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2406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智能控制可燃混合气达到最佳燃烧混合比,满足汽车大负荷的动力供给,避免混合气燃烧不充分的问题,控制器接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MOS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多点喷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电磁阀,装在汽车上的气体温度传感器、减压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经接控制器,采集混合气温度、减压器水温、氧气浓度、转速、液位以及气体压力数据,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实现可燃气体以最佳混合比进入多点喷阀中,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电路的导通与判断,使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避免燃烧不完全,达到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清洁、环保、节能。

A sequential injection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08 ga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辆(汽车),特别是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国内目前绝大部分的乘用车辆已由过去早期的化油器车型过渡到电喷系统车型,同样,CNG双燃料汽车的控制系统也由单点系统逐步过渡到顺序喷射系统。顺序喷射系统较前期的单点系统控制更加精确,能采集车辆不同的传感器信号判定车辆的不同工况,通过燃气ECU的计算控制燃气喷轨的燃气喷射量,从而满足不同的动力需求。但目前的C08燃气系统,由于控制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混合气燃烧不充分,不能达到最佳的燃料供给,并不能真正实现节能环保之目的,因此,燃气喷射控制系统上的改进和创新是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可有效解决智能控制可燃混合气达到最佳燃烧混合比,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同工况下达到最佳的燃料供给,满足汽车大负荷的动力供给,避免混合气燃烧不充分,实现节能、环保之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控制器的2个输出接口经串口总线RS232分别接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MOS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多点喷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电磁阀,装在汽车上的气体温度传感器、减压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经串口总线RS232接控制器的USB接口,在汽车启动以及行驶过程中,分别采集混合气温度、减压器水温、氧气浓度、转速、液位以及气体压力数据,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实现可燃气体以最佳混合比进入多点喷阀中,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电路的导通与判断,产生一个占空比可调的PWM波,使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避免燃烧不完全现象,达到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清洁、环保、节能。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安装使用方便,效果好,有效用于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实现智能控制可燃混合气达到最佳燃烧混合比,精确喷射,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不同工况下达到最佳的燃料供给,满足汽车大负荷的动力供给,避免混合气燃烧不充分,减少了燃气的消耗,达到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清洁、环保、节能,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器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MOS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的继电器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插口电路图。图6为本技术的辅助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图1-6给出,本技术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控制器1的2个输出接口经串口总线RS232分别接MOS电路2和继电器电路3的输入端,MOS电路2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多点喷阀4,继电器电路3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电磁阀5,装在汽车上的气体温度传感器6、减压器水温传感器7、氧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11、液位传感器10、转速传感器9经串口总线RS232接控制器1的USB接口;所述的控制器1的控制电路由图2给出,包括单片机U1,型号为ATMEGA64AU,单片机U1的2脚接电阻R82及烧录口CON1的6脚,并经电阻R82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9脚(RXD脚),构成单片机和PC机的接收电路;单片机U1的3脚接电阻R94和烧录口CON1的5脚,并经电阻R94接第二接插件JP2的9脚(TXD脚),构成单片机和PC机的发送电路;单片机U1的4脚经电阻R80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源VCC5V,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串联的三极管D14、电阻R79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脚,构成开关状态指示灯电路;单片机U1的5脚经电阻R81接接地电容C29和电阻R78一端,电阻R78另一端接第二接插件JP2的4脚,构成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采样电路;单片机U1的10脚经电阻R35接第一接插件JP1的4脚,构成第一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U1的11脚经电阻R34接第一接插件JP1的6脚和烧录口CON