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机电设备的发展,连接器(连接器:用于导通电路和/或可拆卸连接不同部件)大量应用于连接各种导线,通常连接器的外壳都是一体的,拆卸极为困难;且连接器相互连接后很容易松开,严重影响了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连接器拆卸困难和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机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第三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一线缆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四筒体、第五筒体以及第六筒体;所述第四筒体、所述第五筒体以及所述第六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线缆通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线缆通道布设的第一导线;所述第 ...
【技术保护点】
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机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n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第三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一线缆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四筒体、第五筒体以及第六筒体;所述第四筒体、所述第五筒体以及所述第六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线缆通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线缆通道布设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第四筒体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二线缆通道布设的第二导线;/n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扣机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配合的第二导电端子;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以及第三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以及所述第三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一线缆通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依次螺纹连接的第四筒体、第五筒体以及第六筒体;所述第四筒体、所述第五筒体以及所述第六筒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线缆通道;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一线缆通道布设的第一导线;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第四筒体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上连接有沿所述第二线缆通道布设的第二导线;
所述第三筒体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四筒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导电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通过卡扣机构固定在所述第四筒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屏蔽环和第二屏蔽环;所述第一屏蔽环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内,且所述第一屏蔽环绕设在所述第一线缆通道外侧;所述第二屏蔽环设置在所述第五筒体内,且所述第二屏蔽环绕设在所述第二线缆通道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通道的内壁上凹陷形成有环设在第一线缆通道外侧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屏蔽环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内;所述第二线缆通道的内壁上凹陷形成有环设在第二线缆通道外侧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屏蔽环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环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二屏蔽环为螺旋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第四筒体之间夹持有密封环,所述第三筒体的外表面环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环环设在所述密封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束线机构和第二束线机构;
所述第一束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的第一弹性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内壁上的第一止挡壁;所述第一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坚,邹太和,曹剑,
申请(专利权)人:顺科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