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92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可换向风机和通风管路组件;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上经通风管路组件与可换向风机连通,实现对座垫进行吹风或吸风的同时对靠背进行吸风或吹风,达到人体舒适性的效果;通过采用对旋风机作为通风的器件,使得座椅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制造成本明显下降;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座垫吹风或吸风的同时对靠背进行吸风或吹风,并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

A new type of ventilated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人体与座椅接触紧密,导致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排出,使人体感到不适,通风功能有效改善人体与座椅间的空气流通,使人体保持干爽舒适,目前市场上的通风多采用吹风方式,该方式使人体感受明显,但长时间使用会让人体腰部产生不适。而采用对座垫进行吹风,对靠背进行吸风,需要使用两个单独风扇,其存在空间利用率低的缺点,因此,现有的通风汽车座椅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实现对座垫吹风或吸风的同时对靠背进行吸风或吹风,并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的新型通风汽车座椅。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可换向风机和通风管路组件;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均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可换向风机和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直接连通和/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连通;所述可换向风机设置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风扇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接口为风扇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泡棉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导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泡棉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与所述第二区域的导风结构连通。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换向风机具有正转和反转的功能。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换向风机为对旋风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换向风机为轴流风机或者轴流风机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域为座椅座垫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座椅靠背区域。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还设置有网簧或底盆,用于固定所述可换向风机;所述网簧或底盆与所述泡棉相邻设置。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路组件包括:波纹管和/或中部带有波纹的塑料管或者橡胶管、接头和密封件。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风管路组件可拆卸地与所述导风结构连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泡棉的表面包覆有面套,且所述面套为打孔的皮革或者具有透气性的面料。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经通风管路组件与可换向风机连通,实现对座垫进行吹风或吸风的同时对靠背进行吸风或吹风,达到人体舒适性的效果;通过采用对旋风机作为通风的器件,使得座椅空间利用率显著提高,制造成本明显下降;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对座垫吹风或吸风的同时对靠背进行吸风或吹风,并且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使用对旋风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对旋风机在网簧上的第一种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对旋风机在网簧上的第二种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孔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对旋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对旋风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轴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区域;2、第二区域;3、泡棉;4、可换向风机;5、通风管路组件;6、对旋风机;7、面套;8、通风囊体;9、配风孔;10、通风孔道;11、卡塞;12、第一接口;13、网簧;14、固定板;15、第二接口;16、固定孔;17、轴流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所示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可换向风机4和通风管路组件5;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均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可换向风机4和所述第一区域1、所述第二区域2直接连通和/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连通;所述可换向风机4设置有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15;所述第一接口12为风扇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接口15为风扇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接口12与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一区域1的导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5与所述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二区域2的导风结构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为座椅座垫区域;第二区域2为座椅靠背区域;导风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其包括:通风囊体8、配风孔9和通风孔道10;所述通风囊体8设置在所述泡棉3的顶部;所述配风孔9均匀排布在所述通风囊体8的表面;所述通风孔道10固接在所述通风囊体8的一端;通风囊体8,安装在所述泡棉3的顶部,作为为第一区域1吹风或吸风,为第二区域2吸风或吹风的介质;配风孔9,均匀排布在所述通风囊体8的表面,作为将风输送至第一区域1或者对第一区域1进行吸风或吹风的孔道,对第二区域2进行吸风或者将风输送至第二区域2的孔道;通风孔道10,设置在所述通风囊体8的一端,对于第一区域1,用于将风输送至通风囊体8或者将通风囊体8内的风吸走,对于第二区域2,用于将通风囊体8内的风吸走或者将风输送至通风囊体8;此处,实现座椅通风的结构,例如在泡棉上设置沟槽或者其他实现座椅通风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的方式;可换向风机4,直接和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连通和/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和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连通,用于为第一区域1吹风或者吸风,同时为第二区域2吸风或者吹风的器件;第一接口12,设置在所述可换向风机5上,为风扇的出风口,其与泡棉3中的导风结构直接连接或通过通风管路组件5与第一区域1的通风孔道10连通,作为为第一区域1吹风或者吸风的气口;第二接口15,设置在所述可换向风机5上,为风扇的进风口,其与所述泡棉3中的导风结构直接连接或通过通风管路组件5与第二区域2的通风孔道10连通,作为为第二区域2吸风或者吹风的气口;此处,所述第一接口12与所述第二接口15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因此,可换向风机4具有正转和反转的功能,当可换向风机4正转时,如图1所示,座椅座垫区域为吹风模式,座椅靠背区域为吸风模式,即第一接口12为吹风口,第二接口15为吸风口;当可换向风机4反转时,如图2所示,座椅座垫为吸风模式,座椅靠背为吹风模式,即第一接口12为吸风口,第二接口15为吹风口;通风管路组件5,设置在可换向风机4与通风孔道10之间,用于吸入的风或输送的风的运输路径,通风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可换向风机(4)和通风管路组件(5);/n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均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可换向风机(4)和所述第一区域(1)、所述第二区域(2)直接连通和/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连通;/n所述可换向风机(4)设置有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15);所述第一接口(12)为风扇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接口(15)为风扇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接口(12)与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一区域(1)的导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5)与所述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二区域(2)的导风结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2)、可换向风机(4)和通风管路组件(5);
所述第一区域(1)与所述第二区域(2)均设置有导风结构;所述可换向风机(4)和所述第一区域(1)、所述第二区域(2)直接连通和/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连通;
所述可换向风机(4)设置有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15);所述第一接口(12)为风扇的出风口,所述第二接口(15)为风扇的进风口;所述第一接口(12)与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一区域(1)的导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5)与所述泡棉(3)直接连接或通过所述通风管路组件(5)与所述第二区域(2)的导风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风机(4)具有正转和反转的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风机(4)为对旋风机(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通风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风机(4)为轴流风机(17)或者轴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