1的4脚,构成烧录接口电路;单片机U1的12脚经电阻R32接第一接插件JP1的8脚,构成第三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U1的13脚经电阻R31接第一接插件JP1的16脚,构成第四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单片机U1的14脚经电阻R96接地,并经电阻R41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接第一驱动控制继电器REL1的8脚,构成第一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单片机U1的15脚经电阻R97接地,并经电阻R117接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二驱动控制继电器REL2的8脚,构成第二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单片机U1的16脚经电阻R30接地,并经电阻R39接三极管Q16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三驱动控制继电器REL3的8脚,构成第三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单片机U1的17脚经电阻R38接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四驱动控制继电器REL4的8脚,构成第四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单片机U1的18脚经电阻R17接三极管Q12的基极,并经电阻R112接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第五驱动控制继电器REL5的1脚,构成喷阀电源控制电路;单片机U1的19脚经电阻R98接三极管Q9的基极,并经电容C31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14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12DC,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电阻R7接12V蜂鸣器(BEEP),构成蜂鸣器驱动电路;单片机U1的20脚经电容C30接地,并经电阻R93接电源VCC05V和烧录口CON1的3脚;单片机U1的21脚、52脚、64脚并联接电源VCC-05V,并经电容C34接地,62脚经电阻R83接接地电容C34,22脚、53脚、63脚并联接地;单片机U1的25脚、26脚并联经电阻R99接电源VCC5V,构成单片机的供电电路;单片机U1的27脚经电阻R69和电阻R68接电源VCC5V,电阻R68、电阻R69的共端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电阻R67的一端,并经电容C39接地,电阻R67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第一接插件JP2的7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经电阻R40、电阻R84分别接第二接插件JP2的24脚、16脚,构成点火钥匙检测电路;单片机U1的28脚经电阻R116接地,并经电阻R48接电源VCC5V,经电阻R19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3脚,构成转速信号处理电路;单片机U1的32脚经电阻R86接地,并经电阻R85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的2个输出接口经串口总线RS232分别接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MOS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多点喷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电磁阀,装在汽车上的气体温度传感器、减压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经串口总线RS232接控制器的USB接口,在汽车启动以及行驶过程中,分别采集混合气温度、减压器水温、氧气浓度、转速、液位以及气体压力数据,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实现可燃气体以最佳混合比进入多点喷阀中,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电路的导通与判断,产生一个占空比可调的PWM波,使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避免燃烧不完全现象,达到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清洁、环保、节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器的2个输出接口经串口总线RS232分别接MOS电路和继电器电路的输入端,MOS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多点喷阀,继电器电路的输出端接汽车上的电磁阀,装在汽车上的气体温度传感器、减压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经串口总线RS232接控制器的USB接口,在汽车启动以及行驶过程中,分别采集混合气温度、减压器水温、氧气浓度、转速、液位以及气体压力数据,经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实现可燃气体以最佳混合比进入多点喷阀中,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电路的导通与判断,产生一个占空比可调的PWM波,使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避免燃烧不完全现象,达到高效利用能源,实现清洁、环保、节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C08燃气系统顺序喷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1)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1,型号为ATMEGA64AU,单片机U1的2脚接电阻R82及烧录口CON1的6脚,并经电阻R82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9脚,构成单片机和PC机的接收电路;
单片机U1的3脚接电阻R94和烧录口CON1的5脚,并经电阻R94接第二接插件JP2的9脚,构成单片机和PC机的发送电路;
单片机U1的4脚经电阻R80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源VCC5V,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串联的三极管D14、电阻R79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脚,构成开关状态指示灯电路;
单片机U1的5脚经电阻R81接接地电容C29和电阻R78一端,电阻R78另一端接第二接插件JP2的4脚,构成气体压力传感器的信号采样电路;
单片机U1的10脚经电阻R35接第一接插件JP1的4脚,构成第一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
