(3)分别夹固一个注射器(2);脂质体挤出筒(1)位于两个夹具(3)之间;所述挤动装置(4)包括挤动壳体(41),两个夹具(3)固定于挤动壳体(41)的同一侧;所述挤动壳体(41)设有穿过挤动壳体(41)的挤动齿杆(42),其滑移方向与注射器(2)的轴线平行;挤动齿杆(42)的一侧设有齿条(4211),挤动壳体(41)转动连接有与齿条(4211)啮合的齿轮(43),齿轮(43)水平设置,齿轮(43)的轴的上端向上伸出壳体并外固定有手轮(4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包括脂质体挤出筒(1),且脂质体挤出筒(1)两端连接有注射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夹具(3)和挤动装置(4);两个夹具(3)分别夹固一个注射器(2);脂质体挤出筒(1)位于两个夹具(3)之间;所述挤动装置(4)包括挤动壳体(41),两个夹具(3)固定于挤动壳体(41)的同一侧;所述挤动壳体(41)设有穿过挤动壳体(41)的挤动齿杆(42),其滑移方向与注射器(2)的轴线平行;挤动齿杆(42)的一侧设有齿条(4211),挤动壳体(41)转动连接有与齿条(4211)啮合的齿轮(43),齿轮(43)水平设置,齿轮(43)的轴的上端向上伸出壳体并外固定有手轮(44),手轮(44)的直径大于齿轮(43)的分度圆直径;挤动齿杆(42)两端设有与挤动抵杆(45),挤动抵杆(45)末端位于注射器(2)的轴线的延长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3)包括下夹体(32)和上夹体(31),上夹体(31)与下夹体(32)转动连接,上夹体(31)的下表面设有放置注射器(2)的是上放置槽(311),下夹体(32)的上表面设有放置注射器(2)的下放置槽(3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量脂质体挤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放置槽(311)和下放置槽(321)的槽内分别设有截面为半圆环的橡胶垫层(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皓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竞诺择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