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装置的罩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62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车标对罩主体部的卡合力的气囊装置的罩体。车标体(31)具备车标主体部(34)及突出设置于车标主体部(34)且插通于开口部(28)的销(35)。销(35)具有:轴部(37),与车标主体部(34)相连;扩大部(38),在轴部(37)的末端侧扩大而形成;面状部(43),在扩大部(38)沿着与销(35)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面状;线状部(44),在扩大部(38)沿着与销(35)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面状部(43)不同的位置上形成为线状。背板(32)具备至少在气囊膨胀展开时面状部(43)及线状部(44)从与销(35)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与之抵接的弹性片部(49)。

Cover for airba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装置的罩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由设计部和承受部夹住被安装部而安装的装饰部件的气囊装置的罩体。
技术介绍
以往使用汽车等车辆的驾驶盘所具备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具备袋状的气囊、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装置及在折叠的非展开时覆盖容纳气囊的罩体。而且,如下构成:车辆例如因碰撞等而受到冲击时,通过从充气装置向气囊供给气体而气囊膨胀,通过该气囊的膨胀,罩体沿着预先设置的断裂线即撕裂线(tearline)断裂而形成多个门部,这些门部分别以铰链部为中心而展开,由此气囊向乘驾者侧展开而限制并保护乘驾者。关于这种气囊装置的罩体,已知有夹住形成于罩主体部的凹部而安装有由车标(emblem)体和承受部构成的作为装饰部件的车标(装饰品)的结构。而且,通过凹部能够对车标体进行定位,并且能够独立于罩体的表面的曲率而调整凹部底部的曲率,由此能够使由罩体的表面的曲率产生的影响难以波及到车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5361号公报(第3-4页、图1-6)然而,例如有时期望在安装车标的状态下罩体的表面部的曲率与车标体的曲率大致相等,在这种情况下,车标体的里面的曲率成为与罩体的表面相同的程度,由此,关于车标体成形时的里面侧的拔模斜度,也是车标体的里面的曲率成为基准,因此基于形成于从车标体的里面突出设置的卡合用销的末端的卡止面的拔模斜度的倾斜也变大。因此,销的卡止面与位于承受部的孔部的周边的卡止承受面的接触量减少。因此,为了防止通过罩主体部的断裂而门部展开时因离心力等而车标体脱落,另外需要增强卡止部周边等,成为制造成本高涨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装饰部件对罩主体部的卡合力的气囊装置的罩体。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其用于具备气囊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由折叠的状态通过气体的导入而膨胀展开,所述气囊装置的罩体的特征在于,具备:罩主体部,覆盖折叠的状态的所述气囊,并且通过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开裂;及装饰部件,具备设计部和承受部,并且由该设计部和承受部夹住所述罩主体部而安装,所述罩主体部具备开口部,所述设计部具备:设计部主体部;及卡合部,突出设置于该设计部主体部,且贯穿于所述开口部,所述卡合部具有:轴部,与所述设计部主体部相连;扩大部,在该轴部的末端侧扩大而形成;第一接触部,在该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面状;及第二接触部,在所述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形成为线状,所述承受部具备抵接部,至少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从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与该抵接部抵接。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中,卡合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相对于与所述卡合部从设计部主体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朝向所述突出方向的末端侧以第一规定角度倾斜,所述第一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规定方向,朝向所述突出方向的末端侧以小于所述第一规定角度的第二规定角度倾斜。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中,卡合部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以分别相对于与所述卡合部从设计部主体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交叉且为相互相反的朝向的规定方向,朝向所述突出方向的末端侧以第一规定角度倾斜的方式,彼此相邻地形成于所述卡合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接触部沿着所述倾斜部彼此相邻的位置形成。根据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中,第一接触部在规定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倾斜部短。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在设计部的卡合部的轴部的末端侧扩大而形成的扩大部,沿着与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将第一接触部形成为面状,并且在与第一接触部不同的位置上,沿着与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将第二接触部形成为线状,至少在气囊膨胀展开时,使该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对于承受部的抵接部从与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抵接,由此确保设计部的卡合部与承受部的抵接部的接触量,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装饰部件对罩主体部的卡合力。