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48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包括炉盖,所述炉盖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闭口且其高度小于炉盖底面的高度,所述下料管上安装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的上端与下料管靠近其下端的侧壁固定且连通,所述炉盖上还安装有用于驱使下料管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石灰石沿下料管下落,并进入炉内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驱使下料管转动,以此使得导料管随下料管的转动而转动,沿下料管下落的石灰石进入导料管后,随着导料管的转动而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从而避免了石灰石集中堆积于窑炉一边的情况发生,以此使得石灰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A kind of distributor for calciner in lime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
本技术涉及石灰生产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
技术介绍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烧制生石灰的工艺过程是将石灰石和燃料装入石灰窑炉,进行煅烧、分解,冷却后再通过石灰窑炉底部卸料,完成生石灰产品的生产。石灰窑主要由窑体、出料装置、燃烧装置、卸灰装置、电器、仪器控制装置及除尘装置等组成,其中,出料装置作为窑炉的核心部件,其布料器布置料面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窑炉的煅烧质量。生产过程,燃料和石灰石同时装入窑内,为保证好煅烧效果,需要通过布料器进行布料,以均衡炉内阻力,保证整个炉截面燃烧均匀一致。布料器的形式和使用效果直接决定了石灰窑的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的布料器通常只能对石灰料进行大体分布,无法使得石灰石均匀分布于窑炉内,容易导致石灰石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燃烧不充分的现象,且长期使用后石灰集中堆积于窑炉一边,使得该边窑炉偏重,从而影响石灰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该布料器能够使得下料管发生转动,从而使得沿下料管进入炉内的石灰石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避免了石灰石集中堆积于窑炉一边的情况发生,以此使得石灰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包括炉盖,所述炉盖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料管,所述下料管下端闭口且其高度小于炉盖底面的高度,所述下料管上安装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的上端与下料管靠近其下端的侧壁固定且连通,所述炉盖上还安装有用于驱使下料管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石灰石沿下料管下落,并进入炉内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驱使下料管转动,以此使得导料管随下料管的转动而转动,沿下料管下落的石灰石进入导料管后,随着导料管的转动而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从而避免了石灰石集中堆积于窑炉一边的情况发生,以此使得石灰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炉盖上表面的电机、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端部的齿轮以及套设于下料管上并与之固定的齿圈,且所述齿圈与齿轮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下料管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转动,此时,齿圈则带动与其固定的下料管转动,从而进入导料管内的石灰石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管下端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管下端闭口且倾斜设置,使得进入下料管的石灰石能够顺利进入导料管内,避免了石灰石集中堆积于下料管下端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管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石灰石撞击炉壁的挡料组件,所述挡料组件包括固定于导料管远离下料管一端的U形板体以及与U形板体两侧的侧壁均铰接的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石灰石从下料管进入导料管后,从导料管下端脱离,随后,石灰石撞击U形板体和竖板,石灰石受到U形板体和竖板的阻挡作用后掉落至窑炉底部,以此避免了石灰石撞击炉壁的情况发生,从而对窑炉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料管靠近其底部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连接板,每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穿孔,每个所述穿孔内均安装有与其滑移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靠近竖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限位柱,所述滑杆远离竖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竖板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柱插接配合的插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将连接板上不同位置的第二限位柱插入对应的插孔内,即可改变竖板的倾斜角度,当竖板的倾斜角度不同时,从导料管下落的石灰石因受不同倾斜角度的竖板阻挡而掉落至窑炉底部的不同位置,以此便于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而调节竖板的倾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柱上设有镀铬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铬具有较高的硬度,镀于第一限位柱上,使得第一限位柱表面的耐磨性能得以增强,降低了第一限位柱与插孔之间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第一限位柱以及第二限位柱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直径均大于滑杆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均不易穿过穿孔,以此对滑杆起到了良好的限定作用,避免了滑杆脱离穿孔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管的上端固定有与其连通的加料斗,所述加料斗呈漏斗状,且所述加料斗的上端开口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料管上端固定加料斗,以此便于工作人员向下料管内添加石灰石,起到了良好的导料作用,有利于石灰石下料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方案中,当石灰石沿下料管下落,并进入炉内时,工作人员只需通过驱动组件驱使下料管转动,以此使得导料管随下料管的转动而转动,沿下料管下落的石灰石进入导料管后,随着导料管的转动而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从而避免了石灰石集中堆积于窑炉一边的情况发生,以此使得石灰窑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2.本方案在使用驱动组件驱使下料管转动时,工作人员只需开启电机,电机工作后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转动,此时,齿圈则带动与其固定的下料管转动,从而进入导料管内的石灰石均匀分布于窑炉周侧;3.本方案中,铬具有较高的硬度,镀于第一限位柱上,使得第一限位柱表面的耐磨性能得以增强,降低了第一限位柱与插孔之间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炉盖;11、安装孔;2、下料管;21、螺纹孔;3、环状板体;31、螺栓;4、加料斗;5、导料管;6、驱动组件;61、电机;62、齿轮;63、齿圈;7、挡料组件;71、U形板体;72、竖板;73、连接板;74、穿孔;75、滑杆;76、第一限位柱;77、第二限位柱;78、插孔;8、导料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包括炉盖1、下料管2、环状板体3、加料斗4和导料管5。炉盖1固定于窑炉顶部,用于启闭窑炉。下料管2为圆管状,其轴线竖直,下料管2下端闭口并倾斜设置,且炉盖1上开设有供下料管2安装的安装孔11(见图2)。结合图2所示,安装孔11的横截面为圆形,其轴线与下料管2的轴线重合,下料管2的侧壁与安装孔11的内壁贴合,且下料管2下端的高度小于炉盖1底面的高度。环状板体3的横截面呈圆环形,其轴线亦与下料管2的轴线重合,环状板体3的数量为两个,上侧环状板体3的底面与炉盖1的上表面贴合,下侧环状板体3的上表面与炉盖1的底面贴合,且每个环状板体3上均安装有螺栓31。螺栓31的轴线水平,下料管2上开设有供螺栓31安装的螺纹孔21,螺栓31贯穿环状板体3并与螺纹孔21螺纹连接,以将环状板体3与下料管2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下料管2。加料斗4为漏斗状结构,其轴线与下料管2的轴线重合,加料斗4的上端开口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包括炉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1)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下端闭口且其高度小于炉盖(1)底面的高度,所述下料管(2)上安装有导料管(5),所述导料管(5)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5)的上端与下料管(2)靠近其下端的侧壁固定且连通,所述炉盖(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使下料管(2)转动的驱动组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包括炉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1)上安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下料管(2),所述下料管(2)下端闭口且其高度小于炉盖(1)底面的高度,所述下料管(2)上安装有导料管(5),所述导料管(5)倾斜设置,所述导料管(5)的上端与下料管(2)靠近其下端的侧壁固定且连通,所述炉盖(1)上还安装有用于驱使下料管(2)转动的驱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包括固定于炉盖(1)上表面的电机(61)、固定于电机(61)的输出轴端部的齿轮(62)以及套设于下料管(2)上并与之固定的齿圈(63),且所述齿圈(63)与齿轮(6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管(2)下端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灰生产焙烧炉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管(5)上安装有用于防止石灰石撞击炉壁的挡料组件(7),所述挡料组件(7)包括固定于导料管(5)远离下料管(2)一端的U形板体(71)以及与U形板体(71)两侧的侧壁均铰接的竖板(7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先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北山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