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将开关固定在安装部件上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该开关包括块状的开关本体、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上的触点部以及设置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上的定位柱,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形状一致;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周围以与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紧密接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面、限位柱和限位钩。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开关固定结构,零部件数目减少;安装操作简单;不需要拧紧螺丝等的操作和拧紧作业的操作空间,安装效率提升,设计自由度提高,节省空间;并且能够紧固地实现固定,而不会发生由于车辆振动导致的松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将开关固定在安装部件上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该开关包括块状的开关本体、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上的触点部以及设置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上的定位柱,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形状一致;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周围以与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紧密接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面、限位柱和限位钩。根据本技术的开关固定结构,零部件数目减少;安装操作简单;不需要拧紧螺丝等的操作和拧紧作业的操作空间,安装效率提升,设计自由度提高,节省空间;并且能够紧固地实现固定,而不会发生由于车辆振动导致的松脱。【专利说明】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特别是一种用于控制电气回路的开关的固定结构,该开关例如是主要用于在车辆、充电枪等中检测例如密封性、部件位置和回路导通等的微型开关。
技术介绍
传统地,在车辆中,通常使用微型开关来检测密封性、部件位置和回路导通等,从而实现控制电气回路。在使用时,需要将微型开关稳定地固定在安装部件中,以实现可靠地检测。图1和图2示出了微型开关的结构和其传统固定方式。如图1和2所示,传统上,微型开关100包括:块状的开关本体110,微型开关100经由该开关本体110而固定至安装部件,并且该开关本体110在相对的两侧面上设置有定位柱140;设置在该开关本体110上的触点部120,该触点部120用于控制微型开关100的断开和接通,以实现微型开关100在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之间的自由转换。该微型开关100的开关本体110上设置有在横向上贯通该开关本体110的固定孔130。如图1所示,传统地,在固定该微型开关100时,首先将螺丝30插过固定孔130以及安装部件(未示出)的对应开孔,并且螺丝30的末端从开孔伸出,通过利用螺母40拧紧该螺丝30的末端,实现了该微型开关100与安装部件的固定。此外,传统上,还可以采用图2的固定方式,与图1的固定方式相比,图2中省去了螺母,而是在安装部件200上直接形成了用于与螺丝30配合的配合螺纹孔。在固定微型开关100时,螺丝30穿过固定孔130并拧紧至配合螺纹孔中,从而将微型开关100直接固定到安装部件200上。然而,在上述的传统固定方式中,需要在微型开关的基础上增加额外部件,诸如螺丝或者螺丝和螺母,从而增加了成本。此外,由于需要螺丝连接,还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安装固定作业时的操作空间,从而此类微型开关的设计自由度下降,而且安装方式受到限制。另夕卜,在安装作业过程中,由于部件数目的增加、安装繁琐,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且如果在安装时施加的扭力矩过大或者过小,还会导致开关的破损或者螺丝松动,最终导致开关接触、感知不良等,从而造成整个电气回路异常。另外,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螺丝螺母之间或者螺丝与配合螺纹孔之间的螺纹接合通常容易由于车辆的振动而松动,从而螺丝与螺母或者螺丝与配合螺纹孔可能松脱,导致开关固定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特提出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其能够利用微型开关自身的结构而实现可靠的固定,而不需要借助于螺丝和螺母等额外部件,从而能够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那些问题。利用本技术的开关固定结构,可以节省部件数量和安装空间,提高设计自由度、节约成本并且能够提升固定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本技术的提供一种用于将开关固定在安装部件上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该开关包括块状的开关本体、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上的触点部以及设置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上的定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形状一致;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周围以与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紧密接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面、限位柱和限位钩。优选地,所述限位面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安装孔的内侧,该限位面与所述开关本体的下表面接触,使得限制所述开关的向下移位,其中,所述限位柱包括一对以上的左右限位柱和一对以上的前后限位柱,该左右限位柱在所述安装孔的左右方向上以从所述安装部件竖立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孔周围,以便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左右侧面产生紧密接合,该前后限位柱在所述安装孔的前后方向上以从所述安装部件竖立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孔周围,以便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产生紧密接合;其中,所述限位钩为一对以上,在所述安装孔的左右方向上以从所述安装部件竖立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孔周围,以卡合在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的上表面和/或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左右限位柱和所述前后限位柱在顶部处具有向内伸出的爪部,该爪部的上表面沿着所述开关的安装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优选地,所述限位柱的爪部具有与所述上表面延续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以与所述开关本体接触的接触点部。优选地,所述每对限位柱的接触点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开关本体装入后在相同位置的尺寸。优选地,所述限位柱在外表面侧形成有加强筋。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具有朝向安装孔侧突出的限位钩凸起,该限位钩凸起包括:水平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卡合在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和/或所述开关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及沿安装方向逐渐向下倾斜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限位钩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前后方向上的前部处的前部限位钩和设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后部处的后部限位钩。优选地,所述前部限位钩从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以竖立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孔的左右两侧,以便卡合在所述定位柱的上表面上,并且所述后部限位钩从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以竖立的方式设置在该安装孔的左右两侧,以便卡合在所述开关本体的上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前部限位钩为桥形,并且所述后部限位钩为立柱形。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利用本技术的开关固定结构,利用形成在安装部件上的固定部,即可实现确定地且牢固地安装,而不需要螺丝、螺母等额外部件从而减少了部件数、降低了成本。根据本技术的开关固定结构,零部件数目减少;安装操作简单;不需要拧紧螺丝等的操作和拧紧作业的操作空间,安装效率提升,设计自由度提高,节省空间;并且能够紧固地实现固定,而不会发生由于车辆振动导致的松脱。【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实例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方式。图2为另一种传统实例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方式。图3是在开关固定至安装部件之前的立体图。图4是在未安装开关之前,安装部件的顶视图。图5是图4中的安装部件的剖视图,其中图5(a)是A-A剖视图,图5(b)是B-B剖视图,图5(c)是C-C剖视图,并且图5(d)是D-D剖视图。图6是在开关固定至安装部件之后的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图7是在安装开关之后的顶视图。图8是图7中的安装部件的剖视图,其中图8(a)是A’-A’剖视图,图8(b)是B’-B’剖视图,图8(c)是C’-C’剖视图,并且图8(d)是D’-D’剖视图。图9是仅示出固定部的限位柱时的视图,其中图9(a)为立体图,图9(b)为顶视图,图9(c)为侧视图;图9(d)为示出开关与该固定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仅示出固定部的限位钩的前部限位钩时的视图,其中图10(a)为立体图,图10(b)为顶视图,图10(c)为侧视图;图10(d)为示出开关与该固定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仅示出固定部的限位钩的后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将开关固定在安装部件上的电气回路的开关固定结构,该开关包括块状的开关本体、设置在所述开关本体上的触点部以及设置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上的定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形状与所述开关本体的形状一致;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周围以与所述开关的开关本体紧密接合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限位面、限位柱和限位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茅涵菁,张燕,徐子杰,池田智洋,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