单片机U1的11脚经电阻R34接第一接插件JP1的6脚和烧录口CON1的4脚,构成烧录接口电路;
单片机U1的12脚经电阻R32接第一接插件JP1的8脚,构成第三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
单片机U1的13脚经电阻R31接第一接插件JP1的16脚,构成第四油缸喷油信号采集电路;
单片机U1的14脚经电阻R96接地,并经电阻R41接三极管Q14的基极,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接第一驱动控制继电器REL1的8脚,构成第一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
单片机U1的15脚经电阻R97接地,并经电阻R117接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二驱动控制继电器REL2的8脚,构成第二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
单片机U1的16脚经电阻R30接地,并经电阻R39接三极管Q16的基极,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三驱动控制继电器REL3的8脚,构成第三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
单片机U1的17脚经电阻R38接三极管Q15的基极,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接第四驱动控制继电器REL4的8脚,构成第四油缸喷油信号和喷气信号的切换电路;
单片机U1的18脚经电阻R17接三极管Q12的基极,并经电阻R112接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接第五驱动控制继电器REL5的1脚,构成喷阀电源控制电路;
单片机U1的19脚经电阻R98接三极管Q9的基极,并经电容C31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14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经电阻R6接+12DC,三极管Q8的集电极经电阻R7接12V蜂鸣器,构成蜂鸣器驱动电路;
单片机U1的20脚经电容C30接地,并经电阻R93接电源VCC05V和烧录口CON1的3脚;
单片机U1的21脚、52脚、64脚并联接电源VCC-05V,并经电容C34接地,62脚经电阻R83接接地电容C34,22脚、53脚、63脚并联接地;
单片机U1的25脚、26脚并联经电阻R99接电源VCC5V,构成单片机的供电电路;
单片机U1的27脚经电阻R69和电阻R68接电源VCC5V,电阻R68、电阻R69的共端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电阻R67的一端,并经电容C39接地,电阻R67的另一端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接第一接插件JP2的7脚,二极管D1的负极经电阻R40、电阻R84分别接第二接插件JP2的24脚、16脚,构成点火钥匙检测电路;
单片机U1的28脚经电阻R116接地,并经电阻R48接电源VCC5V,经电阻R19接第二接插件JP2的13脚,构成转速信号处理电路;
单片机U1的32脚经电阻R86接地,并经电阻R85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15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电阻R18接电阻R67的一端,并经电阻R67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电阻R8接第二接插件JP2的5脚,构成电源开关的控制电路;
单片机U1的33脚经电阻R91接三极管Q18的基极,三极管Q1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电阻R89接电阻R88的一端和三极管Q17的基极,电阻R88的另一端经二极管D15接电源VCC5V,三极管Q17的发射极经电阻R87接电源VCC5V,三极管Q17集电极经电阻R92接单片机U1的56脚,并经电阻R1、电阻R3分别接第二接插件JP2的23脚、三极管Q19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接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并经电阻R13接地,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接二极管D20的负极,二极管D20的正极经电容C2接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经电容C2接地,构成高压表信号处理电路;
单片机U1的34脚经电阻R2、电阻R4接地,电阻R2、电阻R4的共端接三极管Q20的基极,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0的集电极接第六驱动控制继电器REL6的1脚,第六驱动控制继电器REL6的5脚接第二接插件JP2的6脚,构成电磁阀控制电路;
单片机U1的35脚经电阻R100接MOS电路的场效应管G1的栅极,场效应管G1的漏极接地,源极接第一接插件JP1的2脚,场效应管G1的源极经电阻R45接地,并与二极管D9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9的负极接电阻R46一端,并与型号为IRF7342的场效应集成块U6的3脚相连,电阻R46另一端接场效应集成块U6的4脚,并经电阻R109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106接单片机U1的51脚,构成第一油缸喷阀驱动电路;
单片机U1的36脚经电阻R101接场效应管G2的栅极,场效应管G2的漏极接地,源极接第一接插件JP1的1脚,并与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0的正极经电阻R73接地,二极管D10的负极接场效应集成块U6的1脚,并经电阻R47接场效应集成块U6的2脚和电阻R111的一端,电阻R11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104接单片机U1的50脚,构成第二油缸喷阀驱动电路;
单片机U1的37脚经电阻R102接场效应管G3的栅极,场效应管G3的漏极接地,源极接第一接插件JP1的9脚,场效应管G3的源极接二极管D11的正极,并经电阻R74接地,二极管D11的负极接型号为IRF7342的场效应集成块U7的3脚,并经电阻R75接场效应集成块U7的4脚,场效应集成块U7的4脚经电阻R111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105接单片机U1的49脚,构成第三油缸喷阀驱动电路
单片机U1的38脚经电阻R103接场效应管G4的栅极,场效应管G4漏极接地,源极接第一接插件JP1的17脚,并经电阻R77接地,场效应管G4的源极与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12的负极接场效应集成块U7的1脚,并经电阻R76接场效应集成块U7的2脚,场效应集成块U7的2脚经电阻R108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基极经电阻R107接单片机U1的48脚,构成第四油缸喷阀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欧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