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灰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包括炉体、卸灰装置,炉体底部设有集灰室,集灰室底部均匀布置有四个卸灰斗,卸灰斗下方设有卸灰仓,炉体外壁固定有支架;支架上且对应卸灰仓的位置设有安装架;卸灰仓上端面开设有四个进灰口;四个进灰口分别与四个卸灰斗的出口一一对应设置;卸灰装置设于卸灰斗下方;卸灰装置包括设于进灰口上方的密封罩、转动设于密封罩内且水平设置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多个叶片、设于安装架上的电机;密封罩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结构;转轴靠近安装架的一端向密封罩外延伸且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其能保证卸料通畅,使得石灰煅烧均匀。
A double layer roaster for lim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
本技术涉及石灰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
技术介绍
石灰焙烧炉主要由窑体、上料装置、布料装置、燃烧装置、卸灰装置、电器、仪表控制装置、除尘装置等组成。石灰石和燃料装入石灰焙烧炉预热后到850℃开始分解,到1200℃完成煅烧,再经冷却后,卸出窑外,即完成生石灰产品的生产。现有技术的石灰窑炉,在炉膛的下部固定设有炉箅和侧炉箅,炉箅为若干钢管焊接而成的方锥台结构,主炉箅固定设在炉膛正下方,侧炉箅固定设在主炉箅周围,主炉箅和侧炉箅侧面之间各形成一个通往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出灰通道,出灰通道每个方向的下方各设有一个长方形卸灰车,容易在炉箅底部四个角形成死角,阻挡了上部石灰的下落,导致卸料不通畅,这种结构的石灰窑炉卸灰装置,制作简单方便、省事省力,但存在偏烧、偏卸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其能保证卸料通畅,使得石灰煅烧均匀。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包括炉体、卸灰装置,所述炉体的底部设有集灰室,所述集灰室的底部均匀布置有四个卸灰斗,所述卸灰斗的下方设有卸灰仓,所述炉体的外壁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上且对应卸灰仓的位置设有安装架;所述卸灰仓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进灰口;四个所述进灰口分别与四个卸灰斗的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卸灰装置设于卸灰斗的下方;所述卸灰装置包括设于进灰口上方的密封罩、转动设于密封罩内且水平设置的转轴、设于转轴上的叶片、设于安装架上的电机;所述叶片沿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密封罩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结构;所述转轴靠近安装架的一端向密封罩外延伸且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邻的两个叶片对准卸灰斗的出料口,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时,原先对准卸灰斗的两个叶片转到其他位置,使得两个叶片之间夹杂的石料能够进入下方的卸灰仓内,与该两叶片相邻的两叶片随着转轴的转动,对准卸灰斗的下方,通过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使得卸灰装置能够间歇地将石料卸入卸灰仓内,能够保证卸料通畅,石料不会堆积在叶片上,能够将两个叶片之间的石料顺利输送到卸灰仓内,使得石料煅烧均匀。另外,直接通过转轴转动将石料输送到下方的卸灰仓内,相对传统的曲轴机构带动卸灰车往复运动而言,操作更加简单,工作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卸灰速度更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一侧设有安装条;所述转轴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燕尾槽;所述安装条与燕尾槽相适配;所述燕尾槽一端延伸至转轴背离电机的端部;所述燕尾槽背离电机的一端插装有抵接条且抵接条通过固定件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燕尾槽和安装条,使得叶片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叶片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叶片沿着转轴的一端,从燕尾槽插入,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即可,操作简单便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罩包括罩设于卸灰斗外壁上的上罩体、设于卸灰仓上且与上罩体固定连接的下罩体;所述上罩体的下端和下罩体的上端均成型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靠近转轴的端面开设有与转轴外壁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上罩体的顶部且位于上罩体的内侧设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与卸灰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下罩体的外壁且靠近密封罩底部的位置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卸灰仓的上端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上罩体罩设于卸灰斗的下方,将上罩体向上推,使得上罩体卡在卸灰斗的外壁,在将下罩体安装于卸灰仓的上端面,再将转轴架设于下罩体的固定部上,通过将叶片从转轴背离电机的一端插装进入,再通过固定件将转轴的端部进行固定,最后将上罩体下移,使得上罩体和下罩体合成一个密封罩,通过螺栓将上罩体和下罩体固定。上罩体的上端与卸灰斗的外壁贴合,使得卸灰时不会有太多灰尘逸出,有利于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使得石灰煅烧后不易飘散,减少石灰泄露的损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背离电机的端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固定件包括与螺纹槽螺纹连接的螺纹柱、固定于螺纹柱背离转轴的端部的端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柱与转轴的端部旋合,对抵接条的端部安装进行限位,由于叶片安装于燕尾槽内,燕尾槽的槽口宽度小于其槽底的宽度,使得叶片不易脱离与转轴的连接,设置端盖,能够对抵接条的端部进行固定限位,使得安装条的位置不易移动,整体安装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件包括开设于上罩体内侧的两个活动槽、滑动设于活动槽内的压板、连接压板和活动槽的弹簧;所述压板靠近卸灰斗的端面开设与卸灰斗外壁相适配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抵接件,在密封罩进行安装时,抵接件能够使得上罩体沿着卸灰斗的外壁上移一段距离,从而使得转轴上的叶片便于安装,在叶片安装好后