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5110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包括U形管,所述U形管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下导电电极和上导电电极,所述下电极座和上电极座右端内侧通过锁紧装置固定相连,左右所述下导电电极和上导电电极的外侧均电性连接有导电接线柱,所述导电接线柱的外侧均通过导线与电源电性相连。该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通过U形管、下导电电极、下电极座、转轴、上电极座、上导电电极、锁紧装置、导电接线柱、导线和电源之间的配合,使通过转轴和锁紧装置实现上导电电极和下导电电极安装在U形管上并通电,由于U形管自身的电阻较大实现其U形管自身发热,解决了现有技术加热方式虽多但所需加热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的问题。

A conductive electrode for U-tube solid solution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
本技术涉及U形管
,具体为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
技术介绍
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一种或几种相溶入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到室温的金属热处理操作,简称固溶处理,经过固溶热处理的合金,其组织可以是过饱和固溶体或通常只存在于高温的一种固溶体相,因此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在适当的温度或应力条件下会发生脱溶或其他转变,虽然现有技术的设备能够对换热用的U型管进行固溶热处理,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加热方式虽多但所需加热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加热方式虽多但所需加热设备的成本较为昂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包括U形管,所述U形管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下导电电极和上导电电极,所述下导电电极和上导电电极的外侧分别固接有下电极座和上电极座,且下导电电极和上导电电极与U形管紧密贴合,所述下电极座和上电极座左端内侧通过转轴转动相连,所述下电极座和上电极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包括U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所述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的外侧分别固接有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且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与U形管(1)紧密贴合,所述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左端内侧通过转轴(4)转动相连,所述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右端内侧通过锁紧装置(7)固定相连,左右所述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的外侧均电性连接有导电接线柱(8),所述导电接线柱(8)的外侧均通过导线(9)与电源(10)电性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管固溶工装用导电电极,包括U形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1)的左右两侧外壁均设有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所述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的外侧分别固接有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且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与U形管(1)紧密贴合,所述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左端内侧通过转轴(4)转动相连,所述下电极座(3)和上电极座(5)右端内侧通过锁紧装置(7)固定相连,左右所述下导电电极(2)和上导电电极(6)的外侧均电性连接有导电接线柱(8),所述导电接线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莉王艳玲刘东梅支宪张德鹏刘云哲谭雪韩岁平董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东方亿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