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0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1
在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通过端子基座彼此电气连接,该端子基座包括配置为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彼此电气连接的多个端子和壳体,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导电的,并且壳体配置为保持多个端子,该壳体由电气绝缘树脂制成,其中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暴露于壳体外部以便连接至第一设备的第一连接部分,暴露于壳体的外部以便连接至第二设备的第二连接部分,和嵌入成型在壳体中的插入部分,并且其中该插入部分具有实心圆柱形状或空心圆柱形状。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erminal base and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基座,其配置为使设备彼此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端子基座的电气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图12A,12B和12C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端子基座和现有技术的设备电气连接结构。如图12A,12B和12C所示,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除了高压电池之外还包括逆变器1和电动机2。为了将逆变器1和电动机2电气连接,使用端子基座3和4(例如,参见JP2015-62343A,JP2017-143024A)。端子基座3包括:电气绝缘的壳体5,其跨过逆变器1和电动机2的外壳附接;以及导电端子6,其插入壳体5中,从而以锁定方式容纳在壳体5中。同时,端子基座4像端子基座3一样包括壳体7和端子8。但是,端子8通过嵌入成型(树脂成型)被保持到壳体7。端子8作为端子基座4的一部分,是通过冲压导电金属板制造的。当金属板被冲压(压制)时,在每个端子8的侧表面9上产生弛垂10、断裂表面11和毛刺12,因此侧表面9是不平坦的。因此,与每个端子8光滑的前表面13和光滑的后表面14相比,在侧表面9上更难以管理通过激光进行的蚀刻处理的深度、宽度等。即,为了使侧表面9的插入部分易于在利用表面处理时被东西保持,例如,在进行激光的蚀刻处理时,难以管理侧表面9的深度、宽度等。另外,当产生的毛刺12较大时,由于毛刺12的边缘而在壳体7中发生树脂破裂。如果发生树脂破裂,则电动机2中的油可能流入逆变器1。这导致端子8的嵌入成型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基座,其配置为充分确保端子的嵌入成型的可靠性以及使用该端子基座的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一种端子基座包括:多个端子,其配置为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彼此电气连接;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导电的;以及壳体,其配置成保持多个端子,该壳体由电气绝缘树脂制成。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其暴露于壳体的外部以便连接至第一设备;第二连接部分,其暴露于壳体的外部以便连接至第二设备;以及插入部分,其嵌入成型在壳体中。插入部分具有实心圆柱形状或空心圆柱形状。通过以下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端子基座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4中端子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组装图1中壳体盖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图7中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图7中端子基座的分解透视图;图10A和10B是图9中端子的视图,其中图10A是透视图,图10B是剖视图;图11是示出组装图7中壳体盖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并且图12A,图12B和图12C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其中图12A和12B是示意图,图12C是端子侧表面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说明性方面,用于安装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上的逆变器(第一设备的示例)和电动机(第二设备的示例)通过端子基座电气连接。端子基座包括电气绝缘的壳体,该壳体跨逆变器和电动机的外壳附接,并且多个端子嵌入成型在壳体中。该端子包括:暴露于逆变器一侧的第一连接部分;暴露于电动机一侧的第二连接部分;以及嵌入成型在壳体中的插入部分。插入部分形成为柱状或圆柱状。可以在插入部分的外表面的整个圆周上形成表面处理部分。根据该端子基座,可以充分确保端子的嵌入成型的可靠性。这些设备还可以彼此效率更高地电气连接。在插入部分的外表面上不会产生弛垂、断裂或毛刺。因此,例如,当通过激光执行蚀刻处理时,可以容易地管理激光的深度、宽度等,并且因此可以形成更好的表面处理部分,并且端子的嵌入成型状态可以稳定。换句话说,可以确保端子与壳体在表面处理部分处的粘附可靠性,并且可以改善防水和防油性能。在端子基座中,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分可以沿着与插入部分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壳体可以形成为使得多个导电端子中每一个的插入部位于壳体中的位置以弯曲形状布置。根据该配置,多个端子的第一连接部分能够以相互错开的方式布置,并且因此能够有助于改善电气连接的工作性。在端子基座中,插入部分可以形成为包括开口和底壁的圆柱形状,并且底壁可以形成为第二连接部分。如下面在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中将描述的,根据该配置,可以减小端子的尺寸,并且因此可以减小端子基座的尺寸。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中端子基座和设备的电气连接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沿图2中线A-A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端子基座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4中端子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组装图1中壳体盖之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在图1中,箭头P表示上下方向,箭头Q表示左右方向,箭头R表示前后方向。图1示出了要安装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上的除了高压电池之外的逆变器21和电动机22。为了使逆变器21和电动机22彼此电气连接,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气连接结构23和端子基座24。在电气连接结构23中,两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和两个电动机端子基座26通过端子基座24彼此电气连接。更具体地,在电气连接结构23中,三相逆变器端子基座25和三相电动机端子基座26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个端子基座24彼此电气连接(总共六相)。另外,电气连接结构23是可沿箭头P所示的上下方向组装(包括用于紧固连接结构23的操作)的高度可操作的结构。下面将描述每个上述配置。如图1至3所示,逆变器21包括盒形的端子基座壳体27。端子基座壳体27包括有底且浅的容纳体28和形成在容纳体28的边缘处的多个固定部分29。在容纳体28的底壁30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通孔31。容纳体28在底壁30的内表面上包括两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两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布置在通孔31的左右两侧。两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布置成使得两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的电气连接部分位于通孔31的两侧。每个逆变器端子基座25包括:设置在底壁30的内表面上的电气绝缘的端子接收部分32;三个导电汇流条33,其连接部放置在端子接收部分32上;以及三个紧固螺栓34。端子接收部32设置有没有任何附图标记的螺母部。在汇流条33的连接部中形成有螺栓插入孔。三个汇流条33放置成使得螺栓插入孔的位置以弯曲形状布置。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端子接收部分32上的中央处的汇流条33的螺栓插入孔形成在比相邻的汇流条33的螺栓插入孔更远离通孔31的位置。关于逆变器21,将省略关于逆变器端子基座25以外的部分的说明。紧固螺栓34可被包括作为下面描述的端子基座24的一部分。如图1和图3所示,电动机22包括盒形的端子基座壳体35。端子基座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基座,其包括:/n多个端子,其配置成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彼此电气连接,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导电的;和/n配置成保持所述多个端子的壳体,所述壳体由电绝缘树脂制成,/n其中,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其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连接部分,其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和插入部分,其嵌入成型在所述壳体中,以及/n其中,所述插入部分具有实心圆柱形状或空心圆柱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1 JP 2018-2315511.一种端子基座,其包括:
多个端子,其配置成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彼此电气连接,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是导电的;和
配置成保持所述多个端子的壳体,所述壳体由电绝缘树脂制成,
其中,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其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一设备;第二连接部分,其暴露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以连接至所述第二设备;和插入部分,其嵌入成型在所述壳体中,以及
其中,所述插入部分具有实心圆柱形状或空心圆柱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基座,
其中,所述插入部分包括在所述插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一荣野村章一青树英二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