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的效果以外,通过相对于与卡合部从设计部主体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交叉的规定方向,将作为第一接触部的倾斜角度的第二规定角度设定为小于作为倾斜部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规定角度,由此能够确保第一接触部对承受部的抵接部的接触量,从而能够提高装饰部件对罩主体部的卡合力。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除了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的效果以外,通过倾斜部分别相对于与卡合部从设计部主体部突出的突出方向交叉且为相互相反的朝向的规定方向,朝向突出方向的末端侧以第一规定角度倾斜,且沿着该倾斜部彼此相邻的位置形成第二接触部,能够利用沿与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且为相互相反的朝向的规定方向开模的成形模具的分型线来容易地形成第二接触部。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除了技术方案2或3所述的气囊装置的罩体的效果以外,由于第一接触部在规定方向上的长度比倾斜部短,因此即使第一接触部的第二倾斜角度小,也能够相对于沿规定方向开模的成形模具将卡合部脱模。附图说明图1的(a)是表示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罩体的装饰部件的设计部和承受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的(b)是表示罩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2的(a)是表示该装饰部件的设计部的主视图,图2的(b)是表示该设计部的侧视图,图2的(c)是表示该设计部的卡合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承受部的主视图。图4的(a)是示意性表示该装饰部件的成形状态的剖视图,图4的(b)是与图4的(a)的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具备该装饰部件的气囊装置的罩体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具备该气囊装置的驾驶盘的一例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气囊装置,18-罩体,19-罩主体部,20-作为装饰部件的车标,28-开口部,31-作为设计部的车标体,32-作为承受部的背板,34-作为设计部主体部的车标主体部,35-作为卡合部的销,37-轴部,38-扩大部,42-倾斜部,43-作为第一接触部的面状部,44-作为第二接触部的线状部,49-作为抵接部的弹性片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中,10为作为车辆的汽车的作为驾驶盘的方向盘。方向盘10具备作为驾驶盘主体的方向盘主体11和装配于该方向盘主体11的乘驾者侧的气囊装置12。另外,方向盘10通常以倾斜的状态装配于车辆所具备的转向轴,以下,将车辆的直进状态作为基准,将转向轴侧设为背面侧,乘驾者侧设为正面侧,朝向挡风玻璃的方向(箭头A方向)设为上侧而进行说明。而且,方向盘主体11由作为呈圆环状的把持部的把手部即盘缘(rim)部14、位于该盘缘部14的内侧的凸起(boss)部15及连结该盘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囊装置的罩体,其用于具备气囊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由折叠的状态通过气体的导入而膨胀展开,/n所述气囊装置的罩体的特征在于,具备:/n罩主体部,覆盖折叠的状态的所述气囊,并且通过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开裂;及/n装饰部件,具备设计部和承受部,并且由该设计部和承受部夹住所述罩主体部而被安装,/n所述罩主体部具备开口部,/n所述设计部具备:/n设计部主体部;及/n卡合部,突出设置于该设计部主体部,且贯穿于所述开口部,/n所述卡合部具有:/n轴部,与所述设计部主体部相连;/n扩大部,在该轴部的末端侧扩大而形成;/n第一接触部,在该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面状;及/n第二接触部,在所述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形成为线状,/n所述承受部具备抵接部,至少在所述气囊膨胀展开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及所述第二接触部从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与该抵接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6 JP 2018-2205171.一种气囊装置的罩体,其用于具备气囊的气囊装置,所述气囊由折叠的状态通过气体的导入而膨胀展开,
所述气囊装置的罩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罩主体部,覆盖折叠的状态的所述气囊,并且通过所述气囊的膨胀展开而开裂;及
装饰部件,具备设计部和承受部,并且由该设计部和承受部夹住所述罩主体部而被安装,
所述罩主体部具备开口部,
所述设计部具备:
设计部主体部;及
卡合部,突出设置于该设计部主体部,且贯穿于所述开口部,
所述卡合部具有:
轴部,与所述设计部主体部相连;
扩大部,在该轴部的末端侧扩大而形成;
第一接触部,在该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为面状;及
第二接触部,在所述扩大部沿着与所述卡合部的突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不同的位置形成为线状,
所述承受部具备抵接部,至少在所述气囊膨胀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出恭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