,上罩体与下罩体合为一体后,压板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始终保持与卸灰斗外壁的贴合,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叶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与密封罩内壁贴合的柔性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柔性刮板,在叶片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柔性的刮板将粘附于密封罩内壁的石灰刮下,使得石灰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不会造成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自上而下分为预热段、煅烧段、冷却段;所述预热段的上端为直筒状,预热段的下端为逐渐向外扩张的锥形状;所述煅烧段的上端为沿预热段的下端延伸的锥形状,煅烧段的下端为直筒状;所述冷却段的上端为沿煅烧段下端延伸的直筒状,冷却段的下端为逐渐向内延伸的锥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焙烧炉的形状为直筒状,石料下降为竖直平稳下降,而将炉体的内壁设置成阶段状,石料经几次翻滚不断改变受热面,加强了煅烧,使得石料在炉体内加热时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生产的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炉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耐火砖层、内侧设有保温材料的外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采用多层的结构,内壁为耐火砖层,保证了炉体整体结构的耐火性,将外壳设置为保温层,提高热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能源,保证炉体内稳定在较高的温度,烧制的石灰质量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直接通过转轴转动将石料输送到下方的卸灰仓内,相对传统的曲轴机构带动卸灰车往复运动而言,操作更加简单,工作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卸灰速度更快;设置燕尾槽和安装条,使得叶片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叶片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叶片沿着转轴的一端,从燕尾槽插入,再通过固定件固定即可,操作简单便捷;炉体采用多层的结构,内壁为耐火砖层,保证了炉体整体结构的耐火性,将外壳设置为保温层,提高热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能源,保证炉体内稳定在较高的温度,烧制的石灰质量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炉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卸灰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转轴和叶片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的抵接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炉体;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包括炉体(1)、卸灰装置(3),所述炉体(1)的底部设有集灰室(11),所述集灰室(11)的底部均匀布置有四个卸灰斗(12),所述卸灰斗(12)的下方设有卸灰仓(13),其特征是:所述炉体(1)的外壁固定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且对应卸灰仓(13)的位置设有安装架(141);所述卸灰仓(13)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进灰口(131);四个所述进灰口(131)分别与四个卸灰斗(12)的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卸灰装置(3)设于卸灰斗(12)的下方;所述卸灰装置(3)包括设于进灰口(131)上方的密封罩(31)、转动设于密封罩(31)内且水平设置的转轴(32)、设于转轴(32)上的叶片(33)、设于安装架(141)上的电机(34);所述叶片(33)沿转轴(32)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密封罩(31)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结构;所述转轴(32)靠近安装架(141)的一端向密封罩(31)外延伸且与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包括炉体(1)、卸灰装置(3),所述炉体(1)的底部设有集灰室(11),所述集灰室(11)的底部均匀布置有四个卸灰斗(12),所述卸灰斗(12)的下方设有卸灰仓(13),其特征是:所述炉体(1)的外壁固定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上且对应卸灰仓(13)的位置设有安装架(141);所述卸灰仓(13)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进灰口(131);四个所述进灰口(131)分别与四个卸灰斗(12)的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卸灰装置(3)设于卸灰斗(12)的下方;所述卸灰装置(3)包括设于进灰口(131)上方的密封罩(31)、转动设于密封罩(31)内且水平设置的转轴(32)、设于转轴(32)上的叶片(33)、设于安装架(141)上的电机(34);所述叶片(33)沿转轴(32)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所述密封罩(31)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开结构;所述转轴(32)靠近安装架(141)的一端向密封罩(31)外延伸且与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其特征是:所述叶片(33)一侧设有安装条(331);所述转轴(32)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燕尾槽(321);所述安装条(331)与燕尾槽(321)相适配;所述燕尾槽(321)一端延伸至转轴(32)背离电机(34)的端部;所述燕尾槽(321)背离电机(34)的一端插装有抵接条(322)且抵接条(322)通过固定件(4)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生产用双层焙烧炉,其特征是:所述密封罩(31)包括罩设于卸灰斗(12)外壁上的上罩体(311)、设于卸灰仓(13)上且与上罩体(311)固定连接的下罩体(312);所述上罩体(311)的下端和下罩体(312)的上端均成型有固定部(313);所述固定部(313)靠近转轴(32)的端面开设有与转轴(32)外壁相适配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凡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山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