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250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该装置的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固定风冷式散热器;风冷式散热器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出油阀;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膨胀箱固定在支架上,且膨胀箱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

An automatic air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温度智能控制
,涉及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台架试验过程中,当需要携带转向助力泵进行台架运转时,必须有相应助力转向油的冷却设备,否则转向助力泵将在持续运转中因过热导致轴承磨损甚至抱死,引起发动机皮带脱离,水泵停转,缸体过热活塞变形,损坏发动机。目前没有适合发动机台架试验使用的助力转向油冷却设备,为了顺利进行试验,老办法就是接个较长的水管装在水桶里,水桶内装满水,自然对流经的油路进行冷却。这种方法油温无法控制,经常出现冷却不良导致零件损坏;无法监控管路内油温,不能及时预防故障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油温监控及预防问题的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包括膨胀箱、风冷式散热器、支架、底座、温度传感器、进油阀、出油阀,散热器控制电路;支架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上固定风冷式散热器;风冷式散热器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出油阀;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膨胀箱固定在支架上,且膨胀箱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的进油口;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进一步,本技术还可以包括控制箱,散热器控制电路安装在控制箱的内部。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智能控制器和变频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器信号输入端,智能控制器的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变频器的模拟量信号输入端,变频器的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所述的智能控制器采用智能PID调节器。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和继电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反相信号输入端,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设定的阈值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风扇电机的继电器。所述的底座下面装有4个轮子。本技术采用悬置式风冷结构,利用汽车行进中的风冷对润滑油实行冷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本技术可进行远程目标温度设定,并根据系统温度反馈值,实现目标温度闭环控制。智能控制器可根据台架给出的目标温度值及测量的温度值,给变频器输入信号值,变频器以此控制变频电机实现散热器变频风扇的转速变化,实现温度调节。此装置体积小,安装方便,自带转轮,移动便捷,温度控制精确,是发动机试验台架不可缺少的辅助设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风扇控制电路结构框图。图中:1、控制箱;2、膨胀箱;3、风冷式散热器;4、支架;5、底盘;6、温度传感器;7出油阀;8、进油阀;9、智能控制器;10、变频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本技术的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包括控制箱1、膨胀箱2、风冷式散热器3、支架4、底座5、温度传感器6、进油阀7、出油阀8、散热器控制电路;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安装在控制箱1的内部,控制箱1上可以具备急停、启动、停止开关,控制箱1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架4的顶部;支架4由铝型材制造,通过铝型材配件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下面装有4个轮子,上面以螺栓固定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7、出油阀8,用于在拆、装本装置时,关闭风冷式散热器的进、出油口;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6;膨胀箱2固定在支架4上;且膨胀箱2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橡胶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智能控制器9和变频器10;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智能控制器9信号输入端,智能控制器9的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变频器10的模拟量信号输入端,变频器10的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3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所述的智能控制器采用智能PID调节器,可以控制变频器10改变频率,从而实现变频电机的转速变化,进而达到油温的冷却。智能PID调节器可以根据远程目标温度值及测量温度值可以实现油温的闭环控制。工作原理:发动机的高温高压转向助力油通过连接管路进入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经过风冷式散热器冷却后,再从风冷式散热器3出油口流回发动机。冷却液通过膨胀箱2的进液口注入膨胀箱2,再通过出液口与高温高压转向助力油一同进入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位置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智能控制器9,智能控制器9根据目标温度值和出油口位置的温度信号输出模拟量控制信号给变频器10,变频器10根据模拟量控制信号改变风冷式散热器3的变频风扇的电机转速,从而对油温进行冷却。当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温度高或低时,智能控制器9会相应调整模拟量控制信号,以实现油温的闭环控制。同时,智能控制器9可通过通讯线,与其它设备进行通讯,来实现远程油温控制。实施例2如图1、2、4所示,本技术的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包括控制箱1、膨胀箱2、风冷式散热器3、支架4、底座5、温度传感器6、进油阀7、出油阀8、散热器控制电路;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安装在控制箱1内部的电路板上,控制箱1上可以具备急停、启动、停止开关,控制箱1通过螺栓安装于支架4的顶部;支架4由铝型材制造,通过铝型材配件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下面装有4个轮子,上面以螺栓固定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7、出油阀8,用于在拆、装本装置时,关闭风冷式散热器的进、出油口;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6;膨胀箱2固定在支架4上,且膨胀箱2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橡胶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所述的散热器控制电路包括比较器和继电器;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比较器的反相信号输入端,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设定的阈值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风扇电机的继电器。工作原理:发动机的高温高压转向助力油通过连接管路进入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经过风冷式散热器冷却后,再从风冷式散热器3出油口流回发动机。冷却液通过膨胀箱2的进液口注入膨胀箱2,再通过出液口与高温高压转向助力油一同进入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位置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将代表温度的电压信号发送到比较器的反相信号输入端,当温度传感器6输出的电压信号大于设定的阈值电压V0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继电器驱动风冷式散热器3变频风扇的电机,从而通过风冷式散热器3对油温进行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箱(2)、风冷式散热器(3)、支架(4)、底座(5)、温度传感器(6)、进油阀(7)、出油阀(8),散热器控制电路;支架(4)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上固定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7)、出油阀(8);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6);膨胀箱(2)固定在支架(4)上,且膨胀箱(2)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3)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箱(2)、风冷式散热器(3)、支架(4)、底座(5)、温度传感器(6)、进油阀(7)、出油阀(8),散热器控制电路;支架(4)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上固定风冷式散热器(3);风冷式散热器(3)进油口、出油口分别装有进油阀(7)、出油阀(8);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出油口,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并且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装有温度传感器(6);膨胀箱(2)固定在支架(4)上,且膨胀箱(2)的底部油路接头通过管路连接到风冷式散热器(3)的进油口;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散热器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风冷式散热器(3)的变频风扇电机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风冷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箱(1),散热器控制电路安装在控制箱(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刁旭王双龙贺红伟邵福明孙欢耿真张阳魏洪亮刘子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