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针道润滑
,具体为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针织机: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WilliamLee)专利技术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专利技术,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而在针织机的长时间使用过程中,针织机针道会因为缺油导致下针困难和失准的情况,大多数的使用者一般都是手拿油壶,打开针织机的一部分来进行上油,上油结构与针织机不是互为一体,这样虽然能够给针织机上油,但是上油的过程过于过于繁琐,还需要将针织机的一部分进行拆卸,上油的效率不高,且上油量不好控制,润滑效果不好,对润滑油也可能造成浪费,多余的润滑油和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粘合在一起,会影响到针织机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包括圆筒,所述圆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右侧表面固接有套筒,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包括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2),所述套环(2)的右侧表面固接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内部插入有套杆(4),所述套杆(4)与套筒(3)间隙配合,所述套筒(3)的外壁右侧底端插入有第三螺栓(25),所述第三螺栓(25)贯穿套筒(3)的一部分与套杆(4)相抵紧,所述第三螺栓(25)与套筒(3)螺纹相连,所述套杆(4)的右侧固接有吸盘(5),所述圆筒(1)的下表面固接有油管(6),所述油管(6)与圆筒(1)互为相通,所述油管(6)的内壁底端插入有转轴(7),所述转轴(7)通过轴承(8)与油管(6)转动相连,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机针道润滑结构,包括圆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的外壁固定套接有套环(2),所述套环(2)的右侧表面固接有套筒(3),所述套筒(3)的内部插入有套杆(4),所述套杆(4)与套筒(3)间隙配合,所述套筒(3)的外壁右侧底端插入有第三螺栓(25),所述第三螺栓(25)贯穿套筒(3)的一部分与套杆(4)相抵紧,所述第三螺栓(25)与套筒(3)螺纹相连,所述套杆(4)的右侧固接有吸盘(5),所述圆筒(1)的下表面固接有油管(6),所述油管(6)与圆筒(1)互为相通,所述油管(6)的内壁底端插入有转轴(7),所述转轴(7)通过轴承(8)与油管(6)转动相连,所述转轴(7)的外壁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橡胶垫(9),所述橡胶垫(9)与油管(6)紧密贴合,所述转轴(7)的左侧固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与油管(6)间隙配合,所述油管(6)的外壁左侧底端插入有第一螺栓(11),所述第一螺栓(11)贯穿油管(6)的与部分与转杆(10)相抵紧,所述第一螺栓(11)与油管(6)螺纹相连,所述转杆(10)的左侧固接有圆盘(12),所述圆盘(12)的左侧表面顶端固接有横杆(13),所述油管(6)的下表面固接有圆管(15),所述油管(6)与圆管(15)互为相通。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福坡,叶小飞,陈美娟,郑能清,叶冬,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恒